莫晶晶 庞晓婷 摘 要:海南琼剧,既是一种海南的传统戏曲,也是海南发展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它诞生于明朝时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是成为具有成熟魅力的存在。以琼剧的文化方式作为创意源头, 通过对琼剧的提取、形态的概括、文化的寓意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继而开发琼剧文创产品, 探索琼剧在文创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形式,大力推行琼剧品牌在文创产业化发展中应有的核心价值,并使其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下更加具有品牌竞争力。 关键词:琼剧;文创产品;开发研究;探索 海南琼剧内容不仅丰富且具有独特的表演方式,诠释了戏剧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一个方面来说,琼剧已经成为了海南特有的代名词。可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琼剧的发展逐渐开始变得缓慢,甚至于开始衰退,尤其是在海南的一些城市中,新一代的人都不知道琼剧是什么,更不用说想要去了解。琼剧和其他的剧种相比,在设计形态和深度推广上比较落后,所开发的文创产品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在文化创意产品的领域中相关的产业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针对这一个现象,将琼剧的设计形态变得鲜明且丰富,具有海南的当地民俗特色。对于琼剧品牌的传播与文创产品进行产业化,不断开发探索,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一、海南琼剧的艺术特点 海南琼剧具有两大类的音乐唱腔方式:前期分为"曲牌体",并有帮唱,后期则演化为"板腔体"。在海南琼剧中,戏曲说唱的词语都是有牌子的,有的一些采用了字体是大字的牌子和小曲,在原有的曲牌体和帮腔上,这种方式逐渐被社会淘汰,现在只会在某些戏的板腔中能够找到一些痕迹。有一种专门操台的锣鼓谱,可以谱写出很多的海南特有的一些乐曲。海南琼剧的乐曲非常的多,很多曲调吸收的不仅是民间的音乐,还有一些歌舞音乐,在唱腔方面,是由七字板的帮腔演变而成的,有中有慢,有快有散,有线无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生旦净末丑在表演喜怒哀乐这种情感中的不同变化都能发挥出很好的作用,这是琼剧最古老的一种唱腔。琼剧的艺术特点具有很明显的特征,这在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来。 二、海南琼剧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海南琼剧武功属南派,拳宗少林,曾经有很多的表演者都使用过真刀真枪,当然也有杂技表演。清未有不少的武师,能巧妙的运用十几件武器,布景最早年大小班都是在台中挂一块白布,画乐工图案。靴鞋均是薄底;兵皂、强盗穿的是草履。建国前后统治者的改革,按照剧本的需要都會设计冠服。因为海南琼剧在乐曲、戏剧、舞蹈中极具一身,所以在服装、故事、道具上都有很明显的风格和艺术价值。 海南琼剧设计的源头融入在文创产品之中,不仅能提高了在文创领域中的地位,也增强了海南琼剧的影响力,总之,把海南琼剧作为一种载体进行宣传关于文创产品的,不管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对海南琼剧的衍生。 三、海南琼剧文创产品的开发 2016年4月27日,李克强总理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这场会议中,确定并推出有关于文化文物产品的创意产品开发的重要措施,不仅推动了文创产品的发展,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我国的中华文明推进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直接提取 海南琼剧在文创开发中,可以直接提取。既要保留图案的传统寓意,还要注意在图案纹样的变形创作中去积极地去思考如何变形以及归纳。在开发中一定要保证图案纹样在变形时始终都保持原有的艺术味道,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重新对图案进行定义,并在慢慢地变形里附上新的意义。直接提取可以说是现在设计当中最有实在意义的一种创作方式。 (二)琼剧剧目 从海南琼剧的故事中入手。海南琼剧的发展离不开剧目的种类丰富,如《琵琶记》《槐荫记》《蟠桃宴》《八仙贺寿》等一些剧目。海南琼剧一直在以特有的戏曲方式展现出海南的文化,很多传统的戏曲都是以爱国或者家和万事兴的内容思想去引导着海南人民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并且把这些思想一步步渗透在人们的生活里,这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方式。 结束语: 琼剧因是海南方言演绎,造成受众面窄,使其传承发展受限,造成传承效果不佳。现在的年轻一代对琼剧兴趣不大,造成琼剧的发展面临突出困难。琼剧的知识产权保护几乎没有。首先,完善琼剧传承保护机制。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以传承保护为基础的,只有首先将传承和保护工作做好,才能进一步做好发展工作。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当积极作为,有针对性地拟定琼剧传承保护办法,为琼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好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作用,真正发挥传承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对传承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其次,做好琼剧宣传工作。琼剧在海南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 在新时代,要想进一步将琼剧发扬光大,就要做好宣传工作,不仅要让琼剧在海南引起更广泛的关注,还要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提高琼剧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琼剧、喜欢琼剧、热爱琼剧。最后,重视琼剧知识产权保护。要利用知识产权这一重要利器,做好琼剧的保护工作。而琼剧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要关注琼剧本身,对于琼剧的周边衍生品,也同样应该重视。 参考文献: [1]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通讯作者:庞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