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四日清理厨房,打扫烟囱。
  酒场、药铺将辟疽丹、屠苏袋、酒糟、苍术、芸香等,赠送给客户。
  娘家送福橘、年糕、精果、烛炭等给新出嫁的女儿。
  贫寒的读书人在街巷设摊,为人代书春联、贺函等。
  晚上准备好酒果、怡糖、粉团祀灶,在旧灯台上穿两根竹筷,或者用儿盒所糊的纸轿载灶马,在门外焚烧送灶。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其实自腊八以后,各家各户就开始了陆陆续续的年节前大扫除的工作,并非只有二十四一日进行扫除,但是二十四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在这一天,全家老少齐动手,从屋里到屋外,从日常用具到桌椅橱柜,从衣服到被褥,从门窗梁柱到牲口棚、厕所等处,都要进行彻底的整伤,因此又将这日称为"除残"、"扫房"、"掸尘"、"打尘埃"。
  这种习俗的起源不易考证。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蔡云《吴蒯》云:‘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
  关干扫尘的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颇为诡异的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谈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查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渎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并让蜘蛛张网遮掩。
  玉皇大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来个斩尽杀绝。
  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送灶之口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间除难消灾、赐福张祥,避免灶王爷离开后再遭恶神算计,所以民间在送灶后的"腊月二十四"总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久而成习。
  在严冬的腊月二十四"扫房",开展全民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地大清理,本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对这种美德赋予优美动听的传说故事,目的在干使人们引起对大扫除活动的高度重视,不能马虎,要认真做好、做彻底。由干冬季严寒,门窗封闭严紧,各种病菌容易潜伏在室内,开展大扫除的用意在于灭除各种病菌、预防冬春换季时各种疾病产生。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中华古代先民借助神话传说故事使严冬大扫除的活动代代相传,既是保护民族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中华古先民智慧和进步的标志。
  另外,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前大扫尘活动也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即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人们在新旧交替之际以崭新面貌迎接新年的一种精神面貌的展现。
  清厨灶
  腊月二十四日因晚上祀灶,事先须将厨房进行清理。岁末各家动用炉灶最为频繁,又正值天气干燥之时,因此本日家家户户清理打扫,以备祀灶。
  赠年礼
  芸香香气强烈,能解虫毒,驱风邪,辟蠹虫,在室内关闭门窗熏烧,和苍术的功用相同,而比苍术更加芬芳,因此岁末人们都喜欢熏烧芸氰辟瘟丹就是如意丹、太平丹之类的药丸,在香炉中焚燃,可解郁怡神。
  酒糟性甘平,能温中消食,去腥,滋润皮肤,调理脏腑。用它来浸演食物,如糟蹄、糟肚等.味道尤美。
  酒在岁末年初,用途很广。屠苏袋用来盛放屠苏酒中的各味药,唐代就已经盛行。杜甫在诗中写道:"愿随金腰裹,走随锦屠苏。"《类隽》中记载:"屠苏以大黄等八味,囊盛沉井,至元日出药,置酒中,名屠苏。"屠苏囊多为红色三角形,在除夕之夜悬到井底,正月初一取出,放入清酒中,煎沸几次后饮用,可用来预防疫病。
  以上各种物品都是过年必需之物,药铺、酒店多将其作为赠送给主顾的年礼。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岁且在迩,席铺馈与主顾,更以苍术、小枣、瘟丹相遗。"可见在南宋时,杭州就已经有这些商业习俗了。
  馈岁
  女子出嫁后第一年。父母必然会极为思念,除了端午、中秋之外,年节也必要送各种过年用品给女儿,以示探望,表达对小夫妻的祝福。俗称之为逻年,又称馈岁。
  贴对联
  春联,用长条红纸,书写吉祥语作为对联,春节时贴在门上,故而得名,也称为门对。北宋称为春帖子,南宋称为门帖子,广东俗称之为挥春。春联大多是五言、七言对偶句。
  春联,本源自桃符,桃符最古老的形式是桃弧(桃木弓)、桃茢(桃枝编成的扫帚),在周朝时为桃梗,在战国时是桃人,六朝时为桃板。马鉴(续事始》引用(玉烛宝典》称:"元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以郁林山桃,百鬼畏之,即今谓之桃符也,其上或书‘神茶郁垒’之字。"《事物纪原》引《山海经》中的记述道:"神茶、郁垒二神人,主执恶害之鬼,黄帝乃立桃神于门户,画茶垒与虎索以御鬼。"这些都是根据上古时期的神话中,度索山桃树下,神茶、郁垒兄弟二人能吃百鬼的说法,而将桃符作为新年门户的装饰,以祛除不样。
  到了五代时期,又有所谓的题桃符。当时蜀主孟耗命学士题写桃符,又认为写得不好,于是亲自提笔题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说苑》中则载:"五代时伪蜀.每岁除,诸宫门各给桃符,书‘元亨利贞’四字。时孟救子善书,取本宫策勋府桃符书云‘天垂余庆,地接长春’。明年,王师平蜀,以吕余庆知军府事,即策勋府为治所,而长春乃太祖圣寿节也。"这便是近世春联的发源。
  宋代沿袭这一习俗,帝后妃殡的殿阁,每年除夕,都命翰林作词,题写桃符,正月初一挂在寝宫大门左右,极为郑重。南宋时,臣民也竞相仿照,题写桃符。南宋周密的《癸辛杂识》记述,盐官县有一位叫黄谦之的县学教谕,永嘉人,甲午年过年时在桃符上题写了一副联语:"宜人新年乍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用语颇不庄重,被人告到了官府。黄谦之最后竟因此被罢了官,其重视程度由此可知。
  明朝元年,太祖定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民,门上必须加一副春联,由此春联开始风行全国,而桃符就很少见了。旧俗多以朱砂染笺作为春联用纸,考究一些的称之为万年红。清代内廷以及宗室王公等,都用白纸装饰出红边蓝边,庙宇则用黄纸。
  每当除夕前一二十天,私塾先生和学书儿童便书写对联来卖,挂在门旁,据说写春联之处,通常都写"千金百顺""宜春迪吉""一财二喜"以及"家声世泽"等语作为门联,或者集经典古语、唐宋诗词作为楹联。贫寒的读书人则在街道巷口摆设摊位,替人代书春联贺函,或者将已经写好的春联捆扎好拿到摊位售卖,赚点微薄的收人。
  祀灶
  冬月祀灶,本是古时候的祭礼,至少在周、秦时期就已经盛行了。《礼记·月令》中载:"孟冬之月,腊先祖五祀。"注文中则写有:"以门、户、中雷、灶、行为五祀。"另外《吕氏春秋)记载:"孟冬飨先祖五祀。"注文中将户、灶、中雷、门、井定为五祀。大概是由于农业社会初期田猎所得食物很多,临近岁末时特地祭祀,以报神功。
  后来民间腊月祭祀灶神,则是沿袭汉代阴子方祠灶的做法。相传阴子方腊日用黄羊祠灶,灶神现身,使阴子方人财两旺,世代昌盛(详见(后汉书·阴识传》)o"祠"与"辞"同音,后世因此在腊八日,或者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日祭祀灶神,为其饯行,俗名送灶,又称饯灶。六朝时,荆楚民间,十二月初八,家家用肥猪美酒祭祀灶神。到了宋代,则多在十二月二十四日。明代江南送灶,卫籍(即军籍)和民籍祭灶分为两天,就是所说的军三民四,北方则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日不等。
  灶神能赐给人祸福的说法,在西汉时就已经十分流行。《淮南子》引《万毕术》称,灶神在本月最后一天回到天庭,向玉帝奏陈人间罪过。汉哀帝时,息夫躬被下狱冤死,他的母亲祠灶时,便对灶咒诅皇上大逆不道(见《前汉书》卷四十五)。孙宝担任主薄后,搬人早先就选中的房舍中,特地祭祀灶神,要请邻居们来做客(见《前汉书》卷七十七))。汉宜帝时,阴子方腊日祭祀灶神,以致暴富,田有七百余顷,车马仆从堪比邦君。汉武帝时,李少君奏请皇上,称祠灶可使国家隆盛(见《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实例很多。
  祀灶之风经历了晋唐各代,民间一直深为笃信,盛行不衰(《抱朴子》及《酉阳杂俎》均记载有灶神在腊月晦日上天历数人间之罪的说法)。民间流传说灶君按
  例在此日五更升天,将人间善恶奏明夭帝,到除夕才会重返人间,因此祭品中必定要有饴糖,灶神吃后,口被封住,不能说话,这也是给人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周处《风土记》载:"腊月二十四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描写得颇为生动:"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酒烧钱灶君喜。婶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慎。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宋时的东京,年年在灶上贴灶马,用酒或酒糟涂抹灶门,称之为醉司命(见《东京梦华录》及《荤下岁时记》)。南渡后,杭州则已经有用花扬(一种软糖)、米饵涂抹灶门的了(见《乾淳岁时记》)。
  明清时期,河北永平等地,一般用糖丸粘在灶门上,对灶神祷告,希望他向天帝多进美言,少说家中坏事,以求新福庇佑。后来,饴糖多做成元宝式,九层,如塔,称之为灶糖,又叫糖元宝。若想预祝家中富贵,就要用播米粉做粉团,或者裹上豆沙馅,或者在里面加糖馅,或者将南瓜和在粉中,使之成为黄色,各不相同,俗称之为玛瑙团,又称谢灶团、送灶团,取家室团国之意;有的地方也用粉团子送灶,都是为了预祝新的一年吉祥顺利。用旧灯台架神马,吴地俗称之为善富。
网站目录投稿:冷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