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日吃豆腐渣,用赤豆杂米做粥,称为口数粥。 整理床铺,在室内燃苍术、芸香。 农家在门前,用松柴摆成井字形,举火焚烧,名为相暖热。 从腊月二十五日起,直到除夕,宜行婚嫁。 从腊月二十五到腊月二十八,这几天主要是为过年准备各种年货。春节是一个全民性的大节,商贩也要过年,因此店铺集市节日期间基本关闭,而漫长的年节中各种节日活动很多,亲朋好友要互相拜访、聚会,必须在除夕以前作很多的准备工作,购置大量的年货,尤其是食品准备必须充足。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捆磨做豆腐。"说的是这一天每家每户在者!漂做以豆腐为主的食品。 我国制作和食用豆腐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世传豆腐本乃淮南王术"。李时珍亦认为"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明代叶子奇《草木子》中有:"豆腐始于汉淮南王之术"句,明代罗顾《物原》也说西汉时的古籍中有"刘安做豆腐"的记载。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密县打虎亭发掘了两座东汉晚期(公元2世纪左右)的墓葬,其墓中画像石上就有生产豆腐的场面。因此,豆腐起源的时间被确定在汉代。 我国近代大豆专家李煌赢说:"中国之豆腐为食品之极良者,其性滋补,其价廉,其制造之法纯本乎科学。""西人之牛乳与乳膏,皆为最普及之食品;中国之豆浆与豆腐亦为极普及之食品。就化学与生物化学之观之,豆腐与乳质无异,故不难以豆质代乳质也。 牛乳来自动物,其中多传染病之种子;而豆浆与豆腐,价较廉数倍或数十倍,无伪作,且无传染病之患。"因此,农耕时代以自产的豆子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就成为春节期间的重要食品。做豆腐的剩余残渣还可以做牲口和猪的饲料,困难人家也有以豆腐渣作食品充饥的。有趣的是,一些地方(如浙江湖州)还有在除夕以前专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因为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派人下界访查,察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爷所奏得那么好,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表示清苦,以瞒过玉皇的惩罚。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粮吃,同时也是农人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吃豆腐渣 腊月二十五日俗称年头禁,不出财(借钱给别人)。旧时相传是玉帝下降人间的日子,在这天察人善恶。北方有五更焚香褚、接玉帝的做法。江浙一带,不论贫富,人们一直流行持斋,食物不用油煎炒,大多吃豆腐渣,据说可以使玉帝垂怜贫苦,踢予福禄。豆腐渣,是做豆腐时所剩下的渣滓,是最便宜最低劣的食品,可用于治疗恶疮及无名肿毒。 赤豆粥 吃赤豆粥可利尿,消水肿,治脚气,辟疫房。《荆楚岁时记》称在冬至日,煮赤豆做粥。据说共工氏有个不成器的孩子,冬天死去.变成恶鬼,怕赤豆,因此人们便煮赤豆粥以镶鬼驱病。 到了宋朝,才改为在腊月二十四日或者腊月二十五日喝赤豆粥。吴自牧的(梦梁录)载:"腊月二十五日,士庶家煮赤豆粥,祀食神,名曰人口粥。有猫狗者亦预焉。"周密《武林旧事》载:"以二十四日做糖豆粥,谓之口数。"范成大《口数粥行)一诗称腊月二十五日,煮赤豆做粥,晚上阂家共餐,据说可以解除瘟气。 吃赤豆粥时,即使家里有出远门没有回家的,也要留出碗筷,甚至极裸中的婴儿和猫狗也都算作人口,给准备出粥来。此后,有的地方也在除夕吃赤豆粥或者赤豆饭,都有预祝一家人及牲口健康无灾的寓意。 安床 岁末,民间流行用茶酒果品来祭祀床神,俗称床公、床婆,以祝愿可以一年安寝,人们将这一做法称为安床。 相暖热 相暖热,又叫烧松盆,还叫生盆,即生阳气的意思,也称为旺盆,有旺财源之念。古时称之为机盆。宋人范成大(村田乐府序)称之为烧火盆,取其兴旺发达之意,用来旺岁。 南北方都有烧火盆这一习俗。房山一带称之为禁祟,冀州叫作烘岁,长兴叫作春盆,高邮称为生火盆,海盐、桐乡称烧生盆,萧山、余姚、富阳各地通称作享年松,通州称之为化籶盆,青浦称为籶盆.嘉善称为年炉,嘉定称之为旺相,西安叫作暖岁,归绥称为旺火,批源称熬年,石门叫作送年火,山阴称烧桑盆,北京人直接叫作炬岁,芜史叫作垠岁,名目极其繁多。 烧火盆尹般都在腊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或者除夕晚上,在门外或者院中进行。人口较密巢的地方则多用火炉,燃料则用松柴、柏枝或者百叶刺.加人一些松脂、烧柴或者麻秆、豆其等,直到加满火盆,以火焰高为喜兆。 寒冷的地区,如黑龙江等省,除夕家家门外烧马粪,店铺门外则烧炭。内蒙古土默特旗在除夕到正月初一,在庭院中烧炭,呼和浩特则笼柴炭烧火。《熙朝乐事)载:"架松柴齐屋,举门火焚之,谓之机盆,烟焰烛天,烂如霞布。"明代邱瑜有诗道:"帝城团鼓迎年急,邻院松盆抠岁明。" 乡村地广人稀,一年一度的烧松盆,可以辟除秽恶疫病之气。烧火时,将柴木架成"井"字形,取其耕者有其田之意。 多嫁娶 从小年之夜起直到除夕为止,因为诸神上界,人们的一切活动,不必有所忌讳,因此多有嫁娶,民间称之为乱丝日。此时农家最为闲暇,离家在外者也相继回家,此时举行婚嫁,自然格外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