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发布,要求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严格煤矿安全准入、深化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全面普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大力推进煤矿"四化"建设、强化煤矿矿长责任和劳动用工管理、提升煤矿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科学化水平。 2013年12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市、区)遏制重特大事故攻坚战工作方案》,明确了攻坚战的时间、目标、任务和责任。方案以"一个目标、九个规定动作、四个小组"为框架,对攻坚战进行了全面具体的部署。 为了对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战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宋元明。 记者(以下简称"记"):宋副局长您好!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战是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该攻坚战9项规定动作的执行情况。 宋元明(以下简称"宋"):在全国范围内,目前正在大规模地开展一场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的攻坚战,就是从全国772个县里面选出50个县,进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攻坚,这些县是煤矿安全的"重灾区"。这50个县一共有2 789处煤矿,其中包括国有重点煤矿。 我先介绍一下攻坚战的9项规定动作的执行情况。 第一项就是对实际控制人再教育、再培训。实际控制人是指小煤矿的矿长、大煤矿的矿长以及小煤矿兼并重组后成立的新企业集团的董事长等,现在已经延伸到对县委书记和县长进行培训。2014年7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亲自与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们进行了座谈。此外,在全国分4个片区已经对小煤矿的矿长进行了培训。 第二项是真查、真停、真盯、真改、真验。就是对照《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煤矿要进行自查或接受政府部门检查,看是不是符合"七条规定"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就要"真停"。但是,一些煤矿很多时候是明停暗开,白天停工、晚上开工,所以要对其进行"真盯",要求每个县对每一个煤矿安排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负责监督煤矿是不是真正停产。现在这项工作在1 425处停产整顿煤矿得到了100%的落实。盯着停产的同时,还要进行"真改",按照标准化或"七条规定"去整改。整改以后要"真验",662处小煤矿的验收要由县长签字,市属煤矿要由市长签字,省属煤矿要由省安全监管部门或煤炭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签字。 第三项是关闭淘汰小煤矿。2014年,全国至少关闭800处小煤矿,力争关闭1 000处。小煤矿有3条出路,即:关闭(政府给补偿)、整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进行脱胎换骨地改造)、停产(派人盯死)。 第四项是严格准入,重新核定生产能力。停止核准30万t/a以下煤矿,停止核准90万t/a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此外,还要重新核定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矿井的生产能力,这项工作将于2014年底前完成。 第五项是普查治理水害。现在很多技术可以预测水害,要在"笨"办法的基础上找"巧"办法。 第六项是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目前全国的大煤矿基本上都建了瓦斯监控信息平台、安全监控信息平台,但建好了不一定能够用好,要在用好上做足文章。已经发生的事故显示,很多煤矿的瓦斯监控系统和调度系统还处于"分家"的状态。2004年郑煤集团大平煤矿"10·20"事故之后,国家出台相关法规要求瓦斯监控调度中心和生产调度中心要合并在一起,便于发现瓦斯超限等突出情况时进行调度指挥。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授予调度中心调度员井下撤人的权力。此前在调度员发现瓦斯超限甚至大面积瓦斯超限时,通常要先打电话询问井下作业岗位、生产调度中心等部门了解情况,而在询问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教训接二连三,比如,2004年郑煤集团大平煤矿"10·20"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和2009年黑龙江省鹤岗市新兴煤矿"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都是在询问期间发生的瓦斯爆炸。2014年湖南省湘煤集团金竹山矿业公司土朱煤矿"3·17"瓦斯爆炸事故也是在发现瓦斯超限18min之后没有及时撤人而导致4人因瓦斯爆炸死亡。用好瓦斯监控信息平台首先是要让瓦斯探头装在井下正确的位置,让这个信息平台变成矿长的"眼睛"。通过这一信息平台的应用,倒逼瓦斯治理。 第七项是机械化升级改造。煤矿的生产能力要和掘进能力与瓦斯抽采能力相配套。有开采条件的要加以改造,没开采条件的要坚决退出。此外,还要对机械化升级改造加强技术管理。 第八项是严格劳动用工管理。从业人员(矿工)要持证上岗,生产矿井要配齐"五职矿长",即:矿长和分管安全、生产、机电、技术的副矿长。 第九项是严厉打击非法和超层越界行为。非法开采行为在新矿井比较突出,超层越界行为在小煤矿表现得特别突出。靠安全监管部门去查超层越界现象确实很难,大型煤矿的矿长要积极向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国土资源部门举报小煤矿的超层越界等非法行为,也可以直接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举报,以便将其纳入"六打六治"行动中去。 记: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战已经开展了约一年时间,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当前煤矿安全的总体形势如何? 宋:攻坚战的核心目标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与对照期相比较(2008至2012年1-8月份),死亡人数下降 63.9%。与2013年同期相比较: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6.4%、40%,较大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20.3%。已经连续18个月没有发生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这是历史上时间保持最长的记录。但是,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央企和省属煤矿企业共发生事故17起,死亡53人(其中央企煤矿事故1起,死亡1人),占比分别为27%、36%。较大以上事故4起,死亡39人,分别占较大以上事故总量的50%、83%。 2014年,国有煤矿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4起,共死亡39人。具体情况为:"3·17"娄底冷水江市湘煤集团金竹山矿业公司土朱煤矿瓦斯突出及爆炸事故,死亡4人;"5·25"六盘水市水城县贵州玉舍煤业有限公司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8人;"6·3"重庆万盛经开区南桐矿业公司砚石台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22人;"7·23"郴州市嘉禾县湘煤集团嘉禾矿业公司浦溪井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5人。 记:何为"三期叠加"?它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安全监管在"三期叠加"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宋: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2013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期叠加"的概念,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同时出现,即为"三期叠加"。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期。 "三期叠加"中的安全生产面临着两个机遇,即:总体上,换挡后的增速适度有利于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最怕高速增长引发的煤炭供不应求,供应紧张程度和事故高发成正相关关系;结构调整有利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比如淘汰落后、升级改造、先进能力释放等。对高耗能产业的调整压缩,会降低对煤炭的需求。 "三期叠加"为安全生产带来了六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一降下来,立即显现出煤炭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导致亏损面扩大,亏损时间长了,必然影响安全投入。 二是老国企困难加大,队伍不稳,领导干部抓安全精力分散。 三是部分矿井停产减产,部分矿井严重超能力生产,大事故风险加大。 四是被关闭范围内的小煤矿实施"最后的疯狂采掘"导致事故风险更大,如2014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安之顺煤矿"8·14"透水事故、2014年安徽省淮南市东方煤矿"8·19"瓦斯爆炸事故都属于这种情况。 五是小煤矿在兼并重组、升级改造中有诸多不适应,这些不适应对安全生产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比如技术不适应,综采、瓦斯抽采技术应用还不够熟练;心理不适应,对关闭的小煤矿舍不得,习惯巷道式的采煤方式;管理不适应,新整合主体责任人素质不高,新组建的企业还没有形成安全文化等。 六是政府安全监管在行政审批改革中也要适应,一些许可发证取消,并不表示监管职责减轻,相反要适应新形势,改革创新监管方式,更好地发挥政府安全监管作用。 那么,安全监管在"三期叠加"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呢?要把安全监管变成宏观调控的手段,在控制总量、严格准入、治超、煤炭脱困等方面发挥作用;要把安全监管变成结构调整的手段,在关闭小矿、机械化升级、专业人员配备等方面下功夫;要种好重点突破的"试验田",打好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战,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用"1+4"工作法在50个县搞重点突破,以此带动煤矿安全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