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做产品第一步应该做什么,那我觉得就是了解自己、理解自己。 从今天起,我将不定期更新一个产品笔记系列,索性就取名叫《唐指导产品笔记》,至于"唐指导"这个绰号怎么来的,我也不太记得是谁起的了,反正在公司里这个称呼已经被叫了快四年了。 在这套系列笔记中,每一篇的主题都会在上一篇完成后再决定,所以,我也无法预告下一篇主题是什么、什么时候发。 第一篇的主题是我觉得最适合作为这套产品笔记开篇题目的,如果说做产品第一步应该做什么,那我觉得就是了解自己、理解自己。 情绪是动物属性,情感是高级情绪 当我们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会有愉悦的情绪,但我们见到心爱的人,会有高兴和快乐的感觉,当我们的自身利益被侵犯,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一种情绪表达。 同样,小猫小狗也会有自己的情绪,如果你养猫或者养狗,当你生气并指责它们时,它们会产生对应的情绪反应,至少不会在你大发雷霆的状态下还向你咧嘴摇尾巴。因为它们能感知你的情绪,并随之产生了自己的情绪。所以,情绪是一种动物属性,是一种相对高级的动物物种都有的自然表现。 高兴和愤怒是一种相对直观的情绪表达,触发这两种情绪的方式都来自外部刺激。例如吃到了喜欢的食物以及在地铁上被人踩了一脚,这种外部刺激会触发并调动我们的情绪反应。 人之所以成为了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是因为人基于动物属性衍生出了更高级的情绪状态,就是情感。 情感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表达,例如爱情和亲情,这种感觉并不能直观表达,有人因为爱情笑、有人因为爱情哭,那爱情到底是一种高兴的情绪还是一种悲伤的情绪呢?所以,情感并不完全来自于外部刺激,而是由外部刺激和内部情绪共同触发。 情感会催生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区别于动物最标志性的衡量尺度。人因为有想象力,所以成为了人,也是因为有了想象力,所以不断在改变着世界并且让人类社会发生进化,但动物就只能基于基本情绪反射在生存。 为什么说情感会催生想象力,因为情感是一种复杂情绪的综合体,情感的触发是内外因素共同引起的。 还是以爱情为例,当女朋友生气时,合格的男朋友会怎么办?一定会想办法让女孩儿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感受到了爱情有可能会出现危机的情绪,男孩儿"想办法"的过程,就是想象力开始运作的过程。通过想象力运作后,就会驱使行为的产生,例如男孩儿给女孩道歉、送礼物、带她出去玩或者亲亲抱抱。 基于情感催生的想象力进而驱使行为的产生,就是人类不断进化从而驱使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动力。火车、飞机、宇宙飞船、智能手机都是人类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创造出来的东西。 情绪是一种动物属性,情感是一种高级情绪。人的高兴、愤怒、爽与不爽都是一种情绪体验,情绪触发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而情感是一种复杂体的情绪,情感催生想象力。满足情感体验给人带来的愉悦感要远远大于满足情绪体验。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情绪和情感运作方式。也是我们"理解自己"的开端。只有从外向内来看待自己,才能感受到同样作为人类存在的身边人,这种能力叫共情,或者叫同理心。 做产品的过程就是一种理解情绪、满足情感体验的过程。所谓的用户痛点或者爽点,其实都是满足了用户的情感体验。 微信让我们感知到了存在感,不管是聊天效率还是朋友圈点赞,都让我们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滴滴让我们感知到了安全感,随时随地打到车,对于叫车的可预知性是传统路边叫车方式满足不了的,所以不用顶风冒雨l路边等着的感觉让我们感知到了安全感。 不要听Ta说了什么,看Ta做了什么 有这么一个笑话,老板挑秘书,有高学历背景的、有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有人美声甜的,最后,老板挑了个胸大的。 这反映了什么呢?人的行为不取决于表达了什么,而是由内心的情绪所驱动的。 当福特问人们需要什么时,人们会回答需要一匹更快的马。本质是人们内心对于速度的追求,所以速度是真正的情感诉求,马只是一种在现有认知下的解决方案,而汽车是能更好满足这种情感诉求的认知外解决方案。 这里谈到认知,也是我们理解自己必须跨越的一道鸿沟,到底什么是认知?在我理解来看,认知就是关于知识的知识。 大部分人,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以为自己了解的知识就是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实则不然,在固有思维模式下,很难形成有洞察力的认知,认知提升或者跨越一定是突破现有思维。让自己觉得不舒服或者是怀疑的东西,就是突破认知的边界,找到了这个边界就一定好好抓住,因为这就是认知升级的临界机会。 为什么说这是临界机会,我们从最近火热的比特币和区块链来看,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应用产物,其单个价格已经到了上万美元,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底层技术。 这种技术在金融、物流、房产等领域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巨变,在应用落地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怀疑论持有者,他们的观点是对传统既有体系的一种维持,因为未知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情绪会让他们产生抵触的行为,发表反对的言论。 且不说区块链技术在未来的实际应用场景到底是否是颠覆性的,也不论比特币是否是一场泡沫。这种对于有可能产生价值网络升级的新技术,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总不是坏事。 这种心态其实就是一种"无知"的心态,正是这种"无知",让自己产生行为去了解和学习新的东西,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具备优势。所以看不懂的、怀疑的、不舒服的东西,有可能就是一个新的认知升级的临界机会。 事实证明,iPhone刚发布时,曾被很多主流手机厂商看不起,特斯拉刚出来时,被一众业内人士怀疑,马云做阿里巴巴时被人认为是骗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找到了认知临界机会。最后,用着iPhone的人开着特斯拉,回家后在淘宝上购物。 用户说什么不重要,关键看他们做了什么。行为,才是情感的真实表达。 做产品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观察并且突破认知边界的过程。用户不会告诉你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因为更好的解决方案一定是还没有被提出的。 用户的行为会告诉你他们会被什么样的情绪所触发,而情绪触发的这个点,就是真正的核心需求,是可以通过产品去满足和提升用户情感体验的机会。 去理解用户情感、洞察用户行为,是做产品选择和判断的认知来源。首先,就从理解自己开始,由外到内去观察自己的情绪,体验自己的情感,洞察自己的行为。 有句话叫"我们无法理解他人,只能理解自己",但作为产品人,理解他人、感知他们的情感是做出好产品的必要条件。 最后,总结一下这篇产品笔记的一些关键内容: 情绪是动物属性,情感是高级情绪,情感催生想象力,想象力是触发行为的原动力; 做产品的过程就是一种理解情绪、满足情感体验的过程。所谓的用户痛点或者爽点,其实都是满足了用户的情感体验。 认知是关于知识的知识。让自己觉得不舒服或者是怀疑的东西,就是突破认知的边界,找到了这个边界就一定好好抓住,因为这就是认知升级的临界机会。 做产品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观察并且突破认知边界的过程。 对了,我的新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成为全栈产品经理》已经在京东、天猫、当当、亚马逊开售。希望对产品、技术、运营更了解的你,希望成为全栈产品经理的你,可以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