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也迈入深水区。高等学校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面临西方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的冲击。在坚持立德树人,保持文化自信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指出高等學校国际化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增强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关键词:国际化 安全风险 法制建设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必然产物。这种肇始于公民跨国"游学"的个人行为,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全球化背景下,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群体和国家行为。其具体表现为,在个人层面,发展中国家的学术越来越流向发达国家,成为一种接近单向的大规模跨国人员流动;在国家层面,各个国家竞相主动追求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达国家追求文化和教育的多样性,以此保持其领先地位,且伴随着越来越强的经济目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出于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的目的,以国际化为抓手,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提升本国教育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在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不可避免的风险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差距,双方交流具有天然的不对等性。这种不对等性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矛盾。由于交流双方经济和文化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和学生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很容易造成文化和心理上的自我贬低。如何在吸收国外先进思想和技术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自主与自信,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面对的挑战。以我国为例,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开始,政府出于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的目的,大规模的鼓励本国学生留学欧美等发达国家。自1985年以来,我国就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1-3。仅以2019年度为例,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4.14万人,增幅6.25%4-6。其中留学目的地又以欧美等发达国际最为集中。一方面,大规模的留学能够学习到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特别是留学回国人员不断增加,能够大大促进国内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青年学生容易受到国外各种思想的影响,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他们身上具有更加鲜明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统计显示,2019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万余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除此之外,大量高等学校教师出国进行交流访学。近年来,高等学校"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等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国家急需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等方面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风险表现 1.高等教育国际化容易受到西方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和文化的优势地位,将其主张的政治理念、文化信仰通过各种手段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加之,部分高校存在盲目崇拜西方教育理念,不加区分的全盘吸收,更有教师和学生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刻意抬高西方文化,贬低中国传统文化,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例,由于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引进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国内高校往往选择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合作高校不仅提供师资、教材,还参与管理,具有相当的管理权限。如何加强意识形态的监督,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2.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的重要阵地,容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冲击。教育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高等学校国际化的过程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过程。最前沿的技术和最新的思潮,大多发源于高等学校。国外的新思想也会通过高等教育的交流进行传播。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同时,必须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底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多样性的同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3.高等教育国际化容易产生新的社会问题。由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治安风险等安全风险也不断提高。近年来,个别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在国内出现不良行为,甚至触犯法律,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有的高校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高等学校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高等学校管理制度的滞后。作为高等学校,有责任加强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管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风险的应对策略 1.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与西方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不同,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坚守的原则。要不断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涉外办学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 2.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不是西方化,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博采众长而又坚持底色,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发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意义。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根本,必须坚守民族文化的底线,借鉴、反思从而自我完善和发展。 3.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外籍教师与留学生日常管理。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考虑民族国家的利益,并以不同的方式实施国家管制,这是由高等教育的本性决定的7-10。高等学校应该严格招聘及招生制度,从根源上减少安全风险隐患。借鉴国外的背景审查和雇主推荐制度,尽可能避免聘用或招收有犯罪记录的教师或学生。完善管理机制,建立一体化的国际化管理体系。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协调外事、教务、学院、学工、人事等部门的关系,打破以往以国际处或国际教育学院等部门为主的单一体系,建立全校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一体化国际化管理体系。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走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肖凤翔,王光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2.2019年度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EB/OL].[2019-09-26].http://www.moe.gov .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2/t20 201214_505447.html. 3.许墨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陶美重,江南.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代价与风险分析[J].教育导刊,2017,{4}(09):14-19. 5.李影.高等教育國际化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05):113-115. 6.胡亦武.基于模糊熵层次分析法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4):86-91. 7.刘璐璐.金砖国家高校海外分校发展的历史、动因与战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7):25-31. 8.吴婵.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化"策略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J].江苏高教,2021,{4}(07):119-124. 9.朱飞,黄英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大学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以云南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8):20-23. 10.董天然.中国高等戏剧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评《中国高等戏剧教育国际化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4}(06):112.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外合作办学分类管理配套法规政策修订研究"(教外司办学涵[2019]53号),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作用机制研究"(WZY19A004),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党建在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的作用与保障机制研究"(2019SJA0086)的研究成果,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