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贯通中高职相衔接职业教育立交桥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专业"3+2"制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已成为举办该类专业院校的当务之急。文章以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深入剖析学校举办财务管理专业"3+2"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了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需要改革的一些具体内容及办法,意图通过改革来实现中高职衔接从有效到有机的提升,学生知技能力从"厚基础、有技能"到"强技能、有技术、全科型"的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由可行到完善的提升。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教改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0)10-0126-04 一、引言 "源于会计,高于会计",这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办学比较一致的看法。结合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办学之路来看,如高职生源来源于普高生,则对这些无专业背景的学生而言,三年高职教育教学中"2.3+0.7"的人才培养期,要培养出适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确实很难,基本也就立足在对会计核算理论知识及实操技能的培养上,从而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上体现出的不明晰差异,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比较来看也多为大同。而在贯通中高职相衔接职业教育立交桥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3+2"制中,3年中职阶段会计专业知識及财务操作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在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等方面形成了较厚实的基础,并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方面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后通过2年的高职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技术的提升,将能极大提高学生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税务筹划、风险防控、项目投资的预决策等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从而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上,还财务管理专业本应有的"立足财务,服务管理"的鲜明特征。 结合中高职院校主要为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专业办学理念,我们更有理由要进一步构建好、经营好、成就好财务管理专业"3+2"制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能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用资差、成本高、风险大、税负重、财务报表利用率低等诸多财务管理方面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人才,以实现我们"立足财务、服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办学要求。 二、现状分析 从招生情况来看,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3+2"制自2013年首期招生以来,已由最初的两个平行班级120名学生,发展到了2019年的6个班级353名学生;合作学校也由最初的5所中职学校发展到现在的14所学校。特别是近两年,伴随着智能财务的运用,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技术的学习也正越来越成为会计专业学生提升的必须,中职学生报考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数增长的势头十分明显。 从就业情况来看:近三年的浙江省教育厅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满意度在80%以上;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度在90%以上;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也均在97.8%以上,其中超过85%的毕业生工作在中小微企业,超6%的毕业生已成为浙江省中小微企业的财务主管。这些数据也体现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前景。 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虽然实施了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校际间定期会商制,但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机衔接度不够 在依据"立足财务,服务管理"的人才培养理念,及结合"财务管理+中小微企业"的专业建设要求基础上,为使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更能展现财务管理专业"3+2"制的特征,并可行、有效,我们实施了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校际间定期会商制,即在每年的7月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邀请合作中职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商讨下一年度新一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经过几年的打磨,人才培养方案已渐趋成熟,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因各合作中职学校个体间的差异,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一些学校存在难以全面贯彻实施的问题。根据调查,因考虑到中职生中部分学生就业的需要,学生升学考试是在中职阶段的第五学期期末进行的,而考试后的第六学期,因升学事宜已定,人才培养方案(或相关文件)中所安排的教学任务在一些中职学校流于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一阶段所安排的教学任务能真正完成好的学校不多。这客观上对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虽然实施了中高职课程一体化的设计机制 ,但大多数中职学校重视的是偏重理论升学的应试课程,教学中,课程调整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中职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厚基础、有技能"为根本,在课程安排上,以会计基础知识和财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为主。而高职阶段,课程也在"强技能、有技术"的要求下设置,课程安排在强化财务核算、税收实务类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对融资、项目投资预决策、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税务筹划等财务管理技能技术课程的安排。这样,按课程之间内在逻辑"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原则有序安排各项课程。但实际工作中,因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需要通过统一考试,在设定的录取比例范围内才能进入,该比例根据教育厅的规定,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定在80%,即按参考学生人数的80%进行录取,这样就导致了大多数中职学校重视了考试课程的学习。如我们的专业应试课程按要求本应在中职阶段的第五学期开,但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中职学校从高一就开始开设,并始终作为重点课程来进行教学,从而打乱了原有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试课程的偏理论性,不利于实践技能人才的培育,也给高职阶段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带来比较大的压力。 (三)虽然构建了"理实并重,课证融合,课岗融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课证融合,课岗融通"并未能真正落实 实际工作中,中职阶段大多数学校的应试教学,使其忽略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多学校没有组织起有效的专业跟岗实习,甚至一些学校连起码的专业校内实训课也免了,这不但有违职业教育服务于专业岗位工作需要的要求,也极不利于没有升上学学生的就业。而高职阶段,课证融合工作也存在缺陷,目前的做法,只是在相关课程中融入了一些考试内容,致使获取会计初级资格证书学生的比率远没有达到预设毕业时60%的目标;课岗融通中也存在实训类专业课程教学硬件尚可而所用软件滞后,不能适应对应实习岗位需求的问题。 (四)虽然构建了高职阶段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校本教材的课程教材体系,并努力打造省级规划教材及新形态教材,但教材的滞后性仍时有所显 根据中小微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了适应中小微企业岗位人才培养需要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材,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实务》《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实务》《中小企业财务分析实务》《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实务》等教材,并与企业共建相关课程,以突出职业技能技术培养的务实、有用。在此基础上,《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实务》《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实务》教材已建成为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实务》《中小企业财务分析实务》《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实务》已立项为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但伴随近几年我国会计制度及税制改革步伐的加快,这些教材的滞后性仍时有所显,导致一些学生进入专业实习岗位后,产生了"学的"是不是"用的"异议。 (五)虽然配备了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专业师资队伍,但在某些方面离要求仍有距離 中职学校基本形成了以中级职称教师为骨干的专业教学团队,高职学校形成了以高级职称为骨干的专业教学团队。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的现象比较明显,在专业教学团队中,合作学校平均占比不到35%,有的学校甚至不到20%;而高职学校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也较缺乏。 (六)虽然与中职学校达成了共识,共同营造"四式制"育人氛围,但师生的参与度在各中职学校之间存在不平衡 "一式"就是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养成一个好习惯(即明礼、守纪、求学、创新),"二式"就是要让学生努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学点知识、技能和技术,二是升学),"三式"就是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三个任务(一是获取毕业证书,二是获取基本技能等级证书,三是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四式"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四式制"育人体系解决的是学生来干什么及将来能干什么的问题,能否真正落地,学校的明确指向与师生的参与度无疑是关键。这方面各中职学校,因重视程度的不同,及执行方式、方法上的差别而存在差异。 三、改革的具体内容 财务管理专业"3+2"制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按照中职"厚基础、有技能",高职"强技能、有技术、全科型"的要求做进一步的提升,以使其更加完善、有效。改革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以组建中高职职教联盟为依托,明确中高职衔接中的主体责任,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 首先,应组建由中高职高层管理人员、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的职教联盟,明确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及时解决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如中职阶段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问题,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跟岗实习方面的落实问题等,可将中职阶段对学生这些方面考核的内容是否合格作为能否参加升学考试的必要条件来对待,或在升学成绩中安排出一定比重的分值来考核、计量这些方面的教学成效等;而对升学考试后第六学期的教学安排,除成绩可带入高职学校计学分工作要落实并加强宣传外,可将这一阶段的教学与跟岗实习是否合格作为最后升学录取的一个条件来对待。 其次,应紧密围绕"立足财务,服务管理"的专业建设理念,来优化并落实好基于职业教学要求的"理实并重,课证融合,课岗融通"的校企协作人才培养模式,提炼专业办学特色。 (二)课程建设改革:以培养"全科型"人才定位为基点,完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三标融通、课证结合、证赛互促"的课程体系格局,使最终培养出的高职财务管理人才能"精财务、通税务、懂金融、会管理" 在中职阶段夯实财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关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课程改革的重点应放在高职阶段课程的优化配置上,应以财会行业标准、国家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将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相统一,建立"三标融通"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开设多门(不少于5门)相关专业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借以实现培养"全科型"人才的要求;课证结合,课程内容结合考证内容,以考证为标准来优化和重组课程安排,考虑到高职阶段两年期教学任务的繁重,可将考证课程中基础类内容的教学安排到中职阶段来完成;赛证互促,通过参加校级财金技能大赛、省级投资与理财技能大赛及省级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等赛事活动,来推动学生通过比赛提高实践操作的技能技术水平,进而提升考证通过率。从而形成"三标融通、课证结合、证赛互促"的课程体系。 (三)教材建设改革:在适时完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系列教材的同时,以现有与考证相关度较高的课程为依托,直接选用考证教材,并组织编写相关的辅导性教材 将原来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系列教材进行适时完善,并在教材编写中注重与考证内容的有机结合。对于《企业财务核算》《税法基础》这样的考证相关度较高的课程,直接采用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所编写的《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考证教材,并组织教师对考试内容进行研究,编写出相关的辅导性教材。另考虑到税制、会计制度改革成果在教学中能够及时体现的需要,师生应至少随时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及财政部门网站,以弥补我们教材在适时、适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改革:以"技能、技术"实操训练为重点,加大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培养"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提供可靠保障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学校应以省级示范型实训基地(小微企业财务与会计实训基地)为依托,着重实训室改造。除了优化校内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外,实训平台应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软件运用、财务管理沙盘实操、纳税筹划等相关专业课程实训提供条件。实践教学应采用虚拟仿真、软件运用、沙盘演练、真账实做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并注重相关财税教学软件的及时更新。中职学校应同时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利用率,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高职学校,应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来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校外合作企业通过专题讲座、企业现场讲解、企业实习导师指导、工作过程中的专业体验等形式,参与实训教学,以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与利用,对于拟建立实习基地的企业要按照是否能对接我们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来进行考查评估,对其规范性、合理性进行调查与分析,后选择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的单位。对于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应制定相应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制定能保障其正常运行的措施,明确规定实训基地的职责与权利,并对其实行監督和管理,以满足学生课程实训、跟岗及顶岗实习工作的需要,为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提供可靠保障。 (五)师资队伍建设改革:通过"外引内培"方式及相关人才政策的倾斜,来提升中职专业师资队伍的"双师型"比例,并加大高职高层次专业师资的培养力度 合作中职学校,应通过"外引内培"方式及相关人才政策的倾斜,来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的"双师型"比例,以推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同样,高职学校除外引相关专业人才外,在"3+2"制这个不断成长的专业上,对高层次专业师资的培养,也应当倾注更多的心血,以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办学水平。 (六)专业文化建设改革:以专业"礼·才"文化建设为切入点,达成师生全员参与的效果,使明礼守纪、学知学技成为学生的共识 在"四式"制育人氛围中,以"礼·才"文化建设为切入点,让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英雄人物、传统节日、孝老敬幼、礼让等)、专业故事(典型案例)、先进人物(会计名家、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故事等,并予以践行;且通过"财金技能大赛"活动,来不断推进专业文化建设,形成专业特色文化,达成师生全员参与的效果,使明礼守纪、学知学技成为学生共识。 四、结束语 自2013年学校与5所中职学校首期开展财务管理专业"3+2"制招生工作以来,学校非常重视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问题,多次要求专业建设团队要适时研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课程衔接、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措施后即支持及时落实。每年学校还会出台专门的文件,来规范"3+2"制职业教育中的相关教学工作,如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关于2019年度"3+2"制职业教育相关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浙征职教[2019]63号)等。但有些问题的解决着实需要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帮助,如大多数中职学校反映他们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选择了省统编会计类教材,但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较多强调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核算,而高职专业教学内容(包括会计初级资格考试)则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托展开的,从而导致高职财务知识、技能技术教学中的先天不足。为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中中高职的有机对接,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材选用进行必要干预外,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是以小企业会计准则还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教学重心的问题。 通过共同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构建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专业"3+2"制人才培养体系,一定能够借以实现中高职衔接从有效到有机的提升,学生知技能力从"厚基础、有技能"到"强技能、有技术、全科型"的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由可行到完善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S].国发[2014]19号.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S].国发[2019]4号. [3] 鞠岗.基于中小微企业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调研与思考[J].商业会计,2018,(03). 【作者简介】 鞠岗,男,副教授,中国会计学会会员,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中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