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央勒节


  西康重镇巴塘,每年九月初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叫央勒节,意思是获得吉祥圆满。
  到了九月初,各家庄稼打碾完毕,新粮到手,人们便怀着丰收的喜悦,穿着节日盛装,带上最好吃的东西,赶着驮有野营器具的毛驴来到了城西巴楚河畔,开始过央勒节。弦子舞、锅庄舞还有藏戏演唱,从早到晚没有止歇,歌声、笑声、器乐声不绝于耳,酒香、肉香、饭香弥漫在各个帐篷之间。
  最有趣的是吃团子。中午时分,用一个大锅蒸一个直径约一尺多长的有馅大包子,举家一起吃,表示团结一心、丰衣足食。
  晚上,围着髯火,人们跳起弦子舞,通宵达旦玩到天亮。
  巴塘央勒节,一般都是从九月初开始到中旬结束,持续十余天。
  "央勒"节是四川巴塘藏族人民的盛大节日。九月初,巴塘秋收完成,人们怀着丰收后的喜悦,穿上最好的服装,带上最好吃的东西全家出动,来到约定的地点,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除表演民间流行的"弦子"和"锅庄"外,主要演唱藏戏,唱跳歌舞,通宵达旦。央勒节,一般是九月初开始,到中旬结束,持续十余天。
  节日的清晨,大路上、田埂间走着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人群和驮着帐篷、条单、浆桶的毛驴。人们带上炊具和酒菜,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城西巴楚河畔。霎时,河岸的绿树丛中支起了一顶顶镶有各种图案的帐篷。在每个帐篷里铺着华丽的民族地毯,桌上摆满各种水果和鲜花,洋溢着节日气氛。粗犷的男子饮着甘甜的藏酒,身着艳丽服装的姑娘在树林中嘻笑追逐,天真无邪的孩子在绿色的草坪上游戏,主妇们忙着切肉,洗菜,倒哪油茶。
  "央勒节"上午,人们穿红着绿走出家门,赶着驮有帐篷、被单、浆桶的小毛驴,带上酒菜和炊具,聚集到城郊的巴楚河畔,支起一个个帐篷。中午时分,家家的帐篷里都举行野餐。人们用石块垒起灶台,炒菜做饭,开怀畅饮甘美的青稞酒,而那些玩兴正浓的姑娘和孩子们,可以不受开饭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回来取食酥油糌粑、罐头或点心。对于家家都做的那个直径达30厘米长的大馅饼,人人都要尝尝,因为,人家同吃,意味着团结一心。 中午时分,人们垒起三石灶,进行野餐,最有趣的是吃团圆包子,即是用一个大锅蒸一个直径约一尺多长的有馅大包子,大家一起吃,象征团结一心。
  天色渐晚,月亮初升,河边燃起了堆堆篝火。人们兴致勃勃地围起圆圈。边拉,边唱,跳起浓郁民族风格的"巴塘弦子"。随着轻快的步伐,那和谐悦耳的弦音和优美动听的歌声令人陶醉。
  为了进一步丰富"央勒"节的节日内容,巴塘县从一九八六年就将"央勒"节定为巴塘人民一年一度的艺术节。
  央勒节是巴塘人民在龙王塘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传统盛大节日。"央勒"汉语意为"夏令安居"。佛书称,夏季雨期三个月(六、七、八月),大自然中虫类活动频繁。为遵守佛教不杀生之戒律,律经中制定比丘、沙弥僧众,立誓于雨期三个月,必在寺庙勤示闻修不出户外。因此,藏历六月十五日前后的"央索"
  (迎夏)和八月十五日前后的"央勒"(送夏)之际,各寺庙相继要举行诵经祈祷会。
  "央索"和"央勒"自然成了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公元1653年,五世达赖派人到巴塘修建了格鲁派寺院—康宁寺。
  当时任康宁寺主纳卡活佛贡呷洛绒从西藏迎请了一位藏戏艺人到巴塘传授藏戏。在康宁寺大殿落成庆典上,康宁寺藏戏团举行了首演。此后,凡"央索"、"央勒"会上,都要演出藏戏,自然就形成了有宗教和丰富民族文化娱乐活动内容的"央索"和"央勒"节。
  藏历六月中旬的"央索"(迎夏)节,因处于夏收前夕的农忙季节,且气候炎热,因而人们对其渐渐淡化。藏历八月中旬,气候适宜,夏粮收获后的巴塘人正处于农闲时节,有充足的时间休闲,而以苹果为主的大量瓜果上市,也为人们提供了充裕的物质享受。因此,"央勒"节就因其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备受巴塘人青睐,成为巴塘人继藏历新年、春节后又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也因节日活动内容的不断充实丰富而延长,由原来的三至五天,逐步增加到七天左右。久而久之,"央勒节"也演变成巴塘人民传统的"送夏迎秋节"。
  藏历八月十五日原为宗教节日,从清代起,巴塘康宁寺就利用这一时节,在龙王塘搭起帐篷,聚会僧侣民众,进行宗教佛事活动,并演出藏戏,耍坝子。演藏戏和看藏戏是节日的主要活动,藏戏团每年选择八大藏戏中的某一剧目,连演数日,全城人扶老携幼,身着盛装观看,"央勒"便成了巴塘藏戏的代名词。
  约定俗成,巴塘人将演藏戏称为"央勒羌"。现在,巴塘央勒节期间还可观看弦子、热巴弦子及各种文艺演出。1986年以来,巴塘县在"央勒"节期间多次举办全县的物资交流会,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并多次邀请西藏、云南、阿坝州,以及色达、甘孜、康定、理塘等地的藏族艺术团体来巴塘献艺,使节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网站目录投稿:代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