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某个工作项目出现了问题,本应该利用大家的智慧去查明原因,想办法把问题解决,然而相反地花了很多精力在分辨是非,追究责任上。结果呢,事情的本身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反而搞得人人自危,私下里形成相互猜疑,逃避责任的不良风气。客户导向,凝聚"向上"之风如何把大家的话题集中一个点上,最好的办法就是请出客户这个老师。因为,客户是最中立、公正和严厉的。当大家的想法出现分歧的时候,用客户的话来说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借客户之口,狠抓品质管理。利用来自客户抱怨这个契机,来震撼每个员工的内心深处,引导员工的话题到如何解决客户的抱怨上来,这样便可自然地让员工质量意识归顺到客户的需要上来。数据说话,降低"人为"因素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数据是最好的律师。在数据模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容易出现矛盾,也容易被钻空子。要让管理更加简单有效,管理者就要学会如何让数据说话,让数据融入到企业的语言中来。这就要求企业要善用数据,让数据透明化,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能通过数据这个"铁的事实"找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口头语言"。有了数据作为基础,各种人为因素就会降低,各项考核也就来得方便了。力行赛马,避免"马屁"文化海尔张瑞敏用人之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赛马而不相马。这一招很高明,因为一旦相马了,人为的因素就会复杂,研究马屁术的人就会增多。如果采取赛马的话,人与人之间就会鼓劲,而不是暗自闲话,一切显得公平简单。一个企业的马屁文化就是在相马的过程中形成的。以身作则,倡导公正氛围领导喜欢什么,员工往往会给与什么。领导喜欢听闲话的,周围的人往往会跟着说闲话;领导喜欢"魏征",周围说真话的人就多;领导喜欢把事情做好的,周围的追随者一定是专注于事情的。所以说,健康的中心语言频道少不了领导自身的修炼。领导的习惯、喜好和理念往往是企业中心语言频道的导向仪。 一个企业想长期成功要靠好的企业文化。然而众多的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源自西方,一些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如何进行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如何把企业文化理论本土化,这是摆在中国企业界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管理"、"中国式管理"成为管理界的新名词。曾仕强教授在《中国式管理》一书中认为,中国式管理一直是存在的,大家都在用,但身处其中,习以为常便不觉其存在。中国式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管理哲学,换句话说,中国式管理是一种管理文化。中国企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具体化,要理解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必先寻找其根源——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特征。中国人的种种习俗、制度、处事的方式都深深的打上了这样两个烙印:"家"和"面子"。同时这两个概念在现实中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对"家"的重视和对"面子"的重视可以说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根本特征。1、"家"的观念中国人有着极为浓厚的认祖归宗意识以及极强的"家"观念,这是我国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基本国情,这种观念使得中华儿女无论去往何处心中都永远装着故土,这种观念还使得中国人看到"家"字便倍感亲切,产生心理归属。然而这种对"家"重视的观念却并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是个中性词。对这种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必能大大地凝聚人心。同样,这种"家"的观念同样会滋生各种不良的个人及组织行为。首先是缺乏公共观念。人们都对家有很强烈的认同感,但对于家之外的东西则认为与自己是不相干的。中国人普遍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事实上,个人的这种观念也是无可非议的,但在生活中这种观念则演化为了一种"私",甚至有人说中国没有"公民",只有"私民"。 在我国,众多企业特别是民企目前大部已逐渐过渡到转型期,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与创业初期截然不同的特点。而随着新鲜血液的加入,企业又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这些人才来自不同的行业与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与个性特点,对新加盟企业文化的感知与认可程度也大不相同。三种不同文化取向A集团公司作为东北地区著名的民营企业,在短短几年积聚起以亿计数的雄厚资产。具有政府工作背景与经过实业熏陶的老板此时目标已不仅仅满足于成为一家区域性知名公司,而是希望通过实业投资,向全国甚至是海外发展。总裁将总部从长春迁至大连。总部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由招聘而来。然而由于缺乏人力资源资深专业人才与专业技能,未能根据集团战略发展需要进行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其人力资源构成表现为"一老一少"配置失衡的鲜明特点。所谓"一老",四五十岁之间的管理层,基本来自于当地原国企管理人员与政府工作人员,其决策大多倚赖经验与感觉,工作开展主要仰仗其宽泛的人脉与社会关系;所谓"一少",是指轻人,他们大多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思维活跃,渴望干出一番事业,虽然经验欠缺却乐于尝试。很显然,"少者"接受"老者"直接管理,公司缺乏的是一个能够承上启下的阶层。总裁从一家美国投资公司挖来一名刚过而立之年的职业经理人出任常务副总兼业务总监。这样,就至少存在了三种不同的文化取向:以老者为代表的传统势力、以职业经理人为代表的海派文化以及青年人所崇尚的求新精神。 其次,在制定、实施生产经营考核方案和人事劳资分配制度时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职工感觉到只有岗位的不同,没有身份的不同,更不能人为的设置歧视性的篱笆。特别是在待遇分配、人才选拔时,要注重打破身份、学历、资历的藩篱,给每个人以希冀和动力。第三,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职工之间、员工和中层干部之间形成团结、友善、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四、倡导诚信文化,正确处理利益关系诚信是企业经营之本,我们应懂得"诚信就是成功、失信就是失败"不管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信任度,是作不好人,办不好企业的。通过提升员工的信用度,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经营形象和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的信用度和美誉度,从而为员工提供自我实现的舞台。五、领导应准确把握角色,做企业的设计师、教练和愿景倡导者在企业以塑造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领导层应真正担当起设计师、教练和共同愿景的倡导者三重角色。领导干部要以身作责,率先垂范,亲自倡导并亲自实践,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楷模。企业领导还要把实现员工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不断为员工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关键词:企业文化的准则,将执行力融入企业文化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