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时间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钥令七十二候集麟称:"大雪后十五日,斗柄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农历),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这一夭的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俗话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之说。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农业上大部分地区进行深耕和积肥,以及消灭越冬害虫、保护耕畜安全过冬等。"冬至后十天,就是阳历年",人们又在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按传统习俗,要在这天吃馄饨或饺子等。 "冬至"常用的对联有: 一阳初动日; 六律始调时。 寒图消九九; 春信缓三三。 杖攀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哀。 且喜一阳今始复; 方知大造本无私。 有联语将"冬至"与"春分"联系在一起,强调"至"与"分"的自然规律。句为: 冬至冬冬至; 春分春春分。 〈巧对续录〉引〈南昌县志〉也有类似的一联,释解更为明确,句为: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指出"冬至"是先于"小寒"、"大寒"而至的节气,而月亮也会在每月农历十五圆时更加明亮。 "冬至"有"长至节"之称。《自怡轩楹联剩话》卷四载,刘某于冬至这日过六十寿诞,其侄婿请李承衔代笔,须符合其侄婿身份,以及寿主已见曾孙的实际,联云: 高并丈人峰,琴杖风清,万卷功深才学识; 欢迎长至节,莱衣日暖,六旬庆衍子孙曾。 相传蔡锷将军幼时因家贫,曾站村中私塾窗外旁听。这日正逢"冬至",塾师见后,出句云: 春来阳有脚。 小蔡锷听了。想了片刻,对道: 冬至梅出头。 巧嵌"冬至"节气名,解释为冬天来到,梅花将引人注目,内涵丰富,出语不凡。塾师听了非常高兴,便免费收其进私塾读书。 "冬至"起开始数九,清代有"写九"习俗。将"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先双钩成幅,于冬至日开始填写。 九个字每字九笔(其中的"风"字用繁体),每笔一天,每填完一字便过去"一九",待九个字填完,"九九"八十一天尽。受此启发,出现了"九九消寒联",即再配以一个每字九笔的九字句为联,如: 屋后流泉幽咽洽香草;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后"字的繁体为"援",也为九笔。今人用简化字也组成一副"九九消寒联",句为: 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 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 此种联作,始于冬至数九,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别致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