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军在全国有3家工厂,一天时间,他的工厂就能生产饮料50多万瓶,10吨的卡车能装满30多车。 郑志军出名,不光因为他事业做得大,而且这个人很神奇:高中没毕业,踩三轮车卖过罐头。17岁那年,不到24小时,他就凑齐了10万元现金,进了一批处理罐头。当时他听说,原本6元钱的罐头只卖2.2元。一个月净赚了10万。 郑志军在整个市场出了名,罐头批发生意越做越火。 2000年初,郑志军把罐头批发生意交给哥哥,自己返回了老家漳州市芗城区,办了一个茶饮料厂。原来看到市场上茶饮料销售很火,郑志军也立马冲进去,想分一杯羹,但是他的茶饮料模仿大品牌产品,没特色没名气,在乡镇市场也不好销,经营了3年,不但没赚钱,反而欠下100多万元外债。 发现商机速战速决 在福建省的第二大岛—东山岛,每天上午,渔船满载而归,港口也随之喧闹起来。天热,体力劳动,渔民最怕中暑。为了防中暑,同时补充体能,渔民都要从药店或商店,买上几箱葡萄糖和生理盐水。2003年夏天,郑志军来东山岛办事,发现了渔民的这一习惯,从中看到了商机。 如果我能够做出一款这种饮料来,能够让渔民这种重体力劳动活的人,来喝这个饮料,那肯定非常好。"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别人,大家却都笑他,饮料都是甜的,哪有咸的?再说没设备,没技术,市场太单调,只有渔民消费者而已。 郑志军却认为,福建很多地方临海,渔民数量也很庞大,如果产品开发成功,应该很有市场。他跑到超市做了调查,发现当地市场没有含盐的饮料。从东山岛回来的第二天,他就拍板决定:马上就干!晚了,机会就没了。 从东山岛回来的第二天,郑志军就行动起来,四处寻找研发新饮料的人才。通过朋友介绍,他找到了吴鸿博,吴鸿博当时在泉州一家饮料厂任厂长,很有名气。郑志军软磨硬泡,把他请到自己的厂里,但吴鸿博只说了一句话就走了:"这是我见过最小的厂,还够不上是一个厂,只算是个作坊。" 一个月后,郑志军再次把吴鸿博请到了漳州,这次去的是开始施工的新厂。 原来郑志军说服了家人,筹集90多万元,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几乎不眠不休,人也消瘦了一大圈。郑志军闪电般的行动力,让吴鸿博觉得非常震撼。 吴鸿博担任了郑志军的研发总监,半年后饮料样品研究出来了。郑志军拿给渔民品尝,听取意见再进行改进调整。渔民看中快速降温,这正是产品卖点,他让研发人员把快速降温功能当作重点研究。2004年5月,新饮料成形。 郑志军做了对比实验。把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上的运动饮料放到一起,在一分钟之内,看哪一个降温快,降温是多少。结果,他的饮料降温防暑效果明显。 饮料2元1瓶,比同量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便宜,因此很快推广开,渔民出海都要买上80箱左右,够喝3天的。 只卖给渔民路太窄,郑志军调整方向,把饮料定位成运动饮料,面向运动流汗的人群推广,他认为最好的宣传方式就是与运动结合。郑志军赞助了一系列体育赛事,还在福建的媒体投放广告宣传,到2008年,上市仅4年的产品,销售额就达到6000多万元。 丰富产品链,解决淡旺季瓶颈 漳州素有"花果之乡"的美誉,盛产各种热带水果,比如芭乐。但是,大部分水果都是直接销售,深加工企业很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郑志军有了新决策。 运动饮料夏天是旺季,冬天销售锐减,如果做果汁,可以一年四季生产。郑志军当时还不知道,这些水果要研发成什么样的果汁,如何销售,但他还是先干了再说。 2010年3月,郑志军包下250亩荒地,风风火火要开工,他还提出要求,当年建成园区,当年研发投产,当年见效。 为了节省时间,郑志军同时进行厂房建设和生产线安装,工地两班倒昼夜不停。同时新产品果汁的研发也加紧进行。郑志军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大家都管他叫"超人"。 2010年9月,郑志军把别人口中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新产品也缩短周期提前研发出来。 看到婚宴饮料用量大,郑志军决定从婚宴市场打开突破口,他免费送了3个月,价值50多万元的饮料。通过宣传,他的果汁顺利打开漳州的婚宴和酒店市场,2011年果汁的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郑志军当年建厂投产,当年成功开发果汁产品,他的速度成了漳州的新闻事件,当地政府也宣传他的事迹,把他树为了创业典型。 今年3月,郑志军开始研发柚子汁,现在样品研发出来,他已经开始收购第一批成熟的柚子。现在,康之味公司全力打造健康饮料,旗下包括茶饮料、功能性饮料、运动饮料、果汁饮料、蛋白饮料、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