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内容摘要: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并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这既是民族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也培养人们文化素养、优良品质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国学内容,其中就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借助本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师,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能逐步提高道德素养,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现状入手,重点探讨了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以期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现状 价值 渗透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交际活动越来频繁,在此过程中,各种思想互相碰撞、融合,形成了文化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外来思想和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校作为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主要场所之一,应当承担起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相较于其他许可,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是紧密的,尤其是一些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思想价值,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真正喜欢传统文化,并自觉传承。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由文明演化并汇聚而形成的一种能够反映该民族的特征、风貌、精神、思想观念及道德品质等内容的文化,是该民族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因此,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包括的内容非常繁多,具体来说有历朝历代存在过的各种物质实体、精神文化、制度规则、文化意识等,如民族服饰、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道德观念、艺术创作等。我国的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常见的有古诗文、乐曲、民族音乐和舞蹈、戏曲艺术、曲艺、绘画、书法……不仅有基础知识,也有精神和道德层面,除了物质方面的,还有非物质方面的。可以说,人们的生活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尤其对人的道德品质、审美能力、艺术品位、文化修养等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用文字记录、语言表达的传统文化知识,更要从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精神层面给予学生熏陶和感染。首先,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张扬、意气风发,这一阶段是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多掌握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优良道德观念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其中关于人应当具备的品质和素养,是很有助于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其次,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文化底蕴有直接而积极的作用。语文学科包括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材上的内容,还包括很多课外的语文知识,其中就不乏传统文化内容,因此,学生不仅要通过精读细读教材来获得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多读多看、广泛涉猎,深入掌握文学知识的背景和内涵,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受传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有不少语文教师将教学活动局限于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应试能力,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通常是以成绩为主,标准单一,这样的教学就无法使语文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得到挖掘和体现。虽然有的学校也认识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也提倡和鼓励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教学经验,也没有有效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仍处于缺失状态。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学生接触外来文化和思想的渠道更加便利和多样,而且内容也更加多元,不仅有积极内容,也有消极内容,但初中生分辨能力还不够完善,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崇洋媚外、轻视甚至贬低传统文化的思想。基于以上情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中注重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在讲授课文尤其是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目时,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与现实生活、学生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学习传统文化,并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的形成。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1.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其中有很多与传统文化元素密切相关的文章,如古诗词、文言文等,以及现代文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等等。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融入方式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同时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比如,《论语十则》这篇课文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傳统文化内容,如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选择,其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语句就体现出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即要多问多学、及时复习,这样才能不断学习新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再如,《伤仲永》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天资聪颖的方仲永在小时候非常优秀,但他仗着自己的聪明而骄傲自满,不再刻苦学习,最终沦为了平常人。通学习这篇文章,学生能够认识到即使天赋很高,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成绩,同时激励学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潜能,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提高自己,这比天赋更加重要。从以上案例可以表明,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
  2.营造浓厚的从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表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受到良好思想品质的熏陶,教师应当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比如,随着现在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集视频、图片、音频、文字等于一体优势,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方式来营造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以《岳阳楼记》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采用音频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先在课堂上播放范读课文的录音,之后引入符合课文主题的背景音乐,并在大屏幕上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如晴天时的岳阳楼景,阴雨时的岳阳楼景等。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此外,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的方式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兴趣,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3.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因素,以及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有关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博大精深,进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常见的语文活动形式有诵读会、演讲赛、辩论赛、主题探究、民俗调查、写作活动等。比如,在教学完苏轼的《水调歌头》这一词作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搜集苏轼所作的诗词,并开展苏轼诗词赏析大赛。在学生了解了苏轼诗词的创作风格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使他们在诵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进而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能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传统文化,并通过不同的情境,结合自身的接触、感知等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幾千年的发展中积累出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古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因此,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借助本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而使他们成为既有文化又有内涵的新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陈拥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江西教育,2018(12).
  [2]卢贵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8).
  [3]张学雷.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
网站目录投稿:思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