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 要】为研究当代多元化社会思潮中影响力较大的"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观察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就"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演进过程和相关概念展开论述,分析新形势下该思潮传播的主要形式及其对我国青年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并针对这些消极影响的产生原因提出应对策略。总结说明了社会、高校教育和网络监管制度等不同层面的改进对继续深入研究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性。
  【关键词】"公共知识分子"思潮;青年大学生;消极影响;应对策略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双百方针被重新提出和贯彻落实,由此产生了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现象,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的传播为学术研讨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和良好的氛围,但其中一些如"公共知识分子思潮"这类过分强调文化多元和言论自由而忽视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造成了消极影响。就目前看来,国内外有关"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并不多,且现有研究大多注重从"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本身的概念入手进行理论介绍,分析其对青年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具体解决策略的文章则更少。尽管如此,我们仍可根据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经验,结合实际分析总结"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对青年大学生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提出社会不同主体的应对策略、帮助青年大学生重树并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日后研究这一课题的学者提供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演进过程及相关概念
  (一)"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演进过程和涵义
  "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概念及基本观点主要源于西方的知识分子理论。受历史背景的影响,20世纪初,西方知识分子理论认为现代知识分子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的、能够掌握丰富专业知识并超越个人专业领域、参与社会事物、引领社会的群体,注重其进步性;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中后叶,西方知识分子理论更强调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从而形成西方公共知识分子理论;随后通过不断宣扬,扩大社会影响力,最终发展成为西方公共知识分子思潮;20世纪90年代后,部分关于公共知识分子理论的著作在我国翻译出版,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并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了与西方公共知识分子思潮观点类似的"公共知识分子"思潮[1],就是指由西方传入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鼓吹知识分子应超越阶级地、以绝对公正的立场介入公共事物并充当公共利益"守望人"的社会思潮[2]。
  (二)"公共知识分子"的涵义及特点
  许纪霖认为"公共知识分子"原指"那些以独立的身份,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由社会参与意识的一群文化人"[3]。但由于我国将知识分子界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强调这一群体的超阶级性,不符合我国发展需要主要强调其弊端和缺陷,因此本文所述"公共知识分子"思潮侧重于说明对青年大學生造成消极影响的一面,而对其客观积极性不做评论。在确定研究方向后,笔者认为"公共知识分子"中"公共"的本质在于"独立"和"无阶级性",而"公共知识分子"这一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泊来词,实质是指离间知识分子与党和国家、人民关系的社会群体[4]。
  根据前人研究经验可知,"公共知识分子"具有专业性、舆论引导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四大主要特点。专业性即是说"公共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而舆论引导性体现在其言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但这一影响并非出于自身的专业成就,而是其对社会重大问题进行"独特犀利"的随意点评,其迂阔之论通过网络等媒介迅速获得广泛关注。除此之外,独立性和批判性则是指这个群体以中立的态度和公正的立场标榜自身,宣称自己关心社会问题并非出于个人爱好、私欲或任何阶级利益,而是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伦理道义的守护者"身份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理智"批判,并且这种批判带有隐喻社会万马齐喑、人民群众是沉默的羔羊、唯有自己"众醉独醒"的意味,但却往往不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甚至连应对思路都毫不提及,大众仅能从其偏颇的言论中感受其对社会、党和国家的不满。
  二、新形势下"公共知识分子"思潮传播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一)以"隐性传播"为主的传播形式
  由于国内对于"公共知识分子"的相关研究较少,各类报刊杂志也提及不多,"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显性传播较少,目前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对"公共知识分子"的含义并不能准确理解,有的甚至完全不知道这一词语,但这并不影响"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广泛传播。
  就比如,我们也许并不知道某一思想的内涵是什么,但是我们的具体行为所反映的就是这一思想所表达的本质,而"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传播形式就是这个道理。青年大学生可能并不知道"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是什么,但自己的日常行为却正是这一思潮的反映,然后通过言行影响他人,并且这些言行中或许并不会带有"公共知识分子"等字样,于是就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这一思潮的另一种传播形式的发展——隐性传播,而这是人们很容易忽视的传播形式,也很容易成为社会监管的盲区。
  (二)以网络媒介为主的传播渠道
  信息时代的发展为"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传播途径和渠道,尽管课堂、讲座和书籍等"线下传播"能为"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传播提供一定途径,但"媒介在‘主流化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5]。
  一方面,互联网为言论的自由发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公共知识分子"能借助网络媒介的力量向人们传输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网络软件和程序的评论和转发等功能齐全,当各大公众号或影响力较大的个人账号发表带有主观性的、对社会问题的见解和观点时,为"公共知识分子"提供了话题讨论的契机,使得"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传播扩大化。这就是说,网络媒介不仅以自身存在为"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传播提供平台,还在此基础上为其传播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网络媒介是"公共知识分子"思潮传播的主渠道。
  三、新形势下"公共知识分子"思潮传播对青年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具体表现
  一方面,由于传入我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是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鼓吹超越阶级的独立意识形态,而"公共知识分子"们又常常以"正义的化身"自诩,对社会事件加以炒作,将矛头直指人民政府,只言制度弊端,而对现有发展只字不提,恶意丑化党和国家的形象,将人民群众置于政府的对立面。这就极大的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造成了部分被"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洗脑的青年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开始质疑,政治立场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是缺失政治信仰,不利于知识分子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另一方面,由于青年大学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还不够成熟,容易被误导,就造成了如温宪华所述的"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在我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青年学生以获取和认同这种思想观点为时尚" [6]的现象。因此,当部分"公共知识分子"们借助自己在专业领域内的公信力大肆宣扬要独立于国家意识形态时,其表面愤世嫉俗,实际彰显的一种新型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并不能被青年大学生理智地区分,反而将之视为时尚潮流,进而追求个人主义、崇拜英雄主义,不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
  (二)原因分析
  1.思想层面——高校教育存在问题
  高校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者,应起到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但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仍受到"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思考原因时,首先应从思想层面出发,发现高校教育的现存问题。
  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失衡,只注重教师的专业性而忽视对其进行素质考察,将师德师风建设流于形式,造成大学教师猥亵学生等违背社会道德的事件频发,加之网络传播扩大影响范围,导致教师群体公信力急剧下降,学生对教师的言论有抵触和逆反心理,不愿接受其思想教化,进而将对教师的否定上升到整个高等教育层面,从而否定现行教育制度,认同"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观点。
  并且,无论是从学生对待思政公共课的态度还是从教师的讲课内容本身看,都存在强调学科专业性而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如此教学并不能提高青年大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相反只能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但却急功近利的"人才",而这对"公共知识分子"来说正中下怀。
  2.制度层面——网络监管存在问题
  如前文所述,"公共知识分子"思潮主要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传播,这就说明我国在网络监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才导致"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恶性传播,而笔者认为这不仅是网络监管的具体实施制度不健全的原因,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在于网络监管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监管"顾名思义就是前期預防监督和后期约束管理,但就实践观察发现,目前我国的网络监管更倾向于一个重大网络事件发生后进行舆论的后期管治,而没有在舆论导向还未发生明显的不良转变前就进行积极引导,缺乏前瞻意识。这就会造成"知识分子"们在网络监管部门还未及时管治前趁虚而入,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猎奇心理故意制造紧张的氛围,混淆视听,等到后期无论是删帖禁言都已无法完全消除被先入为主的观念所影响的对党和国家的疑惑和不信任。
  3.社会层面——自身发展存在问题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如果"公共知识分子"对国家和社会的污蔑毫无根据,那么必然不会引起民众共鸣,而现在其主张竟已成一种社会思潮,那就说明其内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个合理性并非说他们的主张正确,而是为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在分析原因时不仅考虑思想和制度层面应对这一思潮的不足,还应从社会本身的现存问题入手,思考"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在我国产生的根本原因。
  以此为逻辑起点,不难发现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发展的确存在一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大、制度不完善、文化遗产失传、环境恶化……只是这些问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道路上不可避免的,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而非"公共知识分子"所诟病的一个政党或者一种社会制度所决定的,由此可知"公共知识分子"的诋毁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错误认识。但这仍然值得我们重视,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唯有从内因着手,通过不断自我反思和提高才能实现。
  四、应对上述消极影响的策略
  "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会消减青年大学生对"五个认同"的认同感,严重影响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在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后,则需要社会各主体齐抓共管,共同应对这一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层面
  要想从根本上避免"公共知识分子"的诟病,就首先要从解决社会自身问题着手。经济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刘易斯拐点"到来前,转变旧有的以吸引外资、廉价劳动力和迎合外部需求的生产导向为基础的模式,以扩大内需为抓手,调整经济结构,从而缩小城乡、区域发展的贫富差距,改善民生;政治上,完善社会制度,继续严厉反腐,清除党员干部中腐化变质的"毒瘤",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真正做到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进而提高党、政府和司法公信力;文化上,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止外来文化的"政治侵蚀",以宽容、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文化,取精去粕,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提高文化自信;社会上,完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保障、人才培养、社会秩序和安全维护等基本社会制度,扩大基建投入,提供人民的"获得感";生态上,要与经济发展保持平衡,做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教育层面
  1.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教师要发挥专业性作用,深入研究"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理论,了解理论的内容和影响,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次,应让大学生了解思潮,警惕"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隐形传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进行本质思考,加深其"‘公共知识分子不是独立阶级"的意识,并强调知识分子应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服务的。最后,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为大学生起好示范作用,进而提高言论的公信力,才能对大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思想教化。
  2.教育内容调整改进
  一方面,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设思政公共课,并制定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防止教育内容形式化,进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不仅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还要进行积极的舆论宣传和思想引导,提高学生的"四个自信",加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网络监管层面
  结合网络监管的现存问题考虑,政府应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不仅是完善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还应提高前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出现后第一时间就判断其舆论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好应对"知识分子"思潮的两手准备,加强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舆论环境,但同时要注意掌握宣传的度,要考虑青年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阶段,防止因过度美化而造成反感情绪的现象。
  五、总结
  与"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类似的、有悖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社会思潮还有很多,尽管它们目前还暂时未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太大影响,但我们也需时刻保持警惕,坚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舆论监管力度,兼顾内外因的作用,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进而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文化侵蚀,杜绝类似苏联"和平演变"的惨案,真正做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正确看待各类思潮,促进双百方针的继续深入贯彻和落实。
  【参考文献】
  [1]梅荣政,周志平."公共知识分子论"是怎样一种思潮?[J].高校理论战线,2005(2).
  [2]郭小路."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11-12.
  [3]张爱华.储德天.公共知识分子何以何能?—访华东师大历史系许纪霖教授[J].社会观察,2004(5):36-38.
  [4]吉方平.透过表象看实质—析"公共知识分子"论[N].解放日報,2004-11-15.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4-229.
  [6]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警惕"公共知识分子"思潮[N].光明日报,2004-12-14.
  [7]黄冬霞.关于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的几点思考[N].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4-55.
网站目录投稿:雅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