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重读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三


  (接上篇)——Psy525.cn
  请注意正是"两重心性"使到安娜堕落,也是"两重心性"使她产生精神分裂,最后还是"两重心性"使安娜走向绝望。她的"两重心性"是一个独特人性的结构,包括很多内涵:单纯、优雅的品质与洋溢着妩媚的诱惑性,感性的狂欢与羞耻感,情欲渴望与爱情苛求,温婉娴淑的修养与厌恶、憎恨的极端性情,同样强烈的情欲观和道德感等等,它们在安娜内心构成了令她迷惘又非常矛盾的冲突。
  作家通常会借用作品中的人物对主人公进行人格和心理分析,吉提,作为观察和感觉安娜性格的一个视角人物,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吉提最早看到的安娜,本身就是二重心性的尤物。当安娜一出场,在充满幸福期待的吉提眼里,立即就感到了莫名其妙的威胁感。在著名的舞会场面之情节里,吉提看到的舞会皇后安娜是这样的:
  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戴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挂着一串珍珠的结实的颈项是迷人的,她的松乱的卷发是迷人的,她的小脚小手的优雅轻快的动作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的,但是在她的迷人中有些可怕和残酷的东西。——吉提自言自语道:"她身上是有些异样的、恶魔般的、迷人的地方。"(P122)
  熊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里讲:"在一个思想文献里,凡一个词出现两次,就要特别注意。"同样,在文学作品里,反复出现的描写之中心词就是人物精神深处的心理情结。吉提所注意到安娜的是"迷人的",反复感到有8次。安娜自杀前最后拜访嫂子杜丽,在那里再度遇到吉提,吉提,对安娜的感觉还是"妩媚动人","真迷人哩!"可惜吉提除了依然感到安娜的迷人之外,还感到她"可怜极了!"——但是,给吉提那么强烈感受的"迷人"感性,正是安娜最具危险性的源泉。换句话说,"恶魔般的"正是安娜"迷人的"魅力。
  让我们回到原初最早看到的安娜之场面,从安娜另一个两重性,来看看导致安娜出轨的是什么力量。
  任何一个读过《安娜?卡列尼娜》的人,最津津乐道的段落一定是渥伦斯基和安娜在莫斯科车站火车上相遇的场面:
  渥伦斯基跟着乘务员向客车走去,在车厢的门口他突然停住脚步,给一位正走下车来的夫人让开路。凭着社交界中人的眼力,瞥一瞥这位妇人的风姿,渥伦斯基就辨别出她是属于上流社会的。他道了声歉,就走进车厢去,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这并不是因为她非常美丽,也不是因为她全部姿态上所显露出来的端丽和温雅,而是因为在她走过他身边时她那迷人的脸上的表情带着几分特别的柔情蜜意。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注意地盯在他的脸上,好像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像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渥伦斯基已经注意到了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弯曲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的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P90)
  在这段描写里,我们要注意几个集中而反复出现的近义的和有关联的词语:闪耀着,亮晶晶的,闪光,闪烁着,光辉,洋溢,生气,一种过剩的生命力,被压抑的,竭力隐藏住,却违反她的意志(两次使用),等等。这些词语都在对抗性张力的意味上使用:一面是主人公刻意隐藏或者压抑着,一面是自然而然地张扬出来。
  安娜一出场就显露出她的两重性生命特征,表明她的意识和潜意识是分裂的。其一,她的生气勃勃和过剩的生命力其实就是"情欲"的别名词;其二,当她一面压抑着过剩的生命力,而被压抑的生气违反她的意志闪烁着,二者构成的含蓄张力,交织着她的端丽和温雅,反而恰恰构成了她的迷人的妩媚的灵魂深度,越是竭力隐藏,它们越发显得迷人和具有诱惑性,所谓欲盖弥彰是也;其三,安娜的情欲是不自觉地散发出来的,她自己并不知道她暴露出本身的情欲生命力和多情的向往,她完全不知道这种本身的妩媚磁场具有的危险性,所以严格说,她本质上是端丽和文雅的,她之被诱惑,是无辜的。——正如古希腊雄辩家为海伦辩护的说辞一样:海伦本身没有罪过,是她的美丽犯的罪。这句辩护词同样可以用在安娜身上。——由此可以说:真正的生命力和情欲,你想竭力隐藏和刻意压抑,是无效的。生命力本身一定会违反人的意志,表现它自己。人的意识和潜意识本身构成了二重分裂。正是在这样的人文意义上,我们会给予安娜无限的道德关怀的同情。当一个人并不想出轨而且竭力保持自己行为品格的端丽温雅,最后却违反自己的意志走向反面,她随之堕入痛苦反省和自我审判的深渊,这是人性的悲剧。我们任何一个人都逃脱不了这样的考验。
  托尔斯泰始终在两重人格和两重意味上描述安娜的心理感觉,偷情之后,连她自己也开始了这样的"心理分裂":"她对于她所处的这种以前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新的精神状态开始感到恐怖。她感觉得好像一切都在她心里成了二重的,正如有时物体映在疲倦的眼睛里成了二重的一样。"(P424)
  出轨使安娜的本性得到了尽致的张扬:"那个欲望在安娜是一个不可能的、可怕的、因而也是更加迷人的幸福的梦想;那欲望终于如愿以偿了。"(第二部,一一章,P218)自始至终"两重心性"片刻没有离开过她:在狂热的享乐的时候,她同时感到羞耻、欢喜和恐怖,她在自己精神的裸体面前痛切地感到的羞耻之情,甚至也传染给了渥伦斯基。托尔斯泰甚至用了一个残酷邪恶的比喻来描写他们狂欢的放荡:"好像谋杀者狂暴地、又似热情地扑到尸体上去,拖着它,把它砍断一样,他在她的脸上和肩膊上印满了亲吻。"(P219)第一次偷情越轨的事后,安娜随之而来的感受便是:"一切都完了!"请注意,这是安娜决定自杀前在她内心抑制不住的潜意识,反反复复执着地出现了无数次的念头:"一切都完了!"这个念头竟然在第一次狂欢后就立即出现。
  "一切都全完了!"完了的是什么呢?首先是道德感沦丧的强大压力,即其对于自我尊严感所丧失的落空,当她一旦被下半身绑架,任性放纵情欲的泛滥,安娜就强烈地感到道德感的"完了"。科尔伯格以道德为发展心理学的中心归纳的"六阶段心理发展"之第四、第五阶段分别是:社会系统道德感和人权及社会福利道德观。前者指心理成熟的人之行动以是否会有正式的羞辱和对别人造成伤害后的罪恶感为基础;后者是指成熟的文明人之行动是以保持对公众的尊重和对自我尊严感的尊重为基础。——安娜是在自我尊严感和羞耻感、罪恶感的强烈压迫下感到绝望的。
  安娜在自杀前有一个重要的情节安排:走投无路之际,她循着下意识去找最好的朋友、她的嫂子杜丽。杜丽是一个单纯的、没有机心的温柔贤惠之善良人,在最后关头,安娜想到可以获得安慰的可以信赖的人,是杜丽。但是出乎意料地在杜丽家里见到了吉提。吉提正在一个天真单纯的少妇阶段,当初她怀抱着和渥伦斯基幸福恋爱的纯洁期待,准备走入婚姻的殿堂,却眼睁睁看着安娜带着巨大的妩媚迷人的优势卷走了渥伦斯基,吉提甚至几乎想到了自杀。经历了脆弱挣扎的吉提,终于在深沉诚挚的列文的爱情和婚姻庇护下获得了幸福,现在走向穷途末路的安娜和幸福安祥的吉提再度见面了。安娜重新勾起了对吉提强大的羞耻感和罪恶感。请注意,羞耻感和罪恶感是对自己的,不是对吉提的。吉提不过是联想的引发对象而已。
  正在寻求心理慰藉的安娜见到吉提的时候,内心深处是无意识的羞耻感和罪恶感,但是意识表层却是顽强的心理逆反:原来她在去见杜丽时,心里对自己说:"我到杜丽家去,坦坦白白地对她说:我不幸,我罪有应得,全是我的过错,不过我仍然是不幸的,帮帮我的忙吧…",一听到吉提也在这里,安娜的脸一下子涨得绯红,"吉提为什么躲着我呢?"当见到吉提的时候,不自觉地,安娜显出了敌视的眼光而且怀着恶意说出了堕落的人才会说的暧昧的话:"我从大家的嘴里,甚至从您的丈夫的嘴里,听到很多关于您的事。他拜访过我,我非常喜欢他哩,他在哪里?请代我向他致意,一定啊!"这样轻浮放浪的表现完全不符合安娜的习性和教养,这是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下意识流露出来的任性。吉提使她回忆起与她有关的情欲诱惑和情欲竞争,想起了渥伦斯基,这些都是一切都完了的起始点,吉提此刻的幸福安祥又引起了她的嫉妒心。但过往并非有意的诱惑、竞争和嫉妒,都掩盖不住此刻自己的完全失败,无法覆盖当下的残酷:"一切都全完了!"——这些却在天真直感的吉提眼里看得清清楚楚:吉提只感到安娜"可怜极了!"是吉提使安娜在最后丧失掉了最后的自尊,再次加剧了自己曾经对别人的伤害感,甚至下意识里会这样想:我抢走了别人的幸福对象,却遭到了报应,被我所抢夺的对象所遗弃!这种感觉让安娜非常痛苦难受,不自觉地产生了敌意和恶作剧报复心,连带着流露出了可怜的软弱。当自我尊严感和罪恶感不可驱逐时,安娜只有死于对自我的绝望。
  通观全书描写安娜时反复出现的中心词,迷人的、生气勃勃、微笑和闪耀着的光辉等等构成一个系列,而羞愧和羞耻感,还有在后期心态变异之后的厌恶、怒火、憎恨、仇视、渴望报复、痛苦、恐怖等等,构成了另一个系列。这些就是安娜生命里分裂的二重精神。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康维真
  已帮助过
  178人
  入驻年限
  4.8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代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