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推出,让已经火热的5月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激情。打造制造强国、工业强国的蓝图已开启,"三步走"的战略将让中国迈入制造强国的第一方阵。"十年磨一剑",《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在于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而创新的核心与关键在于人。这里的人即是李克强总理提到的高素质劳动大军,这一次,劳动者显得如此耀眼! 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贡献给予崇高评价,对劳动和创造的价值给予充分肯定。习总书记说到:"今天,伟大的事业呼唤着我们,庄严的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勤奋劳动、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再创新的业绩,以劳动托起中国梦。"5月10日,李克强总理对第一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作出批示,批示指出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应运而生,而一技傍身的高素质劳动大军正是中国制造强国梦的筑梦人。 这是属于创造的时代,拿起厚重而锋利的冲锋锯时候,你的灵魂仿佛与百万年前那个举起木棒的先祖相连。这,就是工程师(也就是我们国家所说的工人)。从古至今,工程师往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群体,动力则来自于改造这个世界的不安分。造船大师让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瓦特实现了动力升级,珍妮则让纺织交由机器完成;工程师出生的乔布斯及他身后的一群技术人才用他的苹果梦改变了世界,硅谷的工程师让世界互联成为了可能,领先于世界的工程师队伍正把德国推向工业4.0这一工业金字塔的顶端。 正如上文所说,"中国制造2025"也需要一大批领军人物和更加庞大的技术工人群体。然而事实证明,这些人目前中国还比较少。 从我国技术人才的培养现状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浮躁这一副产品也随之而来。全社会的目光都集中在贸易、金融等流通领域,逐渐轻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企业家们更乐于通过炒股、炒房、炒期货获取财富,年轻人则更愿意接受白领、金领、公务员这样的称谓。社会观念转型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高技能人才严重缺失。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 我国技能劳动者1.5亿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39%,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19%;高技能人才3762.4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5.2%。而在现代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德国,高级技工则占技能劳动者的40%。在我国,技术型人才还处于紧缺阶段,而技术型人才的紧缺则导致了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更显艰难。有鉴于此,在以创新创业为关键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将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中长期战略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