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临沧市一中的一张课堂特殊请假条引发了网友热议。学生上课期间去厕所需要填写请假条,还要找两位老师签字,而且每天限量100张。对此,该校相关老师回应称,这个请假条主要针对的是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防止他们在上课期间请假外出去厕所抽烟或进行一些和学习无关的违纪行为。(5月15日云南网)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基本作用就是面对那些反复和不确定性,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偏差、降低不确定性。上课去厕所要填请假条的规定看似合理,但实际上违背了教育者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首先,教育能够改变教育对象的某些行为,受教育者也是因为理解和认同教育内容而主动去改变的,不是被动强制性地去改变。用请假条来防止学生的某些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育过程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管理,使教育过程偏向表面结果的实现,而忽略了教育中学生行为的主动转化。 其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动是建立在两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教师不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认为学生上课去厕所是出去吸烟或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了信任,两者之间就成了"猫捉耗子"的关系,学生会无所不用其极地逃脱课堂,教师同样也会想方设法地限制学生,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最后,上课去厕所要填请假条也表明教师的管理耐心相对缺乏。学生上课中途借口出去是一种常见行为,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其进行纠正和引导,这个过程是教育的过程。用一纸假条来替代期间的教育过程,表面上是提高了眼前的管理效果,但却丢掉了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从长期来看,这样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小学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每个行为都可能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教师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自己的教育成果,这就需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学习成绩等短期表现的偏好,用更多的耐心去指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