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企业做的很大的企业家朋友,突然找我吐槽,说自己真的伤心了。我说,你这种身经百战、阅人无数的老油条、老狐狸,怎么还能被人伤了心呢? 他说,就是因为被"人"伤了心。 他是前不久刚处理完这件事,心灰意冷,身心俱疲。 事情是这样的,和他一起创业的合作伙伴,左膀右臂,能给的利益都给了,而且是绝对信任,从来不过问他管的具体业务,我这位朋友还算比较清醒,严格执行规则,该走的流程必须走,该审计的也都会审计。这个人账面上做的也都很合规,但是呢,他仗着是创业元老,又深得老板信任,打击异己、拉帮结派、扶持自己的势力,最后差点把我这位朋友赶出自己的公司,他才幡然醒悟。 其实,今天想分享的内容,我写了很长时间,在《管子》的课程也在讲,但是很犹豫发不发在公众号上。原因是这部分内容,容易引发一些朋友的误会,因为这一段内容过于真实和赤裸裸。 是我这位朋友的遭遇,让我决定把这一部分内容发出来。 《管子·侈靡》: 用其臣者,予而夺之,使而辍之,徒以而富之,父系而伏之,予虚爵而骄之。收其春秋之时而消之,有集礼我而居之。时举其强者以誉之。强而可使服事。辩以辩辞,智以招请,廉以摽人,坚强以乘六,广其德以轻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此谓国亡之郤。故法而守常,尊礼而变俗,上信而贱文,好缘而好駔,此谓成国之法也。 这一部分涉及到政治或者说是管理之术的原文里有不少内容是关于具体的施政的策略,很多朋友读起来的时候,觉得太赤裸裸,从情感上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些障碍,我这里再提醒一下大家,先不要用个人的好恶来拒绝,先去接近它,先去了解它,再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有时候真相就是那么冷酷无情,真相从来不是我们想象的美好,也不总是那么温情脉脉。 在很多朋友看来,这部分就是帝王之术,或者说是御人之术,到底是不是呢?可以说是,但是我想先说明一下,管子的术是以合于道为前提的,如果不合于道,我们只是热衷于用其术的话,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就是说你开始获得多大的利益,最终也可能会付出更多的代价。 这一段是讲使用臣下的原则:就是说要能给予,又要能够剥夺,要能任用,又要能够废止,要能白送赏赐让他富有,又能运用刑戮使他驯服,赐予空头爵位让他骄横一时,收敛春秋财力让他减少收入。要用繁文缛节来约束他,又常列举强者来称誉他。对于能力强的可派他去干具体的事,口才好的课派他辩说,多智的可提供咨询,也就是作为顾问,廉洁的人可以树立为典型。而那些生性强悍而欺凌百姓,缺乏德行而傲慢君主的人,都不能用,要发配到边远的地方。这些人都是亡国的祸根。巩固成法而恪守常规,尊崇礼仪而变革民俗,重视信用而轻贱文饰,爱好顺从而摒弃粗暴,这些都是立国的法则。 如果只是看前半部分,会是觉得是帝王术,如果只看后半部分又过于的讲究道德。那这两部分是不是冲突呢?一点都不冲突。我原来讲这一部分,听课的人一般会分成两种意见,一种是对帝王术非常的排斥,觉得那都是陈腐的东西,另外一部分则是对驭人之术非常的热衷。偏重于哪一方面,其实都容易出问题。 我们具体的来解读一下,不知道大家对于帝王之术的理解是什么?其实,简单的说,就是要做到君心难测,就是即使赖以重用的重臣也要时不时的敲打一下,即使没有能力的人,有时候还要放在一些位置上,偶尔重要一下,想要干掉一个人,很多时候都是先升职,后查办。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这些都是管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我们前边的文章里讲过,一些老派的领导,如果想重要一个人,一般会先故意的疏远他,把他派到最苦最累的地方去历练,有些人受不了这些打击,以为被疏远,被抛弃了,就沉沦下去了。这些人基本上最后都会被放弃,因为他经历不了坎坷和失落,而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最为重要的一项素质就是抗打击的能力,抵抗压力的能力,是否具备从低谷重新爬起来的能力。没有经历过挫折、失败,一直一帆风顺的人,要么天生性格使然能够在大部分重大考验面前安然度过,绝大部分人都需要这种挫折训练,要不越往后付出的代价会越大。 古代的帝王这么做的原因是,通过这种方式,也就是生杀予夺的具体的事例,时刻告诫臣子们,我能够让你荣华富贵,也能够让你瞬间一无所有,这是彰显自己的权力和控制力,让臣子对其产生恐惧,是产生对于权力的恐惧,而不敢轻易的去犯错误。为什么我说这些东西是基于管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呢?其实,如果你总是依赖一个人,已经成为了习惯的话,就是你让渡了一分部权力给了这个人,前边的文章里我们讲过中央之人的危害,这些人就会狐假虎威,用这些被让渡给他的权力为自己谋利,更有甚者会结党营私,甚至是密谋造反,这是对最高权力的侵蚀,因为这样,会让这些人产生了对最高权力的觊觎之心。从而危机最高领导者的权力和性命。而对于一些人,城府很深,做事很周密,但是很阴损,又很难让你抓到具体的把柄,一般的方式就是给他升官,给他荣誉,让他放松警惕,把一些阴损的东西彻底暴露出来,做成事实,再去一次解决。因为这个时候,如果你是选择直接处理掉,但是有没有很拿得出手的证据,处理起来名不正言不顺,这都会导致很多内部舆论以及不明真相的人的恐惧心理。而让这些人放松警惕,把恶坐实,即使支持他的人也无话可说,而其他人基本都会对这个人同仇敌忾。因为他作恶的过程,已经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处理掉这些人也收服了很多人的人心,另外也让那些支持这些人或者是他们的同党心惊胆战,担惊受怕,君主再使用一些怀柔的手段,把这些势力收为己用。 很多人会说,现在的员工,别说你故意整他,就是他稍微感觉不舒服,就会扭头走人,一般情况下,基层员工肯定是这样的,但是层级越高,涉及的利益越大的时候,他就会越慎重,不会再意气用事,当然,这是在小的挫折面前,如果力度过大,可能也会直接走了。现在,我们不提倡人治的方式,更不提倡治人、整人的方式,但是要在适当的时候,通过谈话、沟通,以及对小错误适度的加重处罚的方式,让春风得意的下属,稍微有点挫折感,也要时刻提醒他,要不最后的下场就是直接翻脸,甚至严重威胁都企业的生存。因为人性对一些东西习惯以后,就会觉得是天经地义的,奖励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规则和制度能够管人,但是规则和制度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再好的制度和规则,也都可能会被利用来作恶。人性化管理不光要能够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还要对人性的恶有深刻的认知。 这一段最后的几句:故法而守常,尊礼而变俗,上信而贱文,好缘而好駔,此谓成国之法也。 意思就是,要有成法、常法,就是要保持法律的稳定性,不能老是变来变去。提倡、尊崇礼仪,但是对于一些不好的风俗进行变革,因为有时候风俗的变化,还不至于触犯法律,但是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最终不可收拾,所以要防患于未然,在法律之外,风俗的范围内,发现苗头就要积极的去用处理掉。作为君主和最高领导者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起大家对你的信任,对于承诺必须践行,而不要注重文饰,这里的文饰,如果换成肆意吹捧、唱赞歌,估计大家更好理解一些。因为文饰之风很容易迅速转变成掩过饰非,马屁成风,歌功颂德这些不好的风气。强调顺从摒弃粗暴,这里的粗暴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做事情简单粗暴,对人无礼,欺凌下属的人。很多人很容易错误的理解这里的顺从,感觉这里的意思是顺从君主的意志,我想,如果是放到现在,把这个理解成顺从规则,更合适,也更有意义。 《管子·侈靡》 为国者,反民性,然后可以与民戚,民欲佚,而教以劳。民欲生,而教以死。劳教定而国富,死教定而威行。圣人者,阴阳理,故平外而险中;故信其情者伤其神,美其质者伤其文,化之美者应其名,变其美者应其时,不能兆其端者菑及之。故缘地之利,承从天之指,辱举其死,开国闭辱,知其缘地之利者,所以参天地之吉纲也;承从天之指者,动必明。辱举其死者,与其失人同公事,则道必行。开其国门者,玩之以善言。柰其斝辱,知神次者,操牺牲与其珪璧,以执其斝。家小害,以小胜大。员其中,辰其外。而复畏强,长其虚,而物正以视其中情。 这一段原文比较长,中间涉及到一些祭祀和论述的逻辑过程,我们只讲其中重要的两点。 我们前边讲过很多次,管子的思想就是满足民之四欲,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按照规则,设定好奖励的措施,给他们提供好的条件,使用利益去诱导、刺激不就行了吗?怎么这里说要反民性呢?这其实是管理的另外一个方面,也就是我们上边说的,要管理与教化同步进行,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规则制度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反民性,就是要违反百姓的习性进行教化,然后才能与百姓亲近。百姓追求安乐,就要教育他们勤劳,百姓贪生怕死,就要教育他们勇于献身。勤劳的教育能够深入人心,国家便可以富强;献身的教育深入人心,国威便可以发扬。这里用阴阳比较容易解释清楚。追求安乐是阴,勤劳致富是阳,贪生怕死是阴,勇于献身是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其实,这里我们可以体会一下管子的方法论,很多时候,我们把阴阳给神秘化了。阴阳说白了就是一件事情的一体两面,也可以理解为辩证法,虽然这和辩证法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弊也必有利。分清利弊不是目的,化弊为利,转祸为福才是目的。用利的时候也要看到弊,利用过了头也会变成弊。这也就是后边说的:圣人者,阴阳理,故平外而险中。另外,阴阳的平衡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这里阴阳的动态平衡有两个层面,一个是阴阳消长,是相对的变化,第二个层面,阴阳的一体本身也会有动态的变化。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这个阴阳一体的值是100,这时候阳是60,阴是40,而下一个状态,这个阴阳一体是200,这中间阴消阳长,阳变成了150,阴变成了50.阴消阳长本身也随着这个一体的变化出现变化,如果把阳理解成利,把阴理解成弊,也就会出现阳长阴消,而阴的绝对值也在同时变大的情况。这就是弊产生的绝对隐患也会逐步扩大。 我们再来看这一段里的另外一个重点:员其中,辰其外。而复畏强,长其虚,而物正以视其中情。 意思就是说:心志要圆融,而行动要方正,这里的这个志是志气的志。用另外一个词更好理解,就是心圆智方,这个智是智慧的智。为什么心志要圆融圆呢?如果心志是方的,人在面对挫折,面对不确定性,面对突然的变化的时候,就很容易一条道走到黑,而不能去分析事情的真相,不能够真正的分清利弊得失,就更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行为要方正,就是说我们做事要有理有法,而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因为就长期来讲,不择手段的风险更大。在此基础上呢,能够威慑强悍,崇尚谦虚,这样,臣民才会归于正道,并自然的流露他们的内心。这里的威慑强悍,是通过规则、惩罚的措施,而崇尚谦虚就是要通过教化。 管子的所有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有一条非常清晰的逻辑主线: 管子所有政策的基点都是人性,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在分析人性的基础上分析利益,在分析利益的基础上制定政策,但是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富国强兵,就是国富民强。 我想,这对于我们现代企业的管理,应该会非常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