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期发布的"教师职业中的性别失衡"主题报告显示,该组织各经济体内,教师职业"严重的性别失衡,女性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从2005年的61%增加到2010年的65%和2014年的68%"。报告指出,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差距未来还可能会继续扩大。近年来,在我国女专任教师占比增长明显,男女教师比例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反而在加剧。(5月10日光明日报) 中小学教师性别严重失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7年民盟中央就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完善中小学教师招录制度的提案》,提案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招录存在的"教师性别比失衡"等问题,提出"系统设计制度,促进教师性别比例趋向合理"的建议。福建省教育厅在2015年6月印发《福建省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办法(试行)》,提出开展"小学、幼儿师范男生免费教育试点",首批招收免费师范男生500名,其中,小学免费师范男生400名,幼儿园免费师范男生100名。江苏、重庆也在近年开展了招收公费男幼师的培养试点工作。这说明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的问题,不仅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已经在探索解决办法了。笔者认为,解决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首先,平衡中小学教师的性别比例,需要研制科学的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标准。中小学教师在各个学段的性别比例,究竟多少才合适恰当,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是1:1合适还是6:4合适?是女性略多于男性合适还是男性略多于女性合适?中小学教师男女性别失衡究竟有什么危害?危害有多大?这些都没有一个科学权威的说法。现在大家讨论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得问题及其危害,大多是感性的描述和猜测,缺乏理性的实验、科学的分析和让人信服的结论。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科学攻关,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标准,供各地参考执行。 其次,平衡中小学教师的性别比例,需要改革现有的教师培养与招录政策。有媒体报道,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专业,70%以上的学生是女生。在学前教育专业,除了极少数公费男幼师外,女生几乎是100%。由于师范专业女生占了绝大多数,就必然导致中小学教师招录时男性教师数量不足,女性教师数量剩余。因此,国家应根据中小学教师的性别比例标准,确定师范专业学生的性别比例,改变单纯按分数从高到低的录取政策,以保障中小学在教师招录时,有充足的男性师资来源。 再次,平衡中小学教师的性别比例,需要大幅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广大男性不愿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小学教师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刘海峰说:"缓解我国男女教师比例过于悬殊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由于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还没有完全按照教师法落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普遍不高,教师职业对"优秀男"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形成教师队伍建设的恶性循环,男性教师越来越少,性别失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只有大幅度提高教师行业的整体福利待遇,使教师在与其他行业的比较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男教师终生从教。 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反映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非常严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了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法律地位,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负起中小学教师保障责任,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男性加入到教师行业中来,中小学教师的性别比也将趋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