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年终总结这么写,会大不一样 每到岁末年初,如果问职场中的小伙伴最苦恼的是什么,十个有八个会诉苦说不知道如何写好年终总结。 写得太简单,自己拿不出手,也突出不了自己一年下来的辛苦和成绩;但有时候花了很多心血熬了几个通宵写出来了,似乎没抓住领导的心思,最终结果还是不理想。怎样在一年的最后画上完美的句号并寄予新的希望呢? 年终总结是对个人及部门一年工作绩效的总结。你可以通过总结对未来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个人也可以通过总结对过往的工作进行回顾和自我提升。 年终总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列出大事件,写出好标题。 将一年所发生的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事件列出来。同时写下在这些事件中,HR运用的思路和想法。 在所有人力资源事件中选出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列出并进行说明。根据大事件可以总结出一个好标题,让你的总结与众不同。 2、对于数据,你的分析更重要。 例如列出人员结构比例的变化数据、人员配置率数据、流失率数据、培训流失率、内部晋升人员占比等需要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这个时候又会用到第1点提到的大事件。如果你更进一步,可以将今年的数据和去年同期进行比较形成趋势图进行深入分析。 3、你的表述方式让总结锦上添花。 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你在进行年终总结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面对的是人资部门的领导,你需要站在人资角度对制度、流程、策略方面做专业高度上的表述。 如果面对业务部门的领导,你就需要站在业务方的角度,着重讲述在业务伙伴的方向所做的工作和效果。你只要了解到对方最关心的是什么,你从这个角度进行讲述就错不了。 具体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年终总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把过去一年的人力资源工作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将所有的工作做一个基本的分类。 例如可以分为常规性工作、项目性工作、创新性工作三类。 常规工作是基础,在这类工作的总结中可以使用图表的方式展示人员配置率、人员结构、流失率、人力成本增长率等方面的内容,如果可以对比往年的情况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和总结,简单一两句话的分析就画龙点睛了。 项目性工作是亮点,虽然人力资源工作简单做起来似乎也就是那几件事,但每年公司在人力资源工作方面肯定是有既定的重点,所以在年终总结的时候一定要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重点项目的描述上,包括项目进行中的困难及成效。 创新性工作可能是个加分项。通过这类工作的描述,既可以让上级了解到HR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内容的展示,初步揣摩上级对人力资源未来工作的期望,让工作更有目标感和方向感。 人力资源工作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只有从事这行的人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滋味。平时HR们大多数是在幕后默默辛勤的工作,通过年终总结的方式是一次绝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个机会也是职场的关键时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你的年终总结你的Style。 跳槽后 该如何"站稳脚跟"? 金三银四跳槽季,不少职场人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跳槽,经过一系列的求职、面试、办理各种手续后,如今,一切尘埃落定。正式进入了新的职场环境,面对新的上司和团队伙伴,这些"跳槽人"们又该如何迅速站稳脚跟,打开自己职场的新局面呢? 主动适应新环境 虽说大部分的跳槽都是同行业内的工作转变,很少有人跳槽前后从事的工作完全不同,但是即便是处于同一个领域,各个企业的行事作风仍旧有所不同。 从老东家跳槽到新东家,不论是主动求职还是被"挖角","跳槽人们"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切勿把从前的经验教训、做事方式一股脑地全部带到新的工作环境里。或许从前的这些教训对于自己工作的顺利展开曾经起到过不小的作用,可是不同的企业文化下工作的状态自然不同,不去有用的方法放到如今说不定就完全行不通了。 因此,对于"跳槽人"来说,进入新公司,最先要做的就是主动适应新环境,使自己融入这种新的企业文化中,而不是与其产生距离感。 收敛自己 多和新同事合作 和新近职员那些"菜鸟"不同,就跳槽者而言,公司在某一程度上是看中了他们曾经的工作经验,可这是利也是弊。一些跳槽者正是仗着自己过去的经验,结果却反而不如那些他们所鄙视的"菜鸟",尤其是一些被"挖角"的跳槽者,更是容易抱持着这种心态。 事实上,进入新的环境,就应该明白一切从零开始的道理。所谓"树大招风",刚刚进入新公司,不要一开始就让自己锋芒毕露。比起展现自己的能力,这个时期了解工作、和同事团队打交道显得更为重要。可以多和新同事合作交流,学会从小事做起,越早获取大家的认可,建立人际关系,越利于跳槽者工作的进行。 摸清局势 分清敌友 人是群居类动物,到了新的环境,孤军奋战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处处防备他人只会让自己的精力分散,工作进展缓慢。因此,摸清局势,分清敌友对于跳槽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引荐你进入公司的,当然就是朋友,但并不意味着那些一开始排斥你的人就是敌人。通常这些一开始就排斥跳槽者的人,大多是与其有利益冲突的,这些人往往是需要通过跳槽者的努力和业绩来感化的。反而是那些公开场合抨击你,私下来迎合的同事才是最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