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最大的成本是决策成本,创业者一定要仔细思考 2016年,李开复陪着自己投资的一些项目,去硅谷谷歌总部考察,回来时说了一句话:中国创业者和美国创业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两点,大格局和大战略的能力,而这正是10亿美金企业和百亿千亿美金企业的真正差距。2014到2016年的创业项目数以千计,早期夭折的暂且不论。来看那些已经走到ABC轮的创业项目,都是在全国战略扩张的阶段大量死亡的,为什么会这样?长远来看,在创业团队开始立项的第一天起,创业者之前的差距就已经显现,每一次的决策是否正确,关乎着项目发展的命脉,而制定发展方向计划的能力就叫做战略能力。 什么是战略能力?就是企业战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性规划过程,是层出不穷地利用信息化。企业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某考研党天天四点起床,背英语单词,看政治,专业课,上培训班,坚持锻炼,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十几个小时,每天就睡五个小时,这个叫做战术上的勤奋。 你问这个考验党,你为啥要考研?考上研究生之后打算做什么呢?考研学霸微微一笑说:"我也不知道为啥考研,我妈让我考的,考上研之后我也不知道干嘛。"这是战略上勤快,而战术上懒惰,这个叫做眼高而手低。而战术上勤快,战略上懒惰,通常形容为优秀而无用。CEO的格局决定了企业的格局。创业公司很容易产生巨大的重力,你一旦开始做某件事了,你发现即使你公司人很少执行很快,你还是会像从飞机上跳下来一样,几乎只有一个轨道,你是很难中间看到其他机会去改变去调整的。 所以前期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在做决策上。也就是CEO的精力分配问题。可以把大部分CEO大致分为三类,A类创业者、B类小老板、C类企业家,他们又是如何分配时间的呢?对于A类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带好创业团队、保证团队有热情有战斗力、还有在关键阶段能融到资金。 而对于C类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三件事:一是判断行业趋势和格局,对公司业务组合进行取舍、修剪、调整集团组织架构。二是管理集团董事会及高管团队,平衡权力机制。三是资本市场的管理和资本工具的运用。 B类小老板通常是A类和C类的混合体,情况比较多样化。简单来说,A操心的事情就是战术,C操心的事情就是战略。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对战术和战略的需求结构也是不一样的。CEO如果不能根据企业发展的状态持续并且有效地调整自己的精力分配,那么它就可能成为企业最大的瓶颈。一个上市公司的CEO如果还是亲临前线盯产品抓业务,对行业格局不敏感,对组织架构很草率,对资本运作很外行,搞不定董事会,摆不平高管团队,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样也会置公司于麻烦的境地。 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CEO也是人,都会有路径依赖,并且喜欢停留在舒适区里面,就算愿意不断的学习和改变,也不见得真的就能做好。决胜千里和运筹帷幄毕竟是不一样的基因。所谓战略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所谓战术就是怎么去做这件事情。很多时候懒惰于战略,而勤于战术,其实是一个格局问题。战略层面的成败更多的是取决于智力和智力导致的格局问题。这种事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战略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方向,需要你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公司选择的产品方向是否有未来公司的团队结构,未来是怎样的,公司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整个公司的体系将如何变化?谁是你现在的用户?谁是你未来的用户?你如何去找到用户?如何去说服他们来购买?战略往往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公司,看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所面对的直接和间接的竞争对手。 从全局要慢慢看到公司每一个细节,战略;也要回答出公司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这是需要每一个创业者每天都要花时间不断解决自己问题,然后去思考去分析,跳出公司来看问题,想出解决办法,再找合适的人来解决问题。希望每一个创业者都能够重视对战略的思考并勤于规划,而不是只在战术上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