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读后感精选


  《The Odyssey》是一本由Homer著作,Penguin Classic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7.00,页数:5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Odyssey》精选点评:
  ●了解西方文化推荐读物…
  ●A grand epic! 比伊利亚特读起来顺畅多了!
  ●Robert Fagles版本已经是很棒的翻译了
  ●When the young Dawn with fingertips of rose...
  ●啊 没有想到就这样看完了……果然比起战争还是游荡更适合我……第一次接触到原本的西方史诗,感觉走出了洞穴!!(雾) 1)唱英雄赞歌大概还是需要海洋,或者草原,再不济就沙漠吧……2)可窥见一斑影响后世的父子、母子母题 3)漫游打怪的母题,其实想到的是中土和太空 4)教授翻译得真好啊! 5)今人难望其项背的绝望感,飘在云端的古典式天真浪漫是回不去了啊 6)有那么多仿佛走到绝境的路途,苟且时是否真能像O叔一样正向地去回馈那种选择而非被动随波逐流,能否像O叔一样坦然聆听塞壬的歌声 7)去从地狱里发现那些非地狱的猪倌和奶妈和眼眸闪耀如火焰的乔装神明吧
  ●the man of twists and turns! 英译本实在比中译好看多了,还有甘道夫读的audiobook也好听啊
  ●"Over the years, you know, a man finds solace even in old sorrows, true, a man who"s weathered many blows and wandered many miles."
  ●相比群雄并起的战争史诗伊利亚特,更喜欢奥德赛中独自走在回家路上的孤独英雄
  ●很长,很长,很长…高二(10年级)的时候读的。这本书真的很厚但我觉得里面的24本Book缺一不可。一开始的Telemacy到其余的20本"Book"都很有意思。读的那段时间真的希望这本书可以快一点读完(因为每天作业挺多的)但是Homer的这本书真的不错。
  ●World Literature. A cunning man.
  《The Odyssey》读后感(一):小评
  学校做ISU时读的。经典史诗,经典中的经典。语言很美,也很有韵味,不过老实说读不懂,感觉像读莎士比亚,记得后来都是全看网上资料做参考。
  喜欢古典的朋友可以问鼎。
  《The Odyssey》读后感(二):good book
  1good way to know what"s going on 1184 BC in ancient greek lol
  2 good book to gain vocab.
  3 better than the lord of the rings
  4 部分暴力血腥场景会被很理所当然地夹杂在描写里,想象能力过强者好自为之
  《The Odyssey》读后感(三):英文经典初体验
  ①古希腊谁无关英雄还是鼠辈,无一不把尊严看得比生命都重。为了自己和所爱之人的名誉,拼上性命或者打上一晚上的嘴炮是书中的常见戏码。即便在死后,亡魂依旧在为死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安葬和超度而怨恨,荷马对于哈迪斯领域的规则描写巨细无数。
  ②书中人物关于"承诺"的信守和重量感被描写得十分强调。由于诸神的庇护,誓言的效果也如同某种诅咒,让人发誓真的是揭穿谎话和迫使他人听从命令的高效手段,奥德修斯屡试不爽。
  ②古希腊神话常出现开放的性爱自由描写,但对于在一直忠贞不渝、坚守丈夫归还的佩涅洛佩身上却体现出反向的传统贞操观。这或许可以看作是荷马对于当时性观念的多样化体现,放在现代,佩捏洛佩和奥德修斯的爱情之伟大,拥有远高于英雄返乡的伦理价值的(反倒是奥德修斯 又是卡吕普索又是瑟曦真是艳福不浅啊)。
  ③阅读一本公元前八世纪创作、由吟游诗人口口传颂的作品感觉非常奇妙,推荐听有声书,诗歌形的前缀和一些定式运用一开始不大适应,习惯了以后觉得特别有画面感,身临其境。
  尤其喜欢其中几则经典故事,如"基尔科下药让人变猪"、"佩捏洛佩早织晚焚"等典故。《奥德赛》的核心还是"旅程"、"冒险",符合"奥德赛"元素的理想娱乐形式必须是开放辽阔的、路阻万难的。正如很多"开放世界"的游戏抓住了故事的这两个核心标签,给自己的游戏也冠于"奥德赛"之名。
  .S.有声书和英语译本两刷对比下来,倒是英语版读起来更畅快,边听边读对于扩展词汇量、巩固语法有很好的学习效果。(有点像在看慢速的双语字幕);
  需要注意的是英文版有很多翻译是和读音有出入的,譬如Odysseus=Ulysses,Athena=Minerva,Zeus=Jove 等,人名/神名采用的古希腊原名,除此之外词汇量和语法非常友善,有条件推荐可以读一读英语版。
  《The Odyssey》读后感(四):浅谈奥德修斯的执着
  特洛伊到伊塞卡的距离,如果是现代的船只航线,只消六七天。而在荷马笔下,奥德修斯和他的战士们历经了整整十年,才结束了他们的流放之旅。其间劫难频生,每一难似乎都像是一场噩梦,而最后,也只有奥德修斯完成了这场返乡之旅。奥德修斯虽然只是一个凡人,但他有自己神性的一面——他的执着,十年如一日,不改返乡的初心。
  奥德修斯在莫种意义上算是一个被流放者,包括海神波塞冬的诅咒、风袋被打开回到原点以及太阳岛杀牛被阿波罗审判,这些决定性的惩罚都使奥德修斯的回乡旅程功亏一篑。这样一个充斥着人与神,人与环境,人与欲望之间强烈冲突的旅行,自始至终对奥德修斯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流放者不甘愿当海上漂泊的异乡人,他在俄古癸亚岛的石壁上垂泪七年,不愿和卡吕普索永世相伴;他徒手拽住一根无花果树枝,在卡律布狄斯大漩涡和斯库拉海怪之间周旋;他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战胜了海妖塞壬极具诱惑力的歌喉,压抑了内心的欲望。奥德修斯的归途,是以他的执着铸就的。当他回到伊塞卡之时,他动情地举起一抔黄土轻吻,十年海上的漂泊之后,旅人最终踏上故园的土地。
  奥德修斯虽被介绍为集智慧与勇敢于一身,但他不是完人,《奥德赛》的开篇就介绍他为游历多方(ingenious)——包含两重隐晦含义,"足智多谋、诡计多端"。这更体现了他人性的一面,毕竟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陈中梅在《奥德赛》的译文序中说道:"《奥德赛》描写人的苦难,表现人的艰厄。" 奥德修斯虽为凡人,却是凡人之中的英雄,他应对流放途中的种种困厄、诱惑,的确迷茫过也挫败过,但他总是能在神的帮助之下,找到自己的初心,而不忘自己的执着。
  奥德赛流亡他乡的窘境,其实并不存在在神话之中。现实生活中的战争,移民,监禁,都会使平凡人遭受身体以及心灵的漂泊。在他乡,自我陷入了失去个人身份认知的迷雾。你看,流亡路上的奥德赛似乎丧失了身为国王的尊贵,只有回到自己的伊塞卡,才有归根的从容气度。同理,一个人,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归属的国度,选择或被选择,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匿名者——隐匿于陌生而庸常的日常生活中,像是奥德修斯被卡吕普索监禁的七年。面对这些不安全感时,唯有像奥德赛那样的少数杰出而幸运的异乡人能够顺利突出重围,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
  奥德修斯返乡,从来都不是因为自己忠贞的妻子,佩内洛普。坚守婚约在古希腊并没有那么重要。那么,奥德修斯所执着的,可能就是伊塞卡——他的故乡本身了,当然,换句话说,也可以是伊塞卡的引申含义,即自己的精神家园。奥德修斯回归伊塞卡,是他海上流亡之旅的结尾,却也是他复仇的开始,这个节点在荷马的奥德赛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能够鲜明地体现奥德修斯性格的改变,他不再犹豫、不再哭泣,他的计谋与勇气将伴他征战。他为了筹划这场复仇,佯装乞丐受尽屈辱;最终在大殿前血洗一百多个追求者。伊塞卡的奥德修斯才是真正的奥德修斯。海上漂泊十年之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寻找真我之旅。而一个人,往往最容易丢失的,是最初的自我。
  我很喜欢的作家,米兰昆德拉,出身与捷克斯洛伐克,他的人生就是一部流亡史,他是一名流亡作家,在哲学的语境中思考着政治与现实命题。二十世纪的动荡,孕育了很多这样的流放者,他们或鼎鼎大名或默默无闻。遗憾的是,这些彼此不同的流放经历从未被详细书写,仔细分析。他们离我们很近,这些流亡者被放逐时的挣扎与发现,是对于社会的思想与感情的巨大拓展,他们也写就了自己的奥德赛。
  千年前的奥德修斯为追寻自我而执着,二十世纪的流亡者为免于庸常而执着,现在的我们亦身处一个动荡的年代,多元文化的碰撞铸就了多元的价值,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在海岛上停摆,在茫茫的海洋中无处发声,因为声音实在太多,奶嘴文化,奶头娱乐,各类算法充斥着,诱惑着我们。网络中蜂拥而来的信息,像是塞壬的歌声,绑架着我们的头脑,禁锢着我们的思想。
  那么我们能够如同奥德修斯一般,历经磨难,在这个崭新而充满诱惑的时代,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伊塞卡吗?
  《The Odyssey》读后感(五):像英雄般归来: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奥德赛
  有很多人写远行的豪迈,却很少有人写回家的征途。
  高三出国前我开始看英剧《神秘博士》。看着剧中人物在不同时空、不同星球间自由穿越,一路上遭遇种种危险,但又赢得了许多宝贵的经历,从未离家又有点害怕乘飞机的我找到了勇气,开始期待离开熟悉但又有点无聊的环境,挣脱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以地球为舞台"探险"一番。
  出国的这六年确实像是一场探险。当然没有故事中的那些生死攸关,但无论是适应新的环境、挑战困难的课程、参与激烈的竞争,还是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像是在过关斩将、降妖除怪。而且说真的,其实到外国去与不同人种不同信仰的外国人交往,和到外星球去与不同物种不同文化的外星人交往,又有什么区别呢?
  说到出国留学,更通俗的比喻大概是《西游记》:到西方去"取经",但为了取到真经,不得不徒步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而与前面漫长的旅途相比,吴承恩笔下的归途就显得轻描淡写了。尽管师徒四人起初拿到假经需要折返调换,后来经书又掉落水中需要晒干,但佛祖派来的八大金刚只一缕清风就把师徒一行人送回了东土大唐,大家满载而归,功德圆满。
  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回家的道路不应该是一条征途。"回家"这个动作轻松、简单、理所当然。都说倦鸟归林,从陌生的外界回到熟悉的故地,离开捉摸不透的外人,来到知根知底的亲人身边,不再需要伪装成什么样子,而是毫无顾忌地释放自己的本性。家代表着安全、舒适,在这里不会有任何危险,人可以做任何事,犯任何错,都没有关系。
  但回家真有这么简单吗?
  这次海归前,我恰巧读了荷马史诗《奥德赛》,一个与《西游记》截然相反的故事。同样讲的是漫漫征途,《西游记》写的是离家之路,而《奥德赛》写的则是返乡之路。
  当然起初我也没想得这么复杂,只打算从沉重枯燥的学术专著中歇口气,看看天马行空的神话故事,尤其是拿古希腊众神间的八卦消遣消遣。我以为自己不会对《奥德赛》产生任何认同感,毕竟这个故事写于数千年之前,植根于遥远的西方文明,故事中的神和英雄不存在于现实世界,我与书中的古希腊壮年武士也没有丝毫共同点。而书中"男子二十年游荡在外处处留情,要求妻子在家忠贞守候"的价值观在今天看来简直是"直男癌"的典型,作为一名现代人,我只能以"古人的性别观念比较落后"为借口,对这些"政治不正确"的桥段视而不见。
  但在阅读过程中我却发现,主角奥德修斯的返乡之路,与我即将踏上的道路有着惊人的相似:
  奥德修斯是古希腊岛国伊萨卡的国王,聪明狡黠,勇武过人。在历时十年的特洛伊战争中,他随阿伽门农远征,立下赫赫战功(著名的"特洛伊木马"就是他的杰作)。战后,他与部下一同踏上返乡之路,但因遭遇种种磨难,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又被迷恋他的女神卡吕普索拘禁多年,最终逃脱,回到家中,此时距离他出发远征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
  与此同时,他的妻子佩涅洛佩一直在伊萨卡的家中等他归来。人们都以为奥德修斯已经死去,就有不少人觊觎佩涅洛佩的美貌和家中的财富,佩涅洛佩仍对丈夫忠贞不二,但她势单力薄,不得不放任那些人赖在她家里吃吃喝喝。奥德修斯出征前与她孕育的儿子忒勒玛科斯从未与父亲谋面,此时已长大成人,立志出海找回父亲,赶走那些骚扰母亲的无赖。
  奥德修斯回到伊萨卡后,因担心妻子背叛了他,就乔装成乞丐一路打探情况,与儿子相认。他又与儿子联手,杀尽纠缠佩涅洛佩的恶徒,并与佩涅洛佩互相考验,最终相信了彼此的忠诚,全家团圆。
  奥德修斯的回家之路走了十年。在这一路上有食人的巨人、长着六个头的怪兽、制造旋涡的海怪,也有诱人而又致命的塞壬和女神。为了度过难关,奥德修斯搏斗、奔逃、躲藏、哄骗,甚至深入地府与鬼魂交谈。这些情节就像任何探险故事一样,只不过别人是想走出去,而奥德修斯则是在回家途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实中的回家之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就像起初收拾行囊离开家乡一样,离开自己客居多年的地方同样需要打点行装、办理层层手续——听上去简单,其实也颇为繁琐复杂。
  如果把这些琐事比作需要打败的怪兽过于牵强,那么更大的考验大概是来自外界的诱惑。正像拘禁奥德修斯的女神卡吕普索许诺他长生不老一样,我们也有许多不回家的理由:比如觉得外面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比如在外有了情感羁绊,比如向往自由,比如为了某种环境、信仰、生活方式……不少人因为这些选择长期旅居在外,也有人在某种更强烈的动机驱使下选择回家,但在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他也自然而然地舍弃了那些外界的诱惑。当奥德修斯意识到佩涅洛佩与卡吕普索不可兼得,他就必须做出取舍。
  但奥德修斯的归途其实只占全书的一半,全书后半部分全在奥德修斯的家乡伊萨卡展开,而这也是这个故事真正的妙处。他在冥界听说了阿伽门农回家后被妻子和奸夫害死的惨状,便加强戒备,不敢贸然出现在妻子面前,而是乔装打扮在伊萨卡游历,寻觅亲信,仔细观察,直到摸清伊萨卡的现状后,才除尽敌人,挑明身份。如果说前半部分的故事讲述的是他身体上的回归,那么后半部分讲述的就是他精神上的回归,而且后者其实比前者更加凶险。尤其是血洗家中大厅的一幕,恰恰是奥德修斯自己的家变成了全书高潮的战场。
  我们自然不必学奥德修斯的"直男癌",也不能模仿他在肃清敌人时的血腥和残虐,但他在伊萨卡的行动教会给我们这些回乡者重要的一课。奥德修斯听从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警告,明白他回到的这个伊萨卡已不是二十年前他离开时的那个伊萨卡了。家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会等待我们回来。在外漂泊的那些年,我们也许因游历的经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勇敢、更加敏锐,但我们家乡的时间也在以同样的速度流转。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家乡也变了。
  我们以为自己回到了一个熟悉的地方。也许我们曾在这里长大,也许这里有我们的亲人,也许我们还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家中装潢没有丝毫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下飞机或火车、一打开房门就立刻回到了家里,一跃成为这里的主人,因为我们不知道家乡变了多少、故人是否如旧,也不知道自己在经历了种种变化后会以怎样的姿态重新融入这个其实很陌生的环境。
  所以奥德修斯要像深入敌营一样侦察伊萨卡的现状,所以佩涅洛佩即使在认出奥德修斯之后还坚持要他拿出验明身份的证据。家乡不能保障我们的安全,故人也不会自动被划入我们的交际圈,无论是友情与爱情,还是家庭的幸福、事业的成功,仍要努力争取而来,就像当初我们离开家乡外出拼搏一样。归根结底,我们只是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仍需经历重新适应的过程。
  想要重新适应,我们自然不用像奥德修斯一样疑神疑鬼、乔装打扮,但还是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一些实用技巧。例如,不要把家乡的一切当成是理所当然,而要像第一次来这里一样,四处走动,认真观察;寻找熟悉此地的人作为向导,或是与其他初来乍到的人结成联盟互相帮助;重新接触亲朋好友,但要认识到彼此的变化,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保持谦虚和好奇,带着学习的心态接受家乡的新鲜事物,而不是气焰嚣张、指手画脚。当然,要靠努力重新挣得主人之位,既然自己带着某种强烈的动机回到家中,就要理直气壮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些工作,并不是在回家的路上就能做好的,而是在回家之后,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完成的。就像《奥德赛》这本书一样,在我们踏进家门的那一刻,我们的归途才过了一半,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刚打开《奥德赛》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奥德赛》过时了吗?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读一个不存在的古希腊"直男癌"武士在几千年前大战巨人的故事?它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触动?
  但当我在寝室里堆起要运回家的十几个箱子的时候,当我的双脚踏上浦东机场的地砖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坐地铁去上班的时候,当我在微信群里呼朋引伴的时候,我明白了:
  因为数千年来,回家都是人的本能,而且人们都向往着,在这条和离别一样艰难的征途上,像英雄般归来。
网站目录投稿:天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