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于纯电动汽车续航提高策略的思考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行业的支持。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市场日益庞大,但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引发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纯电动汽车几乎为零排放,发展纯电动汽车产业成为世界各国解决能源短缺、降低环境污染的首选途径。但是汽车碰撞安全性、综合使用成本高、续航里程短、配套充电设施不足等因素制约着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现阶段纯电动汽车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并提出提高续航的具体措施。为以后的纯电动汽车续航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续航;提高策略
  现如今,技术得到发展,并且受环境保护趋势的影响,纯电动汽车应运而生,象征着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新能源汽车共分为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太阳能汽车等几种。在新能源汽车中,主要是用电机代替发动机,受电机控制器控制,使电能转变成为机械能,从而达到汽车行驶的目的。太阳能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中,电机是纯驱动装置,而在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中,电机则是辅助动力装置,由此可见电机的重要性。文章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中电机的发展趋势展开研究。
  一、影响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
  1.1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
  普遍较短,无法满足人们对交通便捷性的需求目前,电动汽车上装载的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就目前技术水平,装载一定容量电池的纯电动汽车充满电后,其续航里程仍然无法与加满油的传统燃油汽车相比。以目前国内市场推出的纯电动汽车为例,大多数配备的电池容量为45kW左右,电池重达500公斤,续航里程仅300公里左右;传统燃油汽车加满一箱油50升,仅重30到40公斤,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依此相比,电动汽车增加车重的同时"产能"相对更低。
  1.2电池安全性让消费者担忧,是制约电动汽车推广的最大障碍
  目前,电动汽车大多使用的是锂电池,未经过恶劣条件的考验,电池着火爆炸是电池本身致命问题。在高温、颠簸、碰撞等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电池爆炸。高压电池在碰撞后还有可能会发生高压漏电、电池电解液泄露、着火等无法预料的后果,这也给人们处理电动汽车受碰撞车辆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挑战。
  二、纯电动汽车续航提高策略
  2.1动力电池箱的改进
  动力电池箱是支撑、固定、包围电池系统的1个组件,主要包含上盖和下托盘,还有辅助元器件,如过渡件,护板,螺栓等,它具备承载及保护动力电池组及电气元件的作用。电池箱体安装形式是螺接在车身地板下方,其防护等级为IP67。整车维护时需观察电池箱体螺栓是否有松动,电池箱体是否有破损严重变形,密封法兰是否完整,以确保动力电池可以正常工作。
  2.2快充系统构造与控制策略
  快速充电是指当需要极短时间内给电池充满电时,通过直流充电口外接直流充电机,经过高压电气盒配送给动力电池进行充电。直流充电方式的电流较大,充电速度较快,通常也叫快充模式。高功率高电压的工作条件,使电池在短时间内可充至80%左右的电量,因此也称为应急充电,快速充电模式多存在大型充电站或公路旁作为应急使用。如北汽新能源E150EV,使用快充功能,0.5h就可以充满80%,1h即可充满。快充系统主要由充电设备(充电桩)、快充接口、高压控制盒、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等组成。
  2.3常规充电的系统构造与控制策略
  常规充电即是采用随车配备的便携式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可使用家庭电源或专用的充电桩电源,通过车载充电机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经过高压电气盒配送给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交流充电方式的充电电流相对较小,充电速度较慢,通常也叫慢充模式。如E150EV使用25.6度电的磷酸铁锂高容量高性能动力电池,如使用家用220V电源进行充电,6~8h即充满,满充1次可以保证160~200km的续航。慢充系统设计架构如图4所示。慢充系统主要部件包括:供电设备(充电桩、充电线等)、慢充接口、车载充电机、高压控制盒、整车控制器、动力电池、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等组成。
  2.4两种热泵空调系统的优化
  借鉴现有热泵空调系统技术及汽车空调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采用电磁四通阀的热泵空调系统,该热泵空调系统零部件少,系统结构简单。该系统制冷时,制冷剂工质由压缩机排出,经过电磁四通阀进入室外侧换热器冷凝放热,通过双向H型热力膨胀阀节流后进入内部换热器蒸发吸热,再依次经过电磁四通阀和双向H型热力膨胀阀进入气液分离器,最终进入压缩机吸气口。
  三、结语
  总之,纯电动汽车尽管能够替代传统燃油汽车解决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但其产业发展受汽车碰撞安全性不够可靠、综合使用成本高、续航里程短、配套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影响,仍将是科技工作者今后面临和探索的主要问题,我国纯电动汽车普及的路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潇潇,漆文辉,黎曦.电动汽车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湖南电力,2017(10)89-93.
  [2]陈文波.王慧霞.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与发展瓶颈[J].交通运输研究,2016,(56):172-173.
  [3]颜培钦.李玉生.我國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瓶颈与建议[J].机电工程技术,2017,(07):45-49.
网站目录投稿:亦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