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精神导入研究


  内容摘要:中国精神包罗万象,从古至今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融合、丰富。在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对外汉语教师对于汉语知识和中华文化之中蕴含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往往不多涉及,这让很多留学生对一些中国的现象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使他们很难进一步的理解汉语知识、融入汉语课堂。本文从精神文化层面教学的现状和必要性出发,对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导入中国精神的内容进行了简单论述,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从教学对象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三方面给出了一些具体实施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精神 精神文化层面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的大会上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為核心的时代精神。"总的来说,中国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它是中国人心中的灯塔,同时也是现代汉语和中华文化演变及发展的"主心骨"。因此,要想让留学生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其所学习的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穿插进中国人所持有的精神气节和思考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一.精神文化层面教学的现状
  精神文化教学是位居于普通汉语言知识教学、物质文化教学和民俗文化教学之上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最高层面的教学内容,它同时也融会贯穿并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各个层级的知识中,是中国人一切行为习惯和物质文明的根基,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然而,教师们在课堂中通常习惯将教学重心放在汉语的词汇、语法、汉字等知识的教授上,涉及到文化教学也往往都是停留在写对联、包饺子等一些老生常谈的浅层物质文化教学层面,精神文化的涉及面不广,对于现代的一些鲜活中国精神的提及更是少之又少。
  有很多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在提到中国的运动项目时,认为中国人在乒乓球、女子排球等项目方面水平很高,取得过家喻户晓的成绩,但是很少有留学生能意识到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世代流传的顽强拼搏、团结进取的精神有关;在提到中国近两年抗击疫情取得的优异成果时,有很多外国学者和专家认为中国人能迅速的破解新冠病毒毒株的基因序列,快速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只是与中国近些年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关系,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中国抗击疫情的有效方式来抹黑中国,诬陷中国没有人权。可是无论褒贬,他们都忽略了这些现象中的本质,那就是因为无数中国人秉承着传承至今的生命至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集体观念,才让我们在疫情肆虐的世界背景下,快速研制出了疫苗,我们看似在一些特殊时期失去了某些自由,却保存且挽救了自己和很多同胞的生命,这使我们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权,并以最小的代价换来了最好的结果。如何让更多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知识、中华文化的同时,能剖开当今中国的一些现象看到中国精神的本质,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二.精神文化层面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与自然不断磨合的结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价值。
  回望历史,在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矛盾重重的弥留之际,中国共产党毅然成立,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中国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也换来了后辈的自由与和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先辈们的抗战精神是对中国精神中的勇于担当、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品质的最好体现。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批又一批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共产党人为了新中国能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快速毅力于世界之林,都付出了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的代价。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很多已被人们广为传颂的时代精神,都是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不怕牺牲的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形式。
  放眼今朝,近些年的中国,发展的速度之快、势头之猛震惊世界,这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而当今的中国已与以往不同,许多新的汉语词汇和文化现象随着精神文明的发展应运而生,中国精神自身的含义也随着物质文化的进步而逐渐丰盈,"女排精神"中所蕴含的中国运动员同甘共苦、团结奋进、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以及"抗疫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人以人为本、舍己为人、命运与共的大局精神,既是对先人所传递的中国精神的继承,又是在当下实践过程当中的创新诠释。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试着抛开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讲解已被世界知晓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让留学生们学习和了解不断发展中的中国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语言和文化不可能脱离精神而存在,剥离了中国精神的汉语知识及中华文化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会让留学生学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汉字教学中如果只是教给学生月、雨、口、瓜是象形字,上、下、本、末是形声字,而不给他们解释清楚其背后蕴含的东方人思维中的具象、隐喻和会意的思维方式以及东方人整体、形象的审美观,那留学生只能处在死记硬背的状态。又如在讲解语篇时,如果只告诉留学生中国人习惯使用"总-分-总"的行文格式,而不解释清楚这与中国人崇尚中庸、对称、方正的风格有直接的关系,那留学生即便记住了"总-分-总"也很难理解和运用。
  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汉语知识和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应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现代活的中国精神文化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之中,使世界更好地认识奔跑中的中国。
  三.中国精神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将中国精神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固然重要,但也仍面临着很多困难。
  第一,教学对象的选择。精神文化的教学说到底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当学生的汉语水平在对具象型的物体或事件还不能理解的时候,强行加入精神文化层面的教学只会拔苗助长,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精神文化的教学课堂只适合给中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开设,当学生已经可以对汉语进行基本掌握和使用,对中国人的问候方式、交往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他们将会渴望学习更多深层次的知识,这时再为留学生加入精神文化方面的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的体会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国精神,使得学习效果从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的飞跃。
  第二,教学内容的选择。精神文化的教学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面面俱到,要选择有代表性、时代性、趣味性的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在现有的精神文化活动中,最常见的就是书法比赛、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在过去的很多年中都没有过太大的创新。放眼当下,"女排精神"是近两年中国"最潮流"的几大精神之一,对外汉语教师可以组织留学生进行一场户外排球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让同学们体会配合的艰辛,在比赛后为他们讲解中国女排的事迹或组织其观看电影《夺冠》,并在最后总结性的指出,这种团结奋进、永不放弃的精神便是女排精神的核心内容,很多现代的中国人正是因为在工作和学习中运用到了这种精神,才使得自己和团队都收获了成功。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强身健体,又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最符合时代潮流的中国精神,不失为一种参与感强且有趣味性的精神文化活动。
  同时,近两年来,新冠疫情遍布全球,成为了影响世界各国人民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而中国的应对速度和应对举措使疫情在国内得到了及时且强有力的控制,并且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基因序列分享、抗疫经验分享、医疗物资分享等使很多国家都感受到了中国的温度与力量。对外汉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自行了解抗疫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在课上安排学生每人讲解一个自己经历过或了解到的小故事,教师也参与其中,给学生讲解在抗疫过程中发生在中国的一些感人故事,并配合观看相关纪录片,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分享感动的同时,引导留学生体会中国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以及中国这个国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愿坚定不移的与各国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念与决心。通过组织这种精神文化活动的方式來使不同国家的学生体会和理解中国的"抗疫精神",这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表达形式。
  第三,教学方式的选择。精神文化内容的教学和汉语知识的教学绝对不同,传统课堂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这里是很不适用的,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念出某种精神的定义并予以举例,学生则会非常难以理解和接受。精神文化的教学应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行动中理解,老师可在课前予以简单解释,在授课过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且安全的课内外活动,例如,让学生在户外进行一项集体的运动或游戏,并体会和运用女排精神。又如,老师在课内采取沉浸式教学法,选择几个抗疫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提前设计表演的情景模式,准备好相关道具,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同时引导其领会其中蕴含的抗疫精神。
  现如今的中国已是一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国家,"中国精神"的概念已不仅是在中国被弘扬和倡导的,还应是被世界所了解和熟悉的。对外汉语教师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与媒介,应该对自己国家的新鲜事物和最新动态具有敏感的分辨力和感知力,并习惯用中国精神去诠释一些中国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将中国精神不断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当中,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理念与魅力,为祖国的和平友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抗疫精神[OL].百度百科.
  [2]女排精神[OL].百度百科.
  [3]刘禛.非凡五年.习近平弘扬"中国精神"[J/OL].央视网,2017-10-03.
  [4]张文莉.提高汉语文化教学层次,深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J].语文建设,2014,(35).
网站目录投稿:香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