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唐宋的器型笼统起来可以分成"高矮胖瘦",通过上图的南北朝时期分化图,可以看出来北朝的器型朝瘦高上发展,而南朝的器型朝朝矮胖形状发展。从山人做的这个图也可以很清晰找到,所有朝代器型发展的根源。 我们先看两张南北朝器型对后朝的器型影响对比图 上图是北齐和唐代的长颈瓶器型变化图 上图是南朝鸡首壶和宋执壶的器型变化图 其实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北方的北齐对唐代北方定窑有深远的影响。南朝南方的越窑对宋代耀州窑也是有很多影响的,可以判断出几个规律: 1、南北方文化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2、审美是稳步发展的不是跳跃式的 3、随着生产力的变化,每个时期器型都有很丰富的变化的 咱们还是从南北朝时期典型器型来分解讲清楚器型的变化 上图是南朝早期莲瓣纹鸡首壶 器特征是盘口,细颈有弧度,圆鼓腹下收,平底内凹。 上图是宋/齐越窑黑釉鸡首壶 器特征是盘口,细颈有弧度,丰肩,鼓腹下敛,平底。 上图是北魏青釉四系鸡首壶 其特征是盘口,细长颈梯形,圆肩 上图是北齐青黄釉釉陶鸡首壶 其特征是盘口,细长颈有弧度,圆肩鼓腹下收,龙柄直 上图是南朝盘口罐,特征是盘口,细颈有弧度,丰肩,鼓腹下敛,平底。 南朝莲瓣纹六系罐,特征是圆肩鼓腹下收,平底。 上图是北齐白釉长颈瓶,特征是假圈足,细长颈有弧度,圆鼓腹下收 上图是北齐扁壶,这个器物也是胡人机器胡人舞蹈传入中原最有利的证据。 南北朝时期,佛教题材已经成了最常见的纹饰,可见佛教在那个兴亡相继的混乱时代,在异族人统治的时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佛教被快速普及了。 纵观南北朝瓷器器型的发展史,这是一个造型上由矮变高的过程,装饰上由简到繁的过程,与社会动乱程度成正比,诞生于动乱期,成熟在繁华期。 自春秋战国,由于吴越缺铜,所以青铜器多为兵器和农具,侧面导致了原始青瓷的发展,再到后来中原战事的不断,工匠迁徙,也直接推动了越窑青瓷的巅峰。 纵观南朝瓷器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南方青瓷的烧制中心,正是因为政治动荡,才导致了文化中心的南移,有力的促进的六朝青瓷的发展。那个时期,青瓷即使物质产物,又是精神产品。其造型、装饰和釉色上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享受。最重要的是,六朝时期的瓷器发展,在中国陶瓷艺术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了唐宋时期的陶瓷艺术的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开启了门径,提供了积淀,打下了很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审美传承。 北朝时期随着北魏时期出现了一段稳定时期,又因为是少数民族主政,空前的汉化和与多民族的文化交融,瓷器也爆发了繁荣。最重要的是发展到北齐时,原始白瓷出现了,这样在"南青"璀璨的年代里,"北白"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从青瓷到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工业革命,随着工艺的提升,釉料中铁元素的提纯技术升高,长期实践后,白瓷终于诞生。当然白瓷的出现离不开各民族的文化渗透,人们在特殊的时期,开始崇尚白色,后来导致了这种审美的延续,从而在隋唐白瓷发展中,奠定了很重要的审美基础! 我们再通过南北朝时期和唐宋时期的器型对照图,来品味一下工艺的传承和审美的延续。 北魏鸡首壶和唐白瓷执壶的对比 南朝鸡首壶和宋代执壶的对比 北齐扁壶和唐代扁壶的对比 北齐长颈瓶和唐白瓷长颈瓶的对比南朝盘口瓶和宋代盘口瓶的对比 南朝六系罐和唐双系罐的对比 北齐四系罐和隋四系罐的对比 由此,山人就很浅显把南北朝时期瓷器器型的发展讲完了。南北朝陶瓷的发展,是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导致的,多民族的融合、多文化的渗透不光在生产技术上有了提升,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上,也有了深远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的器型发展,为后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南北朝是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在中国陶瓷史上是最重要的时期,可是由于传世的器物实在太少,被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几乎忽视,不禁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