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蓝调城南读后感精选


  《蓝调城南》是一本由肖复兴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蓝调城南》精选点评:
  ●这种写城市的小散文可以学一下
  ●文笔没有灵性。大多是古迹、故居的参观,以介绍历史背景为主,而缺乏北京南城特色,顶多能算讲古吧。唯一觉得有灵性的一笔:"院子里的猫,是老北京的忧郁的诗人…那样直戳戳地盯着你,会让你一下子跌进老北京幽深四合院的氛围中"。
  ●书中的二分之一的地方,我都去过。而现在,其中的二分之一,已经消失。 淡淡的文字,深深的岁月。难以言说的感觉,才是真恸。
  ●作者文笔一般,但下的功夫不少,精神可嘉~其中手绘地图看着揪心,短短几年,又有大片城南胡同消失……
  ●当时因为这本书而爱上北京,被历史的沧桑感,文化厚重的积淀深深吸引。可当我踏上北京的土地,不得不感叹时代早已覆盖了它原有的样子
  ●谁的城南旧事?
  ●这书很久之前就断货了……这是我买书历史上刻骨铭心的一次错过!
  ●很久之前就读过。真的很值得读。里面有很多老北京的文化,事无巨细。很蓝调,嗯。
  ●本来看过的是《城南往事》,找不到,用这个凑数,比较短,还行。
  ●酸,文笔无力,软塌榻
  《蓝调城南》读后感(一):老北京
  也许只有肖复兴这样生在北京并且长在胡同里,有他这个年龄经历而又深沉的爱着这个城市的人才能够真正的讲讲老北京,而这样的人也许越来越少了,老北京的面貌也许终究只能成为一种记忆。
  可是一个城市始终是需要灵魂的,北京就是北京,他的胡同城墙四合院老字号,是历史不断沉淀积累而来,没有一样能够被替代。作者几乎在每一篇文章里都充满了叹息,这叹息来自记忆的消逝也来自对未来消亡的担忧。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很多过去,曾经有过的建筑如商铺、寺庙、会馆、故居、戏院等等等等有一大部分早已消失无踪,站在那些推土机轰轰作响的瓦砾堆上,回首,是怎样的悲哀。而那些还残留下的寂静的胡同,空中飞旋的清亮的鸽哨音总会让人莫名其妙的感动。人生应该记得城市的面孔,可是北京,我不知道未来它是否会变得面目皆非,多去城南那些胡同里转一转吧,北京城最后古老的记忆就凝结于此。
  《蓝调城南》读后感(二):杂种特势
  肖复兴先生的记实散文集《蓝调城南》,六年前初版时我曾意外得赠一册,也是初秋。记得蓝底烫银字封皮上码的是作者手绘的南城街景和貌似出自波德莱尔的城市诗篇。集子中的文章也和书面装帧的风格很像——清新挚诚但有失为文之体范。胡同散文之所以难写,既是乡愁文学的积病难攻,也是过于丰富的写作资料作祟使然。历史学的故纸堆是为文者的大敌,散文写作是一意孤行,一朝为资料所役,心意大乱,往往闹个物我两违,难以收场。肖先生是此中老手,力于平衡两端,但此集的大多数文章最终也还是以一种介于城市调查报告和个人回忆录杂相糅乱的奇怪文式出现,不免显得遗憾。
  然而这种写作的"杂种特势"同样也赋予了本书一种不常见的感染力,若以回忆录观,则考察南城古名物为其明义,一寺一馆,一街一弄,作者或旁征或自忆,不纲不目,漫为铺写,间或引动乡关,暗中合成北京南城平民生活的总缅怀。这种写法比诸意识流的闲吟漫咏有物有趣,也更易读奈读。倘若偏狭的以人文旅游路数观,《蓝调》的动情入理显然也要迥出于大陆货的旅游指南和探秘之上。彼时我的胡同爱好已经入秋,重新引发我对南城胡同发现热的,既不是本书"美文体"的散文行文,也不是引用历史资料的丰富独到,而是那种"作者读史、我读作者",人情史事一团氤氲的陶熔感。搁卷之后再看城南,仿佛也因为染上了"主观史"的色彩,而多了一重无端的亲切。当我再次步入南城胡同,"客观记录者"的身份就不存在了,快门与速写笔都放佛成为了作者的造史共谋。
  作者生小出崇文,书中写草场、长巷和兴隆街的文章明显要比写宣南的笔墨耗用心力,写年幼不知法塔被拆,咫尺睽违的悔恨,特别动情。自家住着的,也是兴隆街粤东会馆的老房子,我读来只觉羡慕。
  《蓝调城南》读后感(三):故城惘然待追忆
  朋友送我一本书,《蓝调城南——老北京的记忆.城南往昔》。
  八零年代后的他,于北京是一个边缘人。父母年轻时候去陕西汉中工作,他就出生在秦岭和巴山旁。19岁到北京念大学,父母退休也先后返回故乡北京一家团聚。多年陕西生活,他说话不带京味儿,也没有北京的长住户口,年年为办暂住证发愁。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热爱北京。跟所有北京孩子一样,对"老北京"的眷恋和追随,自骨子里先天俱来。
  城南北京机械厂建于70年代末的灰色高楼后面就是他的家。下风下水的城南向来是草根集中之地,我曾在北京东边工作,在东四寄寓,只是因为和朋友聚会去过城南一两次,城南是我对北京最陌生的地区。从崇文门地铁站钻出来,觉得马路也窄了、楼层也矮了、建筑也灰了、相对东四、沙滩、灯市口整修一新的胡同,南城的胡同也显得杂乱。同在三环边上,城南似乎是北京的另一个世界。
  "高高的前门外是我的家"——南城的标志性建筑前门,在离开北京那一天才看到,因为我要在前门转乘公交车去北京站。这个小时记忆里印在烟盒上前门,高大、静默的立在北京黄昏的天空下,熙熙攘攘的外地游客在前门宽阔的广场上拍照留影、购买纪念品。而在上世纪80年代陈氏父子主演的电影《二子开店》里,傍晚时分,哥们几个费力蹬着三轮接送一个胖汉的地点就是前门前,那场景却是荒凉零乱的。
  但凡文人看到自己少时生活的场景被一点一点抹平、抹去,那些摆摊设点的手艺人、走街过巷的小商贩、槐树古井旁纳凉闲坐的老人、对弈博棋的清淡闲人乃至苍凉的叫卖声,记忆里揪人眼酸、心疼的那些"人味儿"再也不着痕迹,代之以此起彼消的楼盘、铺天盖地的户外广告和一字长龙拥堵的车辆。文人敏感,总会有一种莫名之痛,一种追赶和保留时光的紧迫感。他们想到和能做到的,也就是拿起手中的笔,抬起一双腿,去把那些迅速消失的街巷人物用文字记录下来。
  但城市太大了、急进扩张的城市化暴风刮得太猛、太快。就连肖复兴亦难"复兴",他说自己在偌大的北京城里,显得势单力薄。
  在别处,在我童年和青年生活过的地方——城市东郊,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老镇、老街、老区在04到06三年的时间里夷为平地,居民欢欣鼓舞,他们终于有希望离开上公厕、没热水的破败街区住进电梯楼房;弯弯绕绕骑上一小时自行车才能到的繁华商业区,路修通好走了半小时就能到;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市民热烈期待着开放商的赔付。
  东郊拆除后留下的巨大废墟瓦砾场里,残存的只有我的老厂宿舍区了,那是曾属于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工厂。
  工厂的厂区已经消失,包括露天电影院、室内电影院、厂房、办公楼、绿化带,在厂区的原址正在兴修"加州南太平洋式生活"的"生态"高层楼盘。楼盘的围墙与尚未拆除的宿舍平房间,是一条小巷子,外公工作的配套科的平房里已经住人,屋檐下挂着香肠和腊肉,在工地飞扬的灰尘中等待拆除。
  我们自小就是工厂的子弟,出生在工厂医院、读书在子弟学校、娱乐嬉戏在工厂的厂区和宿舍空地上。我们的记忆如此单薄,但就这一点单薄的记忆也将不留痕迹。
  外婆家的枕头和床铺很软,在外一事无成的晃荡多年从没有的贴心和柔软。静静的躺着,希望听到郊外铁路上火车隆隆的来声去声之后再起来、离开。然而屋子里只有时针滴答,无情的推动光阴不停行进。
  还记得南城黄昏里的前门车站,有鸽群时时掠过。我如时针行走,于是北京即成记忆。
  南城是最后的北京记忆。
  2007.1.26
  附诗:北京记忆.城南故事
  (2004冬)
  从天津穿过破破烂烂的城南
  车费100元时间2小时
  在赵公口下车
  看不到旧事只有灰的建筑
  一字长蛇的出租车
  这里是南三环
  房价比北比东低两三倍
  南城吸纳全北京的废气废水
  每次从地铁站出来
  置身无数高耸建筑包围
  就有点天旋地转
  但是城南不会让我犯晕
  望望东望望西马路变窄了
  房子很矮
  路灯也无精打采
  灰蒙蒙的晚上
  我们吃羊蝎子
  喝燕京啤酒抽点8的中南海
  再加一个小锅的羊蝎子只要48元
  肉太多了吃不完全烂在锅里
  上海、福州、深圳的人纷纷被吵醒
  我们在灰蒙蒙的城南
  用无线电话转动起想念
  "对于这个***世界……"
  老鱼以这种句型谈话
  即使写下来
  这也是一种我喜欢的文字
  昨日之岛:http://tlccd.tianyablog.com
  《蓝调城南》读后感(四):西风吹
  文/素衣
  同事的父亲去世了,我顶着寒冷的西风去看她。
  气温骤降。同事的家在城郊,若不是去看望同事,我是不会来到城郊的,特别是在这样寒冷的冬天。我骑着电单车迎着强烈的西风往前走,使劲儿佝偻着腰,头发被风吹得乱扬,清涕不断流下来,又被我胡乱地擦去。我想此刻我的样子一定非常狼狈,可我的心情却是急迫的,于急迫中又带着对同事的关切,想要快快穿过寒冷的西风去到同事的面前,为她带去我的关心和问候。
  因着城市改扩建的需要,这几年城郊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一出城我眼睛就有些不够用了,城郊不再是我印象中的城郊,新修的八车道马路十分宽敞,刚刚翻出新土的花池,里面新栽的冬青郁郁葱葱,沿着宽阔笔直的马路迎着西风前行,空气中尽是刺冷。这样的天气,出行的行人稀少,马路更显空旷,由于是城郊,车辆也不多,从拥挤不堪的城市中心到人迹稀薄的城郊,没有了在人车混杂中的提心吊胆,我的心一下子轻松起来。只是眼见着印象中成片成片的田野被马路挤痩变形了,内心又充溢起了一丝不安。
  拐过十字路口不远,我突然有些讶然。记忆中这里应该有两排平房,有一些小店,卖些家常离不了的针头线脑胶布电线钉子改锥的,还有一些小的饭店,里面也是卖一些最最平常的家常饭菜,刀削面煎油饼葱花馅饼丸子面清薄的小米汤,饭菜虽是普通,店家却是热情,饭菜又实惠热乎,所以常常是顾客盈门,特别是在这样寒冷的天气,更是有大帮的人围坐在熊熊的炉火周围,吃一碗刀削面,喝一碗米汤,被冷风吹僵的脸红润起来,额头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细小的汗珠,吃饭的人虽然互相并不相识,但也开始互相拉起家常,唠嗑声和呼噜呼噜的吃饭声交互着此起彼伏,小店里煞是热闹。记得还是很久以前我曾随着父母来过这里,冬天来了,母亲要做新的被褥,这里的小店有新织的棉布卖,用来做被里褥里非常绵软暖和,价格又十分便宜,一传十十传百,谁家孩子结婚要准备被褥,谁家添新丁要做小棉袄小棉鞋,谁要为老人孩子或者是自己做棉衣棉裤了,都会来这里,扯一些新织的棉布回去,新弹过的棉花做瓤新织的棉布做面,做好的物件怎么看怎么招人喜欢。可是现在这些记忆深处的场景都不存在了,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旧的东西必将被新的事物替代。
  再往前走,左手边有一个交叉路口,从这个路口一直走下去,是我居住的这座城市里惟一的一座公园,可惜现在也已经不复存在,被开发商建成了一片临水而居的别墅和高层建筑,广告做得铺天盖地,因为临水又有大面积的草坪,环境优美,颇有诱惑力,但因为距市中心较远,咨询的人多真正买的人少。从这个角度讲这真是城市的悲哀。想想以后出生的孩子连一座依山傍水的好玩处都没有,他们所到之处除了高楼还是高楼,从小就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心也是缺少灵性的吧,这样一想,我对城市规划中的不理智行为很是深恶痛绝。
  想起最近正在读的肖复兴的书《蓝调城南》,北京城南是一块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和情感附着的地方,自明朝从南京迁都北京,扩建外城,大运河终点漕运码头由积水潭南移,一直到清朝戏院开设在前门外,前门火车站建立……一系列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城南特殊的历史地位。城南,是一个情感深重的称谓。那里曾经是老北京城商业文化娱乐的中心,其历史的文化涵义,对于建设新北京保护老北京意义深远。肖复兴从小在城南长大,有一天他突然惊讶地发现许多以前的记忆被现实涂抹得面目皆非,许多原来见过的老宅院老店铺已经和正在拆毁,记忆的随风飘散让他心痛不已,以至于用两年的时间重新将城南旧址一一走过,以蓝调笔触抒写城南旧事,表达故乡北京的一份心情,一份挥之不去的感情。
  顶着西风走在新建的大街上,记忆中的点滴又重新浮现,但又实实在在的已是物是人非,对这些新的事物我是欣喜的,但欣喜中又确确实实夹杂了一份淡淡的失落,不单单是此刻我正在行走的城郊,我知道,还有许多我记忆中熟悉的地方也早已被现实涂抹的面目全非,许多原来见过的老院子、老店铺已经拆光,许多印刻着时光痕迹的老的物件早已消失不见,我的过往失去了可以依附的墙壁,真的像肖复兴说的那样,一切显得那样陌生,许多记忆,丢失了历史身份一样,显得那样的不可靠,有些虚妄似的,让我的内心产生了彷徨和迷惘。回忆变成了一叶浮萍,随风飘荡,无处落脚。
  城市失去了记忆就像人丢失了最重要的一件器官一样,无论怎样,都会是不完整的一座城了。没有历史痕迹保留的单调繁华的城市形态,会让人和城市一起失忆。人生有两件东西不应该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深切的情感,当读到肖复兴写的这句话时,我的心忍不住震颤了。
  古代的城市大都有城墙,据说古人建造城墙,要拿着篮子去打过仗的战场,在那里掘地三尺,挖出白骨带回城来,然后一层泥砖一层白骨修砌城墙,在古人心里,古人觉得,城墙里埋入白骨,就有了万千勇士的精魂守卫,就会坚固。最后,还要在建好城墙的那一天,将狗血喷溅在墙上,只有这样城墙才能真正地坚不可摧,无人敢犯。而现在的城市,无论是大城还是小城,都是十分想象的,相似的外表已经将城市的历史积淀消磨殆尽,城市没有了内涵,走在这样的城市里面,内心总是浮躁的。深冬的寒冷之中,西北风猛烈地肆虐着,空气既干又燥,落尘漂浮,傍晚时分的地面上沸漾着一氧化碳、硫化物、悬浮粒、尼古丁、汽车尾气、摩托车烟气混杂的污浊气体,虽然早早就戴上了口罩,我的呼吸道仍然是非常不舒服,鼻炎屡次侵犯,令我痛苦不堪。偶尔的晴空万里在我来说就像是千载难逢的节日,好的空气更是奢求。这样的时刻,若再刮着西风,那真是凄苦难耐。
  一路胡思乱想着到了同事家,暂把思绪遮起,我拉着同事的手努力将我的关切传递予她。红尘万丈,好的同事朋友让我们心安。从同事家出来,回家的路有两条,一条经过闹市,经过红绿灯三步一楼五步一岗,穿过灯红酒绿的旖旎;另一条路,是避开繁华绕走国道,远离喧嚣,经过几乎空无一人的匝道,再穿过几个坎坷的小胡同。
  我在通向这两个方向的路口停顿下来,彼时西风稍缓,可我的头却疼起来,眼皮一跳一跳的,头发里满是灰尘,嘴唇干裂。抬头看看离夜来还早,我毅然选择了那条远而僻静的路来走,人生无常,我想给自己一份清净的时间好好思想片刻,无力给城市砌一段围墙,那就给自己砌一段心墙吧,我有我的底线,任谁,也不要试图逾越我墙。
  我的心墙就是我的自我,我的坚强。
  ——————
  本文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2b0ee0100bx7j.html
网站目录投稿:慕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