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宁愿自杀式单身也不想英年早婚


  单身,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已经不算个大事了。
  大大方方自嘲为"狗",每天因为别人的爱情"酸成柠檬精",已是常态。
  嘴上说着要谈恋爱,可当别人对自己发出邀请,却像只炸毛的猫一样立即躲开,也不少见。
  博主@语文指挥中心 将这些"症状"概括为:
  一直单身也不肯主动扩展社交范围,还每天幻想拥有爱情 / @语文指挥中心
  社交局限在熟人圈里,不愿迈出去一步,自己隔绝了一切可能,所以称为"自杀式"。
  对爱情时常有各种幻想,又拒绝真实的恋爱,没有勇气去亲自体验亲密关系;
  可能很宅,对自己在异性面前的形象不甚关注;
  爱情上的"能量补充",主要来源于每日服用"狗粮"、嗑CP发的糖,以及各类恋爱游戏……
  "单身一时爽,一直单身一直爽",是对这群人最准确的概括。
  "请你们务必幸福,我就不冒险了"
  "我可以单身,但我粉的CP一定要结婚。"
  "今天也是为别人的绝美爱情流泪的一天。"
  明星组CP、网红直播恋爱、朋友"秀恩爱"、爸妈来"虐狗"……
  如今的年轻人,似乎动动眼睛敲敲键盘,就能获得对完美爱情的满足感。
  面对七姑六婆的灵魂质问,我们早就学会了稳如泰山 / 社长制图
  某短视频网站白皮书暴露了"云恋爱"的一些真相:
  2018年,情侣类大V博主的广告营收,占据所有类别的15%,仅次于搞笑段子类、美妆类博主。
  "看别人谈恋爱"成了普遍需求,"饭CP"的人无处不在,大家开始乐意做一只"恋爱寄生虫"。
  在作者和编剧们明明白白的安排下,围观他人的恋爱,根本不需要耗费时间精力处理恋爱琐事,就能在代入中完成
  社长的朋友很有心得:
  "自己恋爱肯定有苦有甜,看别人谈恋爱,可以只看甜的。
  换成自己,想要在现实生活中要去谈一段只有甜的恋爱,怎么可能?"
  而且,还有PS、视频剪辑、"爱豆微博生成器"等工具,满足对爱情的各种幻想。
  没有"糖",就自己创造"糖":
  只需在生成器里输入对方微博名,和想要的内容,就可以"梦想成真" / 社长朋友圈
  诸多爱情相关的节目,也给了人们一条获取"爱情能量"的路。
  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曾在中国红极一时,节目里嘉宾灭灯、牵手、失败,都牵动着观众。
  近两年,有许多节目直接把夫妻情侣的日常生活,搬上了荧幕。
  去年热播的《幸福三重奏》,新婚小两口福原爱和江宏杰因为聚少离多,在节目中难得有了相处时间,多数时候都甜甜蜜蜜,一言不合就亲亲抱抱。
  大S和汪小菲结婚已经八年,生活和谐安稳,夫妻互相迁就包容的日常也让许多人移不开眼。
  年过40的陈建斌蒋勤勤夫妇,则因为搞笑、佛系、悠游自在的老年,又火了一把。
  豆瓣网友评《幸福三重奏》/豆瓣截屏
  "看别人谈恋爱觉得特别甜特别羡慕,一轮到自己就立马回避。"
  可是,别人的"糖"虽然好,总有些时候没法拯救自己的孤单感。
  这届年轻人的情感状态,让人无力又无奈。
  为什么年轻人会"自杀式单身"
  这代人对爱情的想象,常常从年少时就埋下了种子。
  《情深深雨蒙蒙》,为书桓和依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后来觉得那是脑子进的水)。
  《傲慢与偏见》,为伊丽莎白误会达西先生捶胸顿足。
  《天龙八部》,看到扮成段王爷的阿朱被乔峰一掌打死,也跟着肝肠寸断……
  跳凳子一定要咬头发模仿雪花女神龙 / 社长制图
  羡慕影视剧里的爱恨情仇,肩绕卷筒卫生纸就觉得自己是被杨过深深爱慕的小龙女,手持咸菜缸便觉得自己是护着小倩的宁采臣。
  未曾真正品尝爱情的人,只能通过屏幕和书页来理解什么是爱情:
  轰轰烈烈、撕心裂肺、爱恨交织、必要时可能还要上刀山下火海……
  哪怕已经明白了很多故事都多少带着些"三观不正",心里也依然会坚持年幼时对爱情的看法:
  它艰难,但美好。
  而长大成人后,那些真实的感情、关系,甚至比文艺作品里的更复杂。
  所以许多人望而却步:
  1、对付出的恐惧,让我们不敢走进亲密关系
  年少时,没有经济压力,不用为生计烦恼,喜欢就是喜欢。
  成年后,经历了、看到了那些奋不顾身结果一无所获、两情相悦却败给现实的爱情,幻想破灭,现实排在了爱情之前,渐渐就会谨慎起来。
  于是每一次感情开始前,都有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
  主持人钱枫谈到自己的恋爱观:
  "都防着、怕受伤,爱情是感性的、冲动的,越理性越找不到。"
  钱枫自曝恋爱观 /《我家那小子》
  在一段随时可能结束的亲密关系面前,每个人都会犹豫不安。
  这种不安全感,源于人对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恐惧。
  经济学上,把为了完成一件事情而必须付出且不能收回的成本称作"沉没成本"。
  恋爱中,所付出的那些时间、讨好对方的精力、共同生活花费的金钱,都是"沉没成本"。
  当感情走向尾声,收回一颗真心容易,但这其中真真切切的付出,却永远无法收回。
  2、对完美对象的幻想,让我们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
  此外,对恋爱对象期望过高、对自身认知不清也是原因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备受观众喜爱的王子/公主爱上普通人的故事,给了我们幻想的可能:
  即使我只是一个平凡人,也可以拥有完美的另一半。
  某情感咨询公司的创始人范阳君说,相亲市场上有一个很奇怪的"规律":"7分的人认为自己8分,想找9分的"。
  美国作家柯莱特·道林提出过一个"灰姑娘情结"概念:
  因为对自我独立的畏惧,而渴望被他人(尤其是伴侣)照顾。
  当一个人把"生活变好"的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而忽略了自身的努力和建设时,会越来越深陷入挑剔别人、高估自己的"单身诅咒"中。
  许多人说起对另一半的要求头头是道:
  难以容忍对方的一丁点缺点,却允许自己也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
  自己只是长相普通,却期许另一半有"高颜值";
  自己收入平平,家境一般,却希望对方很有钱......
  当发现自己的条件还不够与心目中的完美对象相匹配,又"不愿将就"时,单身,似乎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自我否定却又渴望得到承认 /《马男波杰克》
  3、喜欢独处,不想被管束
  社长询问了几位单身的朋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由:
  "陪女友逛街还不如去开黑,玩游戏还不用被管束。"
  "谈过,两个人从来不在一个频道,谁也不想迁就,找个兴趣一致的太难了,还不如自己玩。"
  "上一天班就已经耗完所有精力了,还要打起精神去面对另一半的各种要求、考验,做不到。"
  ……
  对他们而言,独处的自在,远比陪伴来得"诱人"。
  一个人就可以过得不错,省去了交友、互动、处理琐碎的关系的麻烦,还要恋爱做什么?
  4、生活的压力,让人欲望降低
  "丧尸系青年"火过一阵子,这类年轻人的特征是"活得像行尸走肉":
  工作按部就班,麻木,没有斗志;
  生活将就即可,吃穿住用都没有过高要求;
  对异性兴趣渐减,喜欢独处,不想结婚生子,宁愿孤独终老……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里指出:
  "所谓低欲望社会,就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新世代不愿再背负风险和债务,丧失物欲、成功欲、结婚欲、生子欲、甚至是性欲。
  远离时尚、远离名牌、远离买车、远离喝酒、甚至是远离恋爱。"
  武汉科技大学调查了一些人的"职场行为与疲劳状况",发现超过八成的职场人都处于过劳状态。
  身体和精神,承受着双重压力。
  也有许多人,入不敷出,工资无法满足日常所需,只能一再降低标准。
  爱情,说到底还是一种"奢侈品",需要"心有余力"。
  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在勉力支撑,哪有余力去负担别人的生活?
  生活的选择权,在你自己手里
  荧幕里那些"腻死人"的感情,其实未必是真实状态。
  Jesse和Jean是一对美国的"网红情侣"。
  他们每天在社交网站上直播自己的恋爱趣事,甜蜜出游,日常起居,也有搞怪的恶作剧。
  Jesse和Jean一起制作情侣披萨 / YouTube @BFvsGF
  旁观者看来,他们性格相近又充满趣味,是"天作之合",但这样的童话爱情却也走向了结局。
  分手后,两个人坐在屏幕前观看几年来一起录制的视频。
  只看了几分钟,Jesse就眼眶通红地对着屏幕解释分手的原因:
  当恋爱成为了他们的"工作",他们甚至很难去享受真实的快乐。
  在越来越多人的评价和围观中,他们再也回不到最初相爱的样子了。
  正是这些令人艳羡的"恋爱日常"的拍摄,最终让他们争吵得越来越多,最终走向分手。
  看到曾经的美好画面,Jesse不禁落泪 / YouTube @BFvsGF
  视频的最后,Jeana流着泪对观众说:
  大家羡慕所谓的完美爱情,只是因为没有看到他们在视频背后像普通情侣一样的摩擦、争吵。
  精心展示甜蜜的朋友圈、按剧本演绎的"神仙爱情",可能都只是为了迎合大众所"制作"的模板。
  而真实恋爱中的琐碎、两人一起要面临的责任、生活中难以磨合的情绪……这些都被藏在了背后。
  即使能够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获得启发和安慰,别人的爱情对我们而言,也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如果你无比渴望这样一份爱情,那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别总羡慕别人恩爱,害怕自己埋怨和不甘,也别总说着自己遇不到合适的人。
  所有令人羡慕的爱情,背后都有两个人的精心经营。
  不要害怕失败,想要就得去争取 / 日剧《我不能恋爱的理由》
  当然,单身从来不是件大事,最重要的是,你的生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享受着单身的美好,同样值得尊重。
  恋爱或者婚姻,都不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毕竟,"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孤独终老,而是跟那个使自己感到孤独的人终老。"
网站目录投稿:涒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