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女孩,长相不算出众却也不差,人品也不错,有自己的朋友圈,整体上大家认为综合素质还不错。然而早已过了青春期的他们,一直没有发生一件应该发生的事情:爱情。我读大学时有位女同学,大学四年,在大家都春心萌动摩拳擦掌的时期,他却一直不紧不慢置身事外的样子,甚至连初恋都没有品尝过。其实单身汉们纷纷表达对另一半的期盼的时候她也表示了对爱情的向往,并未显得另类,只是那向往总让人觉得淡淡的,淡淡的,就像她人本身一样人淡如菊,男人们根本闻不到那种气息。后来在一次偶然的聊天当中,我们终于知道了真相,她出生于一个多姊妹家庭,排行老二,很少得到父母的关注,加上年龄最小的是弟弟,父母都表现出重男轻女的态度,让她更加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家里常常像一个不存在的人一样,怀疑自己否认自己,不相信会真的有人喜欢自己,这种思维阻碍着她的自信与自尊的发展,也无法允许自己表达对异性的喜爱,生活便被变的如此冷淡、遥远。 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之后,我发现了另一群女孩,他们基本超过正常婚恋年龄,工作很不错,完全可以很好的供养自己,有的甚至有房有车,有自己的固定朋友圈子,有丰富的业余爱好等等,属于优秀的独立女性,然而,情感领域却极为不顺,有的直接是空白,有的有过短暂恋爱史,总之一点,他们工作方面的能力与智慧根本没有移植到情感的领域。其实,心理学认为,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与感情经营的能力十分不同,前者具备理性的思维和一般的交际能力即可,而后者则需要强烈的感性冲动作为基础,电火石光的瞬间碰撞,方能撞开彼此交往的大门,也才能为以后差异的磨合提供最强大的动力源泉。所以,这类独立女性的感情持久不了,其实是因为情感的发生出现困难。那么,对于他们,感情的火花为什么那么难以点燃呢? 这还得回到他们的情感曾经是如何被对待的问题上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从小需要的是父母给予足够而恰当的关心与照顾,如若不能,他们以后的生活尤其是感情生活很可能举步维艰。有个女孩三十来岁了仍然需要每天准时回家,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不被允许有自己的秘密与空间,这样的爱只有控制。另一个女孩从小就被父母不断告知"要懂得孝顺、报恩",稍有不对便被埋怨责骂,冠之以良心上的惩罚,以至于她从来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诉求,更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如此不断的被情感勒索,又如何能感受并接收到真正的关爱呢。还有一个女孩,家里从来就没有管过她,用她的话说自己除了不缺零花钱什么都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父母亲生的,缺爱的家庭让他们如何能够相信未来会有人真的爱她呢? 幸运的人,在父母那获得了应该获得的关心与照顾,这构成了后天所谓安全感的基本来源,他们长大时便能轻松愉快的进行成年人的活动:恋爱、结婚、工作等等。而不幸的人呢,则始终背负着家庭带来的愧疚、羞耻、怀疑、暴躁、孤独、绝望、空洞等等东西跌跌撞撞,在原地打转,一遍遍的重复曾经的处境。直到再也不想碰感情,不相信爱情,或者直到遇到一个足够包容足够安全的人,化解掉内心过去的坚冰(这部分概率极小,仍然会面对各种存在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爱情迟迟没有来,主要不在于所谓的运气——也叫缘分,而在于自己能否意识到并解决掉过去冻结自己情感的伤疤。我们太擅长遗忘了,也许是因为过去太痛,抑或者是没有意识到过去对将来的巨大影响,绝大多数人秉承着"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旧事重提反而徒增烦恼"的入世理念。看看当今各种药物的开发与发展就能想见,能忘却苦恼,就绝对不去承受。确实,表面的愈合可以帮助人应对一般的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到亲密接触的主题,例如爱情(当然那种逢场作戏不投入感情的交往除外),内心深处的伤疤必然会被碰到,若不逾越,很难真正跨过去。所以那句话:出来混的,总要还,放在这里依然恰当。 一个人只有真正的从原生家庭独立出来,才能安然的工作、生活和恋爱,做自己想做的事。此处的独立,远远不止经济上的独立和物理空间上的独立,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独立,人格上的独立。而心理上的独立,需要漫长的反思和改变,还要忍受与亲人心理上分开的恐惧和羞愧,精于算计的现代人,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