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突出的是"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早在春秋时,通过"土圭"(古观测仪)对日影长短变化的观测,就已经确定出来了。如古籍《左传》里就记载有两次"日南至"(即"冬至"的日期:一次是在鲁傅公五年(公元前655年),一次是在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 到明清两代,帝王以示重视农业,密切结合祭祀天地日月的需要,取其历史上最早测定出的"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四大节气之日,祭祀天地日月神。《明宫史》中载:"凡冬至圣驾躬诣圆丘郊天,由正阳门出也。" "凡遇夏至圣驾躬诣方泽坛祭地,即由安定门出也。"每年春分日(寅时)进行祭日,即"圣驾春分躬诣朝日坛,……则由朝阳门出"。每年秋分日(亥时)祭月,即"圣驾秋分躬诣夕月坛,则由阜成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