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对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行为的研究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不良学习行为经常出现,对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不仅会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更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体育教师应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感受,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真诚地帮助和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们所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类型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并具有开放性特征,因此学生的不良行为较之其他学科相对突出一些,而且种类繁多。根据观察发现,体育课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注意力涣散行为
  例如,教师在讲解或示范时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听讲和观察,而是东张西望或失神发呆,做小动作或与同学嬉笑说话。
  2.躲避行为
  例如,寻找各种理由逃避上体育课,或课堂上沉默寡言、紧张焦虑、躲避练习、蒙混过关以及不与其他同学交往。
  3.抗拒行为
  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学生发出怪音、做滑稽表情或怪异动作引同学发笑,破坏学习秩序;教师组织练习时,故意不动或练习马虎或不与他人合作,甚至故意捣乱。
  4.攻击行为
  例如,损害公物、抢夺同学器械;恶意指责攻击同学;彼此争吵,甚至打架斗殴;敌视甚至辱骂教师。
  二、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体育课堂的不良行为从表面看是学生的问题,但实际上与教师行为以及环境因素都有关系,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观念淡薄。一些学生不重视体育课,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不需要纪律的约束。
  (2)满足自身需要。体育课上,一些学生发现自己无法从学习或竞赛中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时,常以不良行为来寻求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哪怕是消极的注意。
  (3)体育活动兴趣低落,发泄不满情绪。一些学生因教学内容太难,达不到教师要求而产生畏惧心理,而有些学生因教学内容太易而感到索然无味,最终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降低,并发泄不满情绪。
  (4)心理品质不健全。个别学生由于机能性心理失常而产生的不良行为并不少见,如注意障碍、神经过敏等。
  2.教师的原因
  (1)不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注意力涣散或精神不振。
  (2)由于经验不足,使教学秩序混乱,导致学生从这一模块跑到另一模块,自由散漫、无视纪律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
  (3)课堂管理能力差,教学组织形式混乱,往往给学生提供追逐、打闹、躲避练习等不良行为发生的机会。
  (4)对学生要求不当。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逐渐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和恐惧,甚至对教师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师生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而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不给老师找麻烦,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不闻不问,导致不良行为不断恶化升级,愈演愈烈。
  (5)使用惩罚手段。体育课上有的教师对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但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惩罚,尤其是学生受到教师不公正的对待时,会使学生产生怨恨、冷漠、对立等消极情绪,从而诱发学生体育课上的退缩行为甚至攻击性行为。
  (6)缺乏自我批评精神。当体育课上出现不良行为干扰课堂教学时,一些教师往往不是主动寻找自己在教学和师生关系方面的不足之处,而是严厉处罚学生,很少自我批评,更不会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加剧学生的不满情绪。
  3.其他原因
  (1)有些初三教师只要学生任何一项考到满分,就让学生终止这一项目的练习。这种"分数第一"的想法及做法往往扼杀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及个性的发展,从而诱发学生的躲避行为。
  (2)一些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而有些家长对孩子粗暴严厉,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诱发学生产生抗拒、攻击等不良行为。
  (3)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一些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大众媒体传播的暴力、凶杀、枪战等信息的影响,而体育课则成为他们盲目模仿和尝试这些行为的最佳场所。
  三、教师对待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策略
  1.运用非语言指导
  其实一些注意力涣散、躲避等不良行为的处理,无需中断上课,只要向这些学生做一个手势、递一个关注的眼神或不经意地走到他的身边轻拍一下他的肩膀,学生就会清楚老师的意图,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纠正。对于改正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还要及时给予表扬,使良好行为得到强化,抑制或终止不良行为的再度出现。
  2.满足学生需要,提供表现机会
  有的学生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往往会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解,或者老师示范时,他们就跃跃欲试。对待这样急于表现自我的学生,教师应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请他们回答问题或做示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然后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赢得学生信服。这样就能使这类学生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3.课堂即刻制止,课后个别谈话
  课堂上出现严重干扰教学活动的攻击行为时,教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制止,但是,干预不良行为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采取讽刺挖苦、隔离、体罚等手段,这样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矛盾激化。课后要及时进行个别谈话,了解情况,查明原因,妥善解决。这样可以化解矛盾,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4.加强沟通,给予帮助
  对于那些因个人能力较差而出现逃避体育课或课上躲避练习等退缩行为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教学中应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并提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以增强自信心,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5.加强师生互动,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将自己置身于课堂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参加游戏、竞赛等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自然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不服从指令、不与他人合作等对抗行为自然就会减少。
  6.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课前充分的准备和课上良好的呈现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对在课堂上会引起学生什么样的行为反应应有所预测,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实施有效而灵活的控制,保持课堂教学流畅性,尽量杜绝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论和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多种多样的、普遍存在的,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而机智地加以处理。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引导他们向良性的方面发展。
  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学生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增强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调查研究,分析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及时解决,真诚地帮助和教育学生,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应对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不良行为, 应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正面教育,注重行为的转化,注重疏导与矫治措施的建立,利用有预见性、针对性地的教学工作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网站目录投稿:又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