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合作任务"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和任务型学习模式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两种教学模式,本文中提出的"合作任务"教学模式是这两种先进的教学模式相互结合的产物。下面先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模式的特点、理论基础和在国际范围内的应用情况。 1.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合作学习是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于20世纪初首创的,之后在欧美国家广泛流行,现在已经在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应用。美国当代著名教育批评家埃利斯和福茨(Ellis,A. K& Fouts, J. T.)在其著作《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也是其中最大的改革之一。" 合作学习不仅指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还有师生之间的合作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旨在实现全员的互动。合作学习的内涵有: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异质小组: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课堂动态因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有特定的目标导向;以团体成绩为考察标准。它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共学"(LT)、"小组调查"(GI)和"切块拼接"(jigsaw)等。 2.任务型学习(task-basked/project-based learning) 任务型学习模式也称项目学习模式。夏惠贤在《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活动设计指导》译者序中提到,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学生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于191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报》上发表的《任务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活动的应用》首次提出了"项目"/ "任务"的概念,而这篇论文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教学理论论文。"项目"/ "任务"指的是学生自己计划、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灌输者,而是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和操作者。 任务型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确定任务,一般由学生自己确定,教师参加指导,但不强制;拟定计划,包括材料准备、工作任务分配、实施步骤等;实施计划,包括运用材料、分工协作、完成计划;评定结果,教师提出评定标准和方法,考量预订目标是否实现,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等等。 任务型教学模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在美国普遍推广,因为它的特点就是给学生自主操作和尝试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学生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它使学生在广泛利用百科知识和网络资源中提高信息素养,开展跨学科的思考,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促成其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 二、为何要把合作学习模式和任务型学习模式相结合并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任务型的学习则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创造的能力。从字面上看这两种模式的侧重点似乎不太相关,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它们有着很多异曲同工之处,比如课堂结构的变化(小组教学)、师生角色的变化等。在把这两种模式加以借鉴和推广的过程中,不妨尝试把它们有机结合,称之为"合作任务"教学模式。"合作任务"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师生之间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比起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模式有以下两大优点: 1."合作任务"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我国的中小学和高校的课堂模式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讲授式。笔者2007年暑假曾在一个由28个来自不同学校的大学生组成的英语培训班中做过调查,其中有超过2/3的人觉得在一些必修课上所学的东西根本没什么用处,上课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只有一小部分人认为他们在课堂中得到了快乐。柏拉图说,"要通过愉悦心灵学习,这样可能会更准确地发现每个人的才能倾向。"如果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用新型课堂模式给学生展现特长的空间,学生自然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得到更大的提高。举个很生活化的例子,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的班级组织个人手工制作展示,贪玩经常功课不及格的他为了制作雕塑作品《吸烟者的肺》而一直忙碌到深夜。仔细观察真实生活,我们会发现有的同学可能总是记不住英语单词,每次听写都不及格,但他会仔细而耐心地去整理他喜欢的邮票,得到一枚新的邮票时,他会不惜花几个小时来给集邮册里所有的收藏重新编号,再次粘贴。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乐于参与课堂活动,而学生的积极尝试和教师的指导、参与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合作任务"的教学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产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教育不应该是应试(Test-based)的,而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的素质,在实践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素质? 早在1986年,美国加州大学的教授舍费尔德曾给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出过一个题目:一条船上有26头牛、19头羊,那么船长的年龄是多大?参加测试的97名学生中有76名(78%)答:45岁。我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用此题测试了78名五年级学生,收上来的答卷上只有8名学生说此题无解。26+19=45的计算能力是素质培养的内容之一,但是这绝对不是全部。学生不会答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不能简单地责怪他们,而应该反思自身:学生的现状和我们的课堂模式和对考核方式是否有着直接关系?中小学生的教育如此,对大学生的教育也是一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教师上课一贯是"填鸭式"的一言堂,学生一定懒得动脑,被动应付、消化不良,只有多给学生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广泛地接触百科知识,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提高。 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和美国劳工部1988年对工商业公司的调查显示,企业希望学生在大学里学会下列基本的工作技能:会学习;聆听和口头交际;阅读写作和计算;基于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基础上的适应性;具有个人管理能力(表现在自尊、以获取目标为动力,个人的发展);以人际沟通、谈判和团队工作为特征的小组效率;组织效率和领导能力。这些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培养不出来,所以为了适应国际化和应用性的要求,尝试"合作任务"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三、 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合作任务"教学模式 1."合作任务"教学模式不是万能灵药 教授内容的知识类型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应该相应加以变化。没有任何一个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合每一种课堂的。有的教学内容适合讲授,有的适合观察和实验,有的适合讨论自学,教学法恰当而多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张晋峰曾经说过:"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育教学改革是核心","只有好的教学内容未必能达到好的教学目的,因为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与不同的教学方法恰当结合,选用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才是正路。" 2.教师对角色的把握 教学内容决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果教师目光短浅,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就很难超越课本,更不用说跨越学科了。反之,如果教师的眼光能够高于课本,旁征博引、善于启发,学生就会产生探求新知的动力。教师作为知识补充者要通俗地讲授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的概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体验现实生活,意识到学习内容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派上用场,否则他们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也难以理解抽象的原理的实质。而教师作为小组活动指导者时,要确实了解小组达到目标的途径和小组成员间有效的工作关系状况,使小组内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指导学生如何领导与被领导,学会信赖和解决冲突。 3.对学生的管理方式 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讨论小组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时反而会让学生不知所措,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要用明确的规定制约学生,使学生在近距离讨论时能保持课堂纪律,形成积极的"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相互帮助、鼓励和支持的关系。 四、结语 1987年 "Wingspread"第9期的第一篇文章叫《本科教育的7条原则》,作者是奇克林和加姆森,他们认为本科教育的7条原则分别是:鼓励学生与教师接触、鼓励学生间的合作、鼓励学生存疑、即时反馈、强调主动学习、表达高期望、尊重学生的多才多艺和多种学习方法。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与上文中提到的几个教育专家是一致的,即教育绝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的知识转移给学生。学生不是空的容器,或是一张白纸,等待教师去填充和涂画。要解放思想,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构建知识和扩展知识,不能让传统僵化的课堂模式压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合作任务"教学模式既能指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吸收新知识,又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集体协作,学会分享和处理矛盾,是一项值得尝试的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