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 朝鲜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朝鲜族是国内15个人口过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朝鲜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其余朝鲜族分布在内蒙古和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地。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有本民族语言和文字。少数人信佛教、基督教或天主教。 朝鲜族节日 朝鲜族的民间节日有"元日"(岁首)、"上元"(元宵节)、"上巳"(农历三月初三)、"寒食"(清明)、"燃灯节"(农历四月初八)、"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流头日"(农历六月十五日)、"秋夕"(中秋)、"重九"(农历九月初九)和"八关"、"冬至"等传统节日。其中,元日、上元、寒食、端午、秋夕为朝鲜族人民的五大节日。 朝鲜族元日 元日(岁首)是朝鲜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除夕,朝鲜族全家人伴着古老的"伽琴"和洞箫的乐曲声,通宵守岁。朝鲜族家家户户把屋内打扫干净,以迎接子孙或亲戚来过年。室内贴上山、水、石、云、太阳、松、不老草、龟、鹤、鹿等年画。鸡鸣破晓之前祭祀祖先,然后向老人叩首拜年。早饭后再给邻居和全屯老人拜年。岁撰,早上一般吃打糕或大黄米饭,吃各种鱼、肉和山菜。朝鲜族从年前就开始酿制岁酒,也称"屠苏酒"(用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药料一起酿制成的药酒),认为元日这天喝这种酒可以避邪长生。 元日期间,家家烹制佳食,尤其是除夕晚餐,准备得十分丰盛。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德固"。这是一种饼汤,把大米面蒸熟后,捣成大勃团儿,然后搓成圆条,再切薄片,放人鸡汤中(牛肉汤亦可)煮。吃时放香油和紫菜。白天,朝鲜族村里人按"契"或自然屯分组进行拔河比赛,青少年进行射箭或打"石战",姑娘和妇女们跳板,儿童们放风筝。晚上,朝鲜族男女老少玩猜谜等活动,往往通宵达旦。 朝鲜族聚居的地方多盛产大米。朝鲜族以米饭为主食,炯出的米饭洁白而有光泽、柔润,不软不硬,香气四溢。烧饭方法是,待水开后下米,一次将水加准,先以旺火,后以小火炯熟。朝鲜族的炯饭锅是一种底深、收口的铁锅,锅盖也是铁的,炯饭不串烟、不夹生,营养成份损失少。菜,以凉拌菜为主。凉拌莱种类很多,有白菜、萝卜、萝卜干、青椒、茄子等各种蔬菜,还有桔梗、孩菜等山菜,还生拌各种肉类、鱼贝类以及豆制品类。将原料备好后,用少许盐腌渍,之后拌以蒜、葱、辣椒、味精、糖、香菜等调味料。凉拌菜辛辣、味重、凉口、开胃。汤是朝鲜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几乎每顿饭都要有汤。汤分为酱汤和肉汤两种。 每逢年节,朝鲜族人民都喜欢吃本民族的风味食品: 朝鲜族冷面。将荞麦面粉或白薯粉等和好后压制成条,煮熟后立即捞起,在冷水中反复淘洗,待面条冷却后,配上牛肉丝、鸡蛋、辣椒、芝麻、香油、泡菜丝、苹果片等调料。食用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胡椒粉、食醋等。冷面吃起来酸中有甜,香中有辣,清凉可口。过去有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面的习惯,说是这一天吃了长长的冷面条,就会长命百岁,故又称冷面为"长寿面"。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冷面,若冬天怕凉,可以吃温面。 朝鲜族打糕。每逢年节、红白喜事,朝鲜族都要做各种各样的米糕,以增添节日气氛。打糕用糯米制作。将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泡透后捞出沥干,然后放到笼屉里用旺火蒸半小时左右。把蒸好的糯米放人木槽或石板上,用木捶边打边翻,打得越均匀越好。将打好的打糕切成块,蘸红豆沙或黄豆面吃,也可蘸白糖、食盐。打糕软糯可口、味道清香。除了打糕外,朝鲜族还善于用大米面做各种各样的米糕,如片糕、散状糕、切糕、发糕等几十种。 朝鲜族烧烤。节日或亲朋好友相聚,朝鲜族都用烧烤待客,可以使气氛更浓,因此,朝鲜族常称烧烤为气氛菜。烧烤时,大家围坐在桌旁,桌子中央放一个炭火盆,火上放一个铁蓖烤架,烤架上设一个抽烟罩。将切好的肉片放在烤架上,两面翻烤,直到肉熟为止。肉烤好后,蘸事先准备好的醋、酱油、葱、蒜、辣椒面等调料吃。此菜味香辣,别具风味。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举行,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日。节日期间,朝鲜族全村人在一起举行跳板、拔河等运动。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争相观看;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集会。人们推选出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登上望月架,观看明月。当地风俗是以谁先看到明月为有福,意味着他们的儿孙健康成长,万事如意。然后,男女老少围着点燃的"望月架",拌着长鼓、洞箫、项呐声载歌载舞。 掷散是朝鲜族民间的一种棋类游戏。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进行,现在每逢节假日众人欢聚时常常进行这种游戏。 参加比赛的朝鲜族人数不定,一般四人分为两组进行。比赛使用的器具"般子"为四根半圆的短木块,或用一面刻有标记的四个大黑豆。比赛时将般子掷在炕上或桌子上,三扑一翻为"徒",得一分;两扑两翻为"开",得二分;三翻一扑为"杰",得三分;全翻为"流",得四分;全扑为"牟",得五分。根据得分多少在棋盘上走棋,棋子先走出棋盘为胜。 朝鲜族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上元节(元宵节)。 头一天晚上,朝鲜族家家祈祷,求神灵保佑长寿平安。上元节这一天吃"五谷饭"、"药饭",喝"聪耳酒"。"五谷饭"用糯米、大黄米、大米、小米和饭豆做成。食五谷饭意味着五谷丰登。 "药饭"用糯米与红枣、栗子炯饭,拌以白糖、蜂蜜、香油再炯而成。吃时还要拌上松仁粉和桂皮粉,色泽艳丽,营养丰富。另外,这天还吃肉菜馅大饺子或用鸡汤下"德固片"。传说这一天喝"聪耳酒",可以使人身体健康,耳聪目明,一年不闹耳病,常闻喜讯,所以朝鲜族男女老少无论会不会喝酒,都要喝上一口。 上元节时,朝鲜族要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有"火炬战"、"车战"、"拔河"等。"火炬战"即赛火,看谁的火炬亮的时间长。"车战"即两台牛车相撞,看哪辆车更结实。"拔河"比赛时,人们分两组,各抓住麻绳的一端,将对方拽人自己圈内就算赢。做游戏时,全村一起出动,或参加比赛,或擂鼓助威,热闹非常。到了晚上,进行"迎月"、"踏桥"、"解历数"等娱乐活动。"迎月",大家举火炬登山望月,据说谁先望见初升的明月,这一年都有福。迎月之后,在月光下"踏桥",据说元月之日在月光下踏桥,一年康宁无祸。 朝鲜族五谷祭 五谷祭又称"鸟忌之日"和"射琴匣",是朝鲜族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古代朝鲜族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在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出宫打猎,以祭告天神。荤舆行至一个山谷时,只见一只乌鸦平地飞起,国王甚觉此事离奇,命一马前卒前去探视。在乌鸦的引导下,马前卒来到一个明镜湖畔。忽然,山摇地动,湖水分开,一位白发仙翁从湖中走出,。老翁从宽袖中抽出一卷书,命马前卒速交国王。书简到了国王手中,只见封面上写道:"拆见二人死,不拆一人亡"。国王的诸臣认为,"一人"即为"天下第一人",指的就是国王。所以还是拆为上策。书简拆开后,只见内中一方白布上赫然有12个大字:"迅即返回宫庭,箭射王妃琴匣"!国王大惊,火速掉马回宫,派了三个神弓手,箭射王妃的琴匣。只听得琴匣中有人一声惨叫,箭洞旋即血流如注。原来是王妃的情夫藏在里面。他们趁国王外出之机,偷偷幽会,并密谋加害国王。接着,国王又处死了王妃。国王因乌鸦的帮助得免杀身之祸,心中十分感激乌鸦。于是,他就把正月十五这天定为"乌哭祭",命大臣们把五谷合做的饭祭供乌鸦,由乌鸦随意挑吃。后来,"乌哭祭"在流传中逐渐演变成了"五谷祭"。节日这天,朝鲜族的农民都要做"五谷饭",人人吃"五谷饭"。他们还把五谷饭匀出来一些,放到牛面前,看它先吃哪一种,那么当年就种这种庄稼,据说这样可获得丰收。 朝鲜族寒食节 冬至后的第105天为寒食日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 相传,介之推助晋文公成就伟业后,晋文公请介之推出山。介之推因与母为伴而不肯,晋文公放火焚山相逼,介之推抱木而死。是日禁火冷食,定为寒食日。这一天,民间朝鲜族多举行扫墓活动。如坟墓有倒塌,就要移植草皮进行修整。官府则要到宗庙和陵园焚香祭祀。 朝鲜族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朝鲜族要吃一种带有清香味的打糕。用柳篙芽叶与糯米一起蒸,将蒸好的米放在木槽中打成糕。家家做艾糕、蒸饼、小豆包等食品,还要喝葺蒲水、饮益母汁、吃端午饼。妇女要用营蒲水洗脸、洗头。有的妇女还把曹蒲根染红,制成替子,作为头饰。 端午这一天,朝鲜族还进行摔跤、打秋千等体育比赛,演出各种民族歌舞,节日气氛十分浓厚。 朝鲜族秋夕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秋夕,朝鲜族民间节日,亦称"中秋节"、"嘉徘节"、"嘉优节"。为了庆祝丰收,这一天朝鲜族家家用新米制作打糕和各种片糕。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时期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六日,官府召集国内会织布的朝鲜族妇女分两组进行织布比赛。一个月后,即八月十五日,由负方用酒食招待胜方。参加的人唱歌、跳舞,尽情欢乐,故被称为"嘉徘"。后来,演变为传统的节日。"秋夕"这天,朝鲜族家家户户都要扫墓祭祀祖先。有的人家还备丰盛的酒食招待亲戚朋友。节日期间,村与村,屯与屯之间,要进行摔跤、荡秋千、跳板和各种球类比赛,射箭比赛等民间游艺活动,持续数日才结束。 朝鲜族冬至节 这一天,朝鲜族要吃小豆粥。用小豆、大米、糯米团子熬满满一大锅粥,象征富裕美满。 朝鲜族认为,冬至不吃小豆粥会老得快、鬼缠身、爱闹病。 朝鲜族老人节 老人节是朝鲜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地区不同,节期各异。黑龙江省宁安县朝鲜族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则在八月十五日举行。 老人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地举行的节日。1982年,龙井、和龙、浑春等县(现均改为市)的一些地方,朝鲜族老人成立了老年人协会。1983年8月15日,龙井县盛乡举行盛大的老人节活动,为全乡千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过老人节。八百多名儿童和青年翩翩起舞,祝老人健康长寿,儿孙们向老人敬献"长寿酒"。老人们也高兴地与儿童和年轻人一起跳起了朝鲜族民间集体舞。从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地便将8月巧日定为老人节,并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和向老人敬"长寿酒"等,祝老人节日快乐、晚年幸福。 朝鲜族历来有敬重老人的传统。早在李氏朝鲜时期,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老人安慰日,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届时,朝廷要设宴,邀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正三品以上的官吏赴宴,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在民间,晚辈对长辈必须使用敬语,当着老人的面不许吸烟,不许喝酒,非喝不可的场合,也要背席而饮。不论何时何地,即使素不相识,也不许向老人借火或对。火点烟,借火吸烟是对老人最大的不敬。在老人面前不准说粗话。吃饭时,盛饭、盛汤、盛菜都要先敬老人,有的人家还给老人专摆单人桌,由媳妇、儿女恭顺地把食物端到老人面前。好吃的食品要摆到老人跟前,老人未动筷子前,晚辈不得先吃。与熟识的老人出门、同路时,年轻人不得走到老人前面,若有急事赶路,要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说明原因,然后才能超前。途中遇有老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让道,并叩首致礼问安。当老人外出或远行时,全家人都要鞠躬送行。子女外出前则要向老人告别,回来要立即向老人请安。虐待老人者,被视为野蛮,必为大家所不容。在朝鲜族的不同聚居区,几乎都要过老人节。 节日期间,朝鲜族各村敲锣打鼓,喜气洋洋,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纷纷向老人们祝福。朝鲜族服饰独具风采,因其自古崇尚白色,喜欢穿素白衣服,故有"素衣民族"、"白衣同胞"之美称。它不仅反映了朝鲜族的服饰爱好,而且深刻地体现出朝鲜族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因为白色具有纯洁、高尚、善良、神圣的象征意义,且白色与朝鲜族尚洁习俗密切相关,因此,朝鲜族喜欢洁白的颜色,从头饰到脚上的鞋和袜都要保持一致,一身洁白。老人节这天更是如此,男人穿白色短上衣,白色肥大的裤子,显得庄重朴素;妇女们穿白色短衣长裙,体现出纯洁、飘逸的风采。其上衣称衬里高、斜襟、无纽扣,以布打结。有的还在袖口、衣襟、腋下镶上色彩鲜艳的绸缎边,而且用花色绸缎做长飘带,更显潇洒美丽,裙子的长短因年龄不同而异,年轻姑娘的裙子长至膝盖,中年妇女的裙子则长到脚面。裙腰还有许多皱褶,随风飘动,婀娜多姿,十分动人。这天的明星当然是老人,老人身穿新衣,各家儿女都众星捧月般地依偎在老人身旁,与老人共享天伦之乐。他们和老人唱歌,与老人跳舞,让老人观看青年表演的踩跳板、摔跤、打球、荡秋千等活动项目。尤其是老人赶上花甲时,子孙亲友及全村人都要前来祝寿。祝寿活动场面十分热闹,前来祝寿的人身穿节日盛装,过"花甲"的老人身穿新衣,坐在宴席正中,两旁由邻里老人相陪。祝寿开始后,从长子夫妇起,到孙子止,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祝福,感谢老人的辛苦操劳及养育之恩,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这天,晚辈要给老人准备丰盛的宴席,有特别酿制的"麻格里"米酒,还有米糕、冷面、狗肉和大酱汤等传统食品。值得一提的是冷面和米糕,这是朝鲜族独具风味的食品,也是朝鲜族人民最喜欢的食物。冷面的原料、作料和制作特别讲究,是按一定比例把荞粉、面粉、米粉等合在一起制成。面条里要放香油、胡椒、辣椒、味精等调料,吃时再放苹果片、梨片等,酸甜香辣,清凉爽口,味道极好。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面的习俗,据说可以让人长命百岁,故又称其为"长寿面"。每逢喜庆节日或新婚嫁娶,冷面是主人招待客人的佳品,老人节的宴席上,自然少不了这道具有象征意义的食物。另外,米糕也是老人节必备食品之一。米糕是把蒸熟的糯米或小黄米放在木槽子或石臼里,用硬木制作的打糕褪打烂成糕团,然后切成片,放上一些豆沙面,蘸上白糖或蜂蜜,吃起来凉软香甜,风味特别。 吃过热闹的宴席,身穿五颜六色服装的朝鲜族小姑娘和天真活泼的男孩子欢快地唱起祝寿歌,接着身穿长裙的姑娘敲起长鼓翩翩起舞,男子也投人跳舞的行列,边歌边舞,共享欢乐。各地还要专门举行祝寿大会,邀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坐在台上,为他们佩戴大红花,并接受全村晚辈的祝福。老人们都是乡老年协会的成员,他们其中不少人是生产上的好参谋,与儿媳和睦共处的好公婆。祝寿大会上,还要表彰经过推选、评议产生的尊老爱幼的好媳妇。作曲家特别为老人节谱写的《妈妈,祝您长寿》一歌,唱遍了全国。这首歌,体现了朝鲜族人民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除此之外,老人节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老人们可以观赏到踩跳板、摔跤、打球和荡秋千等节目。他们每到一处,都能领略和感受到晚辈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护,陶醉在幸福美好的气氛中。 摔跤既是朝鲜族的一种古老娱乐项目,又是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朝鲜族摔跤一般按年龄分为少年、青年、壮年三级。每次正式比赛,都由少年摔跤开场。只要来到摔跤场,任何人都可以参加比赛,进行力气和技巧的较量。朝鲜族摔跤使用腰、腿带。比赛时,双方蹲身略向前倾,右膝着地,左膝弯曲,足掌轻扣地面。之后,相互楼住右肩,各用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左手抓住对方的腿带。待裁判员哨声一响,双方起身进行比赛。比赛中,不许扭对方的脖子和胳膊,不许用头部或拳头伤及对方。比赛一般采用三战两胜决定胜负。男人们最喜欢比技巧、比气力,看谁更强悍。比赛时双方倾力而出,似雄狮、赛猛虎,两人滚成一团,难解难分,一旁观战的老人也跟着用劲、喝彩,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它具有悠久的历史。过去,荡秋千活动多在春暖花开的端午前后举行,所以一提到秋千,人们就会想到端午节。现在,每当节庆和农闲季节,朝鲜族都要竖起高高的秋千架,身着艳装的妇女在空中像一只美丽的蝴蝶飘来荡去,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秋千大幅度的摆动中,荡者的衣裙随风飘动,如仙女下凡,如白鹤展翅,直到碰上横在最高处的铜铃线为止,每一次来回都成一幅优美的扇面,构成优美动人、荡人心魄的图画。 荡秋千可分为单人荡和双人荡,决定胜负的方法是,用树枝等吊起来作为目标,比赛时,朝鲜族人以脚尖踢着或用嘴叼着目标为胜;或是在秋千的前方悬挂一个可以升降的铜铃,以踢到铜铃的高度定胜负;还有一种在秋千的脚踏板上系一条标有尺寸的绳子,用来衡量秋千荡起的高度,以最高者为胜。 跳板比赛同样惊险,扣人心弦。参赛的朝鲜族女子在腾空时不断亮出多种优美的姿势,时而像凌空的燕子,时而似飞翔的仙鹤。尤其是钻跳彩圈,在凌空的瞬间,参赛者将彩圈由脚套上,经过身体再握在手中,惊心动魄,令人叫绝。 跳板亦称"板舞",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一项以蹬跳为特征的全身运动。关于跳板的由来,朝鲜族有各种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两个男人被囚,他们的妻子为了看到狱中的丈夫,用跳板的方法轮流腾空看自己的亲人。还有种传说,是古代朝鲜族妇女为了反抗不准她们随便迈出庭院的封建礼教而采取的行动,她们难出大门,只好在院内墙根处支起跳板,腾空跃身,以观望墙外风光,开阔眼界。可见跳板运动有利于健康。 跳板运动过去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等节日举行,现已发展为朝鲜族体育运动会上的项目之一。跳板的制作比较简单,它是由一块长约3米或5.5米的木板,中间垫上一个"板垫"搭成的。"板垫"可以是一段圆木,也可以用稻草捆,或用草袋装满土也可,"板垫"高约30厘米。跳板的比赛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抽线,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运动员系在脚脖子上的线抽出来的长度决定胜负。另一种是表演比赛,运动员借跳板一起一落之际,在空中做直跳、屈腿跳、剪子跳、旋转跳、空翻跳等动作。裁判员根据参赛者动作的难度、完成的质量及姿态优美的程度评定分数,以决胜负。 花图是朝鲜族人民尤其是朝鲜族老人喜爱的一种纸牌游戏。每逢节假日,人们总爱凑在一起玩花图。花图类似扑克。一副花图共有48张牌。铭张牌上画有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樱花以及明月、松、雨、枫叶等12种图案,每4张为同一图案。牌根据画面分为得分牌和不得分牌。在花草图案上画有青、红色缎带的是5分牌,花草图案上画有凤、鹤、鹿、刺猾等动物的是10分牌,花草图案上带有"光"字的牌为20分牌,只有花草而没有其他图案的为不得分牌。玩牌时,视参加人数的多少而决定留多少张底牌,底牌留作吃牌用。参加人数应在2人以上。牌抓好后,每人再去抓底牌,然后对图案,两张图案一样即得分。如果同一种图案的4张牌全抓在手中,加20分。最后,根据得分的多少决定胜负。 朝鲜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敬老爱老是朝鲜族人民的传统。每个朝鲜族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接受这一特殊文化氛围的熏陶,才能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老人节就是父母教育子女修身礼仪、弘扬敬老爱老这种东方美德的最好课堂。 朝鲜族婴儿节 婴儿节是在婴儿一周岁生日时举行,属于朝鲜族家庭节日。 在朝鲜族看来,婚娶、老人生日、婴儿一周岁生日,都是每个家庭的重大事件,因而十分重视婴儿第一个生日,作为一个家庭节日隆重庆祝。这里着重介绍,周岁纪念的聚会之盛况。 当孩子生下来之后,许多民族均有给孩子"做满月"等习惯。对于朝鲜族来说,婴儿的诞生会给一个家庭带来无比的欢乐。新生儿周岁的生日,更是孩子父母最幸福的日子。这天,做妈妈的要把自己打扮得如当初的新娘,孩子更要打扮得惹人喜爱。孩子要穿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一般男孩上穿五色丝绸短袄,外套坎肩;女孩上穿带飘带的短袄,下穿罗裙,以使孩子更加俊秀、天真、可爱。 朝鲜族的抓周是节日最热闹的一幕。这天所有亲戚、朋友、邻居均被邀来欢聚一堂,看孩子在生日席上的抓闹表演。 打扮好后,把孩子抱到生日席桌前,生日席上摆放着各种物品,如打糕、糖果、笔、书、算盘、玩具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孩子就从这五花八门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意中物。不管孩子拿起了哪样东西,人们都会像发现了什么奥秘似的拍手叫好,异口同声地赞扬孩子聪明呀、机灵呀、长大一定会有大作为呀,等等。如孩子抓住了书、笔,人们便赞扬孩子将来会好好读书,学习成绩好;抓住了算盘,人们就说能写会算,有前途;抓住了打糕、糖果,人们会说,这孩子嘴馋有福气,能捞个结实的好身体。有的地方,老人给孩子的脖子上套上一团素白色的线,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那样做一个纯洁的人,像线那样长命百岁。亲朋邻友,聚会就餐,酒宴招待,为孩子的周岁生日欢聚一整天,直到夕阳黄昏,朝鲜族人们才陆续告别。 朝鲜族回甲节和归婚节 为诞生60周年的朝鲜族老人和结婚60周年的夫妇而举行的纪念日,也属于朝鲜族的传统节日。 届时,儿女、亲友、邻里都要向老人祝福,共庆美好的生活,享受美好的人间岁月。 朝鲜族族称 在中国的古文献中,"朝鲜"一词始见于《管子》、《山海经》等书。《管子·撰度·轻重甲》中有"发朝鲜之文皮"、"发朝鲜不朝"、"八千里之发朝鲜"等句。《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等记载。后来,在《方言》、《尚书大传》、《淮南子》、《史记》、《汉书》、《魏略》等历史文献中,有关"朝鲜"一词的记载屡见不鲜。 朝鲜族从朝鲜半岛迁人东北时,就带来了"朝鲜"这一族称。为何以"朝鲜"作为族称?对此古今中外的学者曾有过多种解释,众说不一,归纳起来有如下说法: 朝鲜族因水得名说。如《史记·朝鲜列传》说:"朝音潮,直骄反,鲜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类似的说法有,乐浪朝鲜取名于湿水、例水、潮水、沌水等。 朝鲜族因山得名说。认为"朝"代表东方,"鲜"代表鲜卑山,"朝鲜"即为鲜卑山之东。 朝鲜族因字音得名说。认为"朝鲜"与"息慎"、"肃慎"、"珠申"、"女真"、"朱里真"等都是同音词的汉字异写。《管子》中的"发朝鲜"与《大戴礼记》中的"发息慎",指的是同一民族。 朝鲜族因图腾得名说。认为:"古朝鲜族的氏族图腾是源于水族生物,如同高句丽的祖先有蛙一样,是六畜图腾的氏族与水族图腾相融合的缘故。据《说文解字》讲:‘鲜,鱼名,出貉国。"也可以说,古朝鲜即鲜族,鱼图腾。" 朝鲜族因朝阳得名说。认为朝鲜"东表日出之地","早明朝鲜之谓也。""朝鲜之称,古人以为地近场谷故曰朝,出日先明故曰鲜。""朝鲜族的族称源于古朝鲜族,意为朝阳鲜艳的地方。古朝鲜族的名称始见于商、周时期,汉灭古朝鲜后,古朝鲜的名称绝于史书,直至1392年李成桂灭高丽而建李氏朝鲜时,‘朝鲜’一词始复,并沿用至今。""古朝鲜族以日为图腾"。 在众多的朝鲜族称的释说中,以"朝阳"而得名的说法较为广泛。 朝鲜族服饰 朝鲜族素有喜着白衣的习俗,故有"白衣民族"之称。据《山海经·海外西经》:"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发。"又据《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白民之国……白民销姓。"古时销通消,高句丽以消奴部为王,其他部落系消奴部分出。可见,朝鲜族喜着白衣的习俗源远流长。 朝鲜族男子上衣短小,外加绸缎坎肩。裤子宽松肥大,外出时穿上斜襟长袍,头戴礼帽。朝鲜族妇女上身穿短至胸际的灯笼袖上衣,下身穿裙子。裙子的种类很多,有筒裙、缠裙、长裙、短裙。一般朝鲜族老年妇女爱穿长至脚面的长裙,并习惯用白布包头。冬天穿毛里绸面坎肩,显得稳重。中年妇女穿稍短一点的裙子,显得庄重大方。女孩则穿刚过膝的短裙,显得生动活泼。朝鲜族儿童的服饰艳丽多彩,一般用七彩缎缝制。女孩穿裙子,男孩穿短上衣、坎肩、长裤。朝鲜族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用"七彩缎"给儿童做衣服,意在美丽、幸福。 朝鲜族过去穿木屐、革履、还穿过草鞋、麻鞋,后来穿胶鞋。男子穿平面白胶鞋,妇女多穿白色或天蓝色的船形胶鞋。现在,朝鲜族普遍穿布胶鞋和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