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将会塑造出什么样的新城市格局?这是摆在现在和未来的问题,同时也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新形势下,京津冀必然会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第三个经济增长极。如何更好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是历史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新城市格局构想 在刚刚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京津冀城市群"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对于北京的发展,习近平指出,北京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在这些要求中,北京的"经济中心"概念不见了,而且要把一些产业功能分离出去,说明北京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作出经济方面、产业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的让步,这些正好暗合了天津的心意。天津要成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甚至是北方的经济中心。而河北长期属于北京、天津的"灯下黑"区域,经济状况明显不如北京、天津,甚至还有很多贫困地区。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的责任是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和提高建设水平,建设与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次级中心城市、大城市、中小卫星城市,一方面提高本地人口的吸纳能力,一方面形成对京津人口的反磁力。 最近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及新兴中心城市多点支撑作用。 城市功能重新划分 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步伐,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改革开放以来,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京津冀也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他指出,中国的三大城市群占全国GDP的比重只有40%左右,远远低于日本三大都市群和美国三大都市群,中国大城市群、大都市群都有扩大空间。京津冀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整个沿海经济中将与长三角、珠三角处于同等重要位置。 京津冀城市功能划分,按照"8+2"的模式来制定,地域范围覆盖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和承德8个地市。区域发展专家、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介绍,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做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框架的基本提法是"双城四带"。"双城"即北京、天津。"四带"也就是四个轴,即北京—天津、北京—石家庄、北京—唐山—秦皇岛、曹妃甸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黄骅这四条轴线。在魏后凯看来,河北未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将产生几个经济副中心,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将成为京津双核之外的经济副中心城市。 其中,保定市作为畿辅节点城市,利用地缘优势,谋划建设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业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做强产业支撑,以白洋淀科技城、京南现代产业基地、首都服务功能承接区为载体,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临空经济、现代物流等产业,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着力做优城市环境,按照国际化标准抓好城市建设管理,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对驻京外迁企事业单位的吸引力。 而廊坊市将充分发挥"京津走廊"区位优势,抓住京冀共建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的有利时机,以生态、智能、休闲、商务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与北京关联度高的产业,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此外,石家庄围绕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唐山围绕建成东北部副中心城市,加强与京津功能分工和配套协作,带动冀中南、冀东两翼发展。充分发挥张家口、承德的生态优势和秦皇岛的滨海资源优势,打造服务首都的特色功能城市。同时提升邯郸在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发挥沧州沿海港城作用,增强邢台、衡水规模实力,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节点城市。 在京津冀一体化城市格局规划时,不妨反观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进程,现在这些地区已经具有了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说过,一体化并不是等同化、同质化和一城化。一体化的关键是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体制环境。 财经专栏作家童大焕在阐述城市化时表示,城市化就是人口和资源的聚集化带来知识、创造效率的"核聚变",以及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大节约。市场规律最终结算的京津冀一体化绝非资源与人口的分散化和区域的扁平化,而是打破人口与资源流动阻碍的集聚化。预计今年6月份,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具体规划将出台,届时京津冀城市新格局雏形将显现,这一规划带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一系列改变值得期待。 热投资的冷思考 在京津冀未来新城市格局定格之前,哪些行业将有巨大的投资利好呢?银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表示,京津冀一体化首先带来的是低价变化。在北京相关产业的迁移过程中,由于周边地区会承接一些新的商业用途,土地用途发生变化,低价也会发生改变,土地会升值,相关的地产板块会受益。另外,在京津冀一体化概念中提到了环保,这会给钢铁、水泥等板块带来利好,产业面临搬迁和转移,会给这些公司带来低价和设备补偿,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利好。 民生证券发布报告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后,后续政策将迅速跟进,有四类机会值得关注:一是去产能带来的部分产业局部供需逆转,在华北地区大量清理水泥企业的背景下,华北地区的水泥产能将显著收缩,这无疑利好华北地区的水泥概念股;二是机构转移承接带来的机会,主要包括规划建设及区域概念股,其中河北承接地域的可能性更为广泛;三是环境污染治理带来的机会,主要涉及大气和水治理概念;四是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带来的机会,主要涉及京津冀地区港口。 尽管京津冀一体化的政策利好正引来新一轮的投资躁动,但是我们不能忘了8年前折戟响螺湾的惨痛教训。8年前,在距离北京160公里外的天津滨海响螺湾商务区,上演着凶猛的投资热潮。那里曾一度被称作"中国未来的曼哈顿",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大口号下,3.2公里的盐碱地上半年内吸引的直接投资超过300亿元。8年内政府财政投下超过600亿元资金,而原定建设时间表却一再推迟。多数项目或半途停工或封盘,数个计划投资超30亿元的项目在挖坑后即停工。蒙上厚厚灰尘的摩天大楼间,即使白天也人烟稀少,宛如鬼城。 而今在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利好的情况下,投资躁动再起。但是历史的经验是,以计划式的政府推动,通过政策红利、财政猛药刺激巨量投资,而不顾市场容量的造城模式是经不住风险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