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用大数据评价课堂教学好经不能念歪了


  在武汉鲁巷实验小学,学生上课前先扫脸,用于后台建模及开课后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大数据帮助跟踪、管理师生的行为举止。据介绍,扫脸的目的在于通过大数据生成测评报告,跟踪和管理师生的行为举止,用数据驱动课堂、诊断教学行为,让课堂问题可视化、清晰化,让课后干预更准确。(4月4日长江日报)
  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为教育教学服务,对课堂和师生进行评价,这是很有必要的尝试。但是我认为,利用大数据评价课堂和师生,"经"虽好,但不能被念歪。否则,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无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反而会成为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一方面,要防止监控成为监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课堂的监测与监管,观察师生的课堂行为,生成大数据,形成测评报告,固然有利于师生规范课堂行为,但要防止监控成为监视,即把捕捉到的不良行为作为教育学生和批评老师的"呈堂证供"。如果把信息技术的功能窄化为监视,那么其将成为课堂紧张氛围的催化剂。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既不能专注于教学和学习,也不能轻松地教学、愉快地学习,如此,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要防止干预成为干涉。该校扫脸的目的在于通过大数据生成测评报告,跟踪和管理师生的行为举止,用数据驱动课堂、诊断教学行为,让课堂问题可视化、清晰化,让课后干预更准确。但是要防止干预成为干涉,将课堂问题放大化、严重化。即便是课后干预,也要把握好方向和分寸,重在探讨和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重在分析问题形成的根源,而不是揪住师生的问题不放,对师生进行指责,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虽然具有规律性,但课堂教学应该提倡百花齐放,不应模式化。可是在现实中,"好为人师"的管理者在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时,往往只求"同",不存"异",把不符合己见的教学环节、处理方式等都视作问题,要求老师跟着自己学。利用大数据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如果管理者也"好为人师",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干涉过多,将会禁锢老师的创新思维,不利于老师的个性化成长,也不利于老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百花齐放。
网站目录投稿:听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