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小学数学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项互动的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且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润滑剂"。创造一个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自我发现,发挥潜能,使思维异常的活跃,启迪学生创新的灵感,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8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8根小棒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学生动手操作,很快学会了8的组成。这时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你能把8根小棒分成3堆吗?试试看,你有几种分法。同桌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8可以分成3、2、3" ……一张张稚气的小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俨然他们就是探索者、发现者。这时,我并不满足,接着问:"8根小棒还可以分成几堆,最多可以分成几堆?"学生的情绪再一次出现高潮,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探索新知识,不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机,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尽量将抽象,枯燥的提问富于情感色彩,使其直观、生动、贴近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内驱力,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够形象理解题意,创造性的思考,判断,正确地进行计算。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在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动画、活动、故事游戏、操作、谜语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起立并原地踏步走,老师喊"一二一,一二一……"让学生随着喊"一二一,一二一……",喊一会儿后问学生:"如果不让你们停,这样一直喊下去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说:"一二一这句口令会不断的重复。"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后,说:"实际生活中的这种规律在数学中也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具有这种规律的数—循环小数"。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求知。 三、运用赏识激励教学策略,提高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尤其如此。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教师要满腔热情地予以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聪明!"、"你真能干,继续努力!"、"你说的真好,棒极了!"、"试试看,不要紧"、"你能行,慢慢来"、"谁来当一名小老师"、"你真棒,请继续"等等加以激励,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和谐的氛围,从而更大胆的探索来提高创新意识。 四、精选思维材料,拓展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以已有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不同事物的特点为依据,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抓住共同点,区别不同处,综合运用,向纵深发展,形成新的结论,运用新的规律解答新的问题。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课后思考题出示了43*(30-3)和43*30-43*3两式大小的比较题目,学生计算后得出结果相同。我启发诱导学生把这一题同乘法分配率进行比较,同学们找出了相同点和不同点,大胆地创新思考,总结出了一个新的乘法定律:两个数相减的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的积相减。这样使教材的内容得到了延伸,学生创造性地发现了新规律,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既对乘法分配律加深了理解,又使其在应用上得到推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了竟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后,老师启发谈话:"今天,同学们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个同学手中事先准备一张平行四边形纸板),动手用剪、拼的方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创造思维的过程物化,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学生只有通过动手,才能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这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给予人人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课堂上就会时而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沉思,时而有"百舸争流千帆竞"的合作,时而有"一花引来百花香"的联想与猜测,时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与创造,学生自始至终能兴趣盎然地投入,朝气蓬勃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