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快乐数学教学应是我们数学教师首先确立的教学理念。也应是学生开阔视野、培养数学素养、净化精神感情的一个前提。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数学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成为展示独特个性的舞台,达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快乐每一天,也就应该快乐每节数学课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课型的设计者。要使课堂快乐,激发学生兴趣,把他们带入最有生气、最有情趣的数学艺术活动中,在这方面,我做过些许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数学;快乐教学 一、认识数学内涵,让学生理解数学,享受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②把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演算解答,得到数学解;③把数学解具体化,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在传统数学观念中,都认为数学就是大量的运算,冗长的公式推导,繁琐的定理证明,而忽略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含义和内在价值。因此,在这种观念占主导的当前教学中,教师没有锻炼学生把实际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把数学结论生活化的能力,学生不能自觉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有用性,从而让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让学生认清数学的内涵,让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让他们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二、从师生关系入手,打造最适宜学生数学学习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数学课堂的引导者。因此,当学生的回答不完美时,教师应该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使枯燥的数学教学过程更轻松。合理安排教学中师生的"双边互动"是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的有效保障,教学实质上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中实现了"和谐共振",师生关系也在这一"双边"互动中得以加强。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合理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接触,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三、创设趣味课堂,让学生体验数学真有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创设趣味课堂,正是快乐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1、竞赛激趣,满足学生好胜心理。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利用这一心理特征,课堂上跟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设计各种趣味竞赛。如解题竞赛、问题抢答竞赛、抽签编题竞赛等。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可用抢答竞赛法引入课题:老师给出①、103×97=②、6×7=话刚落音就有学生站起来抢答道:①等于9991,②等于48。正当学生们还在惊讶之时,提出你也想这样快速地学会计算这些题目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2、游戏激趣,满足学生爱玩特性。把游戏引进课堂,寓教于游戏之中,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如在有理数运算教学中进行"算24点游戏";在代数式的值教学中用老师猜你心中所想的数的游戏引入课题。 3、故事引趣,满足学生好奇心理。在科学记数法教学中给学生讲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提出"1后面100个零"这个大数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尝试读、写这个数,当学生感到读、写困难时,给出一种易于读、写的记数方法,来引入科学计数法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合作学习,乐于探究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景,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著名合作学习理论家约翰逊等人指出:合作学习是三种学习情景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景。因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而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的问题情景中去。如,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后,要求学生探究其过程,让学生分组研究有哪些方法可验证,学生们各说纷纭,有的量,有的想,一会儿就想出好几种验证方法,而且各自主动介绍所用方法的道理。讲的学生很认真,有讲解,有操作;听的学生很用心,有验证,有质疑。就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很快地掌握了其中的思维方法,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才能,发挥自己创造性的场所。 五、重视课堂,提高效率 让学生做主体,这句话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一个不会思、不会学,习惯于让教师牵着走的学生,即使给他时间,给他机会,也做不了学习的主人,成不了主体。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决不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学,去讨论就可以大功告成了。而是关键看教师的"导学"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应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即教师要改变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方式,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会他们的背景和基础,顺着学生的思路和经验,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学习导航。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自学,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并及时表扬赞赏学生,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思想和认识潜能的实践者,而教学过程本身是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认识过程,这一过程是教师无法代替的。 总之,数学新课标上这样说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既要阐述理论也要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借助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从而消除学生对数学恐惧和厌恶心理。 参考文献 [1] G.波利亚.数学与猜想——数学中的归纳与类比[M].科学出版社,2001,7. [2] 周海芳.例谈类比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2001(4). [3] 苏立志.2005.浅谈概念教学的若干环节.中学数学教与学编辑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