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随笔写下文字,现在看来更多是自我释压,照录旧文最大意义除了敝帚自珍,系统整理,若有启发也算幸事尔。 从国庆节开始,我"每天一涂",写明人家庭教育智慧三字经, NLP十二条假设与前提,十条心理咨询理念,发到微信监督自我,至今已21天。 人是因果动物。事情发生了,我们常常会问为什么,比如我"每天一涂"发微信朋友圈,有人点赞有人回复还有人好奇,隐含其中的其实疑惑"为什么""为了什么"。对我来说,表面原因就是觉得这些文字超级好,训练思维,写着好玩。直接原因是受到简单事情重复做的启发,体会乐趣。间接原因有意识锻炼意志,自我求证坚持的力量,都说21天养成习惯,3个月训练特质,我就来个连续100天吧。还有深层原因嘛,要找当然有,比如刷刷存在感,提升内涵感,寻找自信感,验证信念感,充实希望感等等。 可见,聚焦寻找原因的话,会找出很多,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思维特点,或者叫思维误区,我们认为的原因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寻找出来的! 学习心理咨询后,对很多事情有了更好的思维认识。比如,大学那位王阿姨家的双胞胎高三孩子不学习,逃课,对电脑游戏痴迷成瘾,你老妈同学家的儿子逃课恋爱不回家,如果请教教育专家,一般是分析原因,包括缺少自控力,家长放松管理,学习态度不端正,亲子关系不好等等,然后给予很多建议。换成心理咨询专家呢,会进行需要与动机分析,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需要满足什么,这样满足了什么,之后会要求家长自己思考,不会直接给出建议。 再比如,一个人走到三岔路口问路,有人会告诉右拐走大路好走,另一人会建议左拐走小路路程短,还有人会反问"你出来的目的是什么",无疑最后的指路人就类似心理咨询师。"为什么"是常规思维,是"因果思维",试图通过找出原因,给出完美答案,这对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是有用的,对于人的思维问题就不是这样简单了,毕竟人最不缺少的就是懂一大堆道理找一大堆理由。因此面对好多事情,我们可以试着转换思维,变"因果思维"为"果因思维",不是"因为~结果~",更多是"由于结果是~因此原因是~",明白是先有了结果才去寻找的原因,这些原因都是找出来的! 心理学"孕妇效应"指出,怀孕女士会发现大街上怀孕的人特别多。当年买车前后,我总留意街头车辆,发现上海大众车子很多,甚至明锐品牌也不少,其实这就是选择性看见,也是"孕妇效应",因为关注从而留意。生活中我们自以为是根据论据推理出结论,其实很多都是先有了结论再选择性发现或挑选论据,合我意者留不合我意者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说这些,是想说,思维方式很重要,慎用因果思维模式,明白"直线思维"误导人。 当然现在的议论文写作,就是先明确观点思想,再寻找有利的证据材料,通过论证方式完成说理推理过程,本质就是先有结论再找论据,先有定论再去说服别人。写文章必须按照写作规则合理运用因果思维,实际生活则复杂有趣的多,"一根筋思维"会碰壁的。同时也说明个人的三观理念信仰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无意间都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 因此,遇事少问"为什么",多问"为了什么",前者以原因为导向,指向过去,容易沉溺过去式,只是表面思考,追求的是原因解释;后者以目标为导向,指向未来,激励自己警醒,寻找核心逻辑,属于深层思考,追求的是预期结果。想起你前段时间,那次骑车远行,再弃车跑步,酣畅淋漓,我想你也自有体会,如果交流则少问为什么,而是多思考为了什么。 非要问我为什么"一天一涂",有趣呗。如果问"一天一涂"为了什么,答案则要思考更多更深刻。这就是提问的力量,也是催眠的力量,更是思维方式的力量。 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