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爱留守儿童心灵帮扶尤为重要


  今年1月,一张云南鲁甸"冰花男孩"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引发社会公众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两会期间,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表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还存在诸如家庭监护意识有待提高、基层儿童工作力量不足、关爱服务经费缺乏等问题。要切实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之所以称之为"留守",关键在于家庭成员的监护缺失。他们的父母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外出打工,导致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无人看管或由老人照顾。要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当然要强化家庭监护主体的责任意识,引导打工的父母多关爱自己的孩子,在此基础上动员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儿童。在众多社会力量中,学校也应有所作为,因为留守儿童待在学校里的时间最长,学校虽然对他们没有监护责任,但有教育和管理的责任,理应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主导力量。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要充分重视自身的教育和引导功能,营造家园式的教育环境,在留守儿童的帮扶、关心和指导等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要摸清本校留守儿童的底子。学校要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联系卡上要写明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以便学生本人或老师及时与监护人取得联系。同时,学校还要摸清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为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保障。
  二是学校要为留守儿童构建有效的帮扶机制。要积极动员家长志愿者、本校教师等力量广泛开展对留守儿童的"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寻找一位"代理妈妈"或"代理爸爸"。结对帮扶的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对于在学校寄宿的留守儿童,班主任老师要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其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非寄宿的留守儿童,教师也要定期进行家访,与临时监护人及时沟通,反馈儿童在家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思想工作。
  三是学校要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更加注重因材施教。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或亲戚看护,因而经常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忧虑、失望、任性、自私等。有些留守儿童生活无规律,生活习惯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厌学情绪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更不能对其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而要对他们高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学校要重点照顾,必要时要为其寻求心理援助。
  四是学校要体现人文关怀,让留守儿童享受家的温暖。有留守儿童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弥补因亲情缺失对其人格造成的不利影响。学校要定期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让留守学生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我县一处小学利用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游泰山""逛曲阜"活动,同时定期组织"爱心生日"活动,全班师生一起为留守儿童庆祝生日。这些活动的开展,使留守儿童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增强了学习、生活的信心和成长的快乐。
  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关爱,更需要学校的关注和呵护。民政部制定的2018年关爱留守儿童的五大措施,目的是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更能彰显出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学校对留守儿童多一份爱心,教师多一份温暖,就能让他们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从而成为一个个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网站目录投稿: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