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掐灭学生校园欺凌念头比事后治理更有效


  近年来,中小学生欺凌事件屡见报端,引发社会关注。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提出三点建议,希望以此有效预防和依法处置这一问题。一是对校园"欺凌"展开详细定义;二是设置两级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一为校级,二为县区级或市级;三是建议在相关法案中,完善对未成年人进行惩罚的措施和程序,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强法律威慑力。
  去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对预防学生欺凌事件和事后处置等问题给出了明确规定,这对于综合治理校园欺凌事件可以说是有章可循了。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往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把欺凌的念头扼杀在摇篮中,学生欺凌事件才能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学校只有把立德树人作为己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扣好道德修养的"第一粒扣子",才有可能达到遏制校园欺凌的目的。
  学生犯错,在所难免。有人说,教室就是学生犯错的地方,学生就是在犯错、纠错中不断成长的。因而,处理学生的过错就要有"妙招",否则会"满盘皆输",影响学生的人生走向。陶行知奖励打人的学生四颗糖、苏霍姆林斯基奖励摘花的女孩两朵玫瑰等都是教书育人的"妙招",都使犯错的学生意识到"扣子"扣错了,并心悦诚服地去纠正,这才是有效的教育。
  而当今许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教育方式往往过于简单、粗暴,缺乏具有艺术性的"妙招",因而教育效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粗暴的呵斥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轻描淡写的教育令学生看不到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导致学生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犯更为严重的错误。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学生没有坏的,坏学生都是被教坏的。"学生欺凌现象的出现,与教育不无关系。或许正是因为教育方式的"一着不慎",才使学生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因此,教育学生需要"妙招""奇招",以便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特别是对于犯错的学生,要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及时帮助其纠正扣错的"扣子"。
  此外,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变化。校园欺凌事件看似偶然,其实并非如此。许多欺凌事件发生之前,其主角的情绪和行为总会有些异常,只不过家长和老师由于粗心大意忽视了,错失了防止欺凌事件发生的最佳时机。
  有效的防范才能有高效的治理,因而,治理校园欺凌事件要在防范上下功夫。
网站目录投稿: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