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人民警察的心理素质


  摘 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民警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直接影响着执法活动的正常运行和干警队伍建设。警察工作具有危险性强、压力大等特点,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广大民警必须具备合格的心理素质。本文基于警察心理素质定义,摸清当前警察心理素质现状,找准提高民警心理素质的切入点,结合人民警察心理素质主要内容,分析影响民警心理素质的因素,以提出提高人民警察心理素质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人民警察;心理素质;策略
  一、人民警察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
  警察由于承担着惩罚和改造罪犯的重要职责,其心理素质状况的探讨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重视。因为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其队伍素质状况历来为政府及民众所关注。要求警察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包括抑邪匡正的情感,矢志不移的信念,刚毅顽强的意志,沉浮不惊的品格。警察的心理素质包括认知素质、情感素质、意志品质、人格品质等。而有学者对从事罪犯心理矫治的警察所应具有的心理素质,认为包括正确的认知、成熟稳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娴熟的技能、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 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必须心理健康,有较强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具备过关的基本心理素质。
  (一)基本心理素质
  警察基本心理素质指的是除以上三种心理素质外的带有基础性的心理素质。具体来说,警察基本心理素质主要包括: ①警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为一般逻辑推理能力和特殊逻辑推理能力两类;②警察的记忆力,分为街景记忆、人像记忆、数字记忆;③警察的反应速度,分常态下的反应度和危机时刻的反应速度; ④警察的个性心理。
  (二)心理压力承受能力
  心理压力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学习能力一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提高人民警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人民警察的压力主要源于以源于社会的、工作岗位的、家庭的、民警自身的压力。
  (三)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人民警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影响民警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与消极榜样; ②案件中的各种诱因;③公安机关内部的不良风气; ④民警自身的缺点。
  (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警察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警察保持心理健康就应该没有明显的心理上的障碍或异常,心理发育正常;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保持统一的人格;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化良好。
  二、当前干警心理素质现状
  (一)内在心理问题
  (1)疲劳心理。主要表现在:干警工作长期超负荷运转,工作繁多且时间长,而且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健全完善,依法、文明、科学管理罪犯的要求提高,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干警的工作压力加大。干警长期超负荷劳动,尤其是在重要节假日以及重大活动大事件期间要保证监内外高度戒备,休息得不到完全保障,从早忙到晚,物质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匮乏,精神压力无宣泄之处。长年累月的精神压力积累,使部分民警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在工作中会注意力涣散,丧失警惕和鉴别力。
  (2)厌倦心理。主要表现在:不少民警由于长时间工作在压抑、封闭的环境里,或者由于多次没有被提拔重用,在心理上就容易產生厌倦、懈怠,工作就会缺乏必要的动力,表现出易怒、消极,缺乏情感投入,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发生冲突,消极对待工作职责。民警一旦失去工作动力,在工作中就会"无为",就会对罪犯违规装作看不到,就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能主动、自觉地开展工作,放纵罪犯,罪犯违规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
  (3)内疚心理。主要表现在:民警整天忙于工作,占去了许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节假日又是场所安全防护期,影响了与家属子女的正常交流,造成对父母、夫妻间感情沟通欠缺、照顾不够以及对孩子疏于管教的境地,如:家人生病无暇照顾、家中事务无暇顾及、孩子学习无暇督导和孩子成长无暇监护等,甚至还可能将工作中因不顺心和精神压力等带来的烦躁莫名发泄到家人身上。久而久之,在内心不断产生出对家人的强烈自责感和内疚感。
  (二)外在行为表现
  (1)工作表现。人民警察工作风险高、压力大,环境相对封闭,接触社会阴暗面多,加之警力紧张,长期超负荷工作,反映到工作中表现为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厌倦反感、应付了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政治上不坚定、失去理想、对事业冷漠。
  (2)生活表现。个别人民警察在恃强性、敢为性方面表现为好强固执、武断,冒险敢为,有时可能粗心大意,忽视细节;在敏感性、独立性方面表现为感情用事、易冲动,自立自强,当机立断,不受社会舆论约束;在自律性方面表现为自律谨慎,但有时却太固执己见。
  三、影响警察心理素质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由于受固有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对人民警察存有偏见。在改革开放、百业兴旺的今天,绝大多数人都在努力追求现实的物质利益,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人民警察容易将自身辛苦又清苦的处境与社会上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进行对比,从而因为强烈的反差导致心理的不平衡。
  (二)职业因素
  工作具有特殊性,负荷过度是很多民警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民警心理训练不到位,导致了民警心理障碍调整不及时。从当前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看,加强民警心理素质训练,还没有引起各级监狱机关的足够重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训练内容不到位,二是师资力量达不到标准和要求,三是缺乏深入地调查研究,致使民警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调整,负面结果渗透到了工作中,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三)个人因素
  每个警察的工作生活压力不一样,由此在面对日常工作时,产生的抵触情绪是不一样的,所以应当应对不同的因素来解决警察的心理问题,能让人民警察在日常工作中尽量少的掺入个人因素,从而能公正的进行执法。
  四、提高人民警察心理素质的策略
  (一)完善警察交流机制
  警察所从事的工作环境较封闭,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这(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泄和调整,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形成心理疾病,妨碍履行职责,妨碍公正执法。针对警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成立专门的谈活机构,聘请专业人员作为心理缓解疏导员,缓解和疏导监狱警察积压的心理问题,并建立跟踪回访机制,帮助他们及时排除和化解矛盾,保证警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
  (二)改善工作环境和丰富文体活动
  由于人事制度的不科学和对警察职工文体活动的重视不够,长期在一线工作的警察,在学习、参观、娱乐等方面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心理问题的恶性循环。在人事制度上完善交流、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对退休金的计发上提高一个档次、统一为警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构建友邻共建单位,解决年青警察的婚姻问题和安排警察外出参观学习,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三)做好对警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工作
  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是工作的基础,是警察忠实履行职责的保证。应该定期举办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讲座,采取模拟、交谈、训导、疏通等办法,对监狱警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培养监狱警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性格。同时,设置和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员,其主要任务是帮助警察处理好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婚姻恋爱、社会适应、学习考试、个人发展、生活琐事等问题,帮助警察在心理上"减压减负",以此来提高警察在危机环境、突发事件中的心理稳定、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消除烦恼挫折及情感困扰,防止意外事态发生。
  (四)完善自我心理干预机制,提高警察个体心理素质
  警察在提高个人修养的同时,还应逐步养成乐观豁达开朗的个性,才能正确处理协调好来自工作、学习、生活中各方面的问题。在面对矛盾冲突时及时找准失衡点加以调整,尽量化解压力,时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遇到苦恼、愤怒的事情时,要正确对待,冷静分析思考,并及时找相关部门和知心朋友倾诉。
  五、总结
  现阶段进入了体制改革和战略布局调整的关键时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警察队伍,充分发挥警察职能,完成国家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和使命,为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人民警擦的心理素质对有效地维护人民警察的身心健康,加强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提升人民警察队伍的执法效率。总之,人民警察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功能性,就让我们行动起来,重视心理卫生,关心心理健康,为创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人民警察队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何丽丽.积极心理学在干警培训工作中的实践性研究.《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
  [2]孙国红..如何调节监狱民警心理问题.《法制博览》,2012年.
  作者简介:
  王嶼鹤(1991.5~ ),男,辽宁沈阳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侦查学。
网站目录投稿:访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