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到底是什么样子?很多人受到影视剧的影响,以为太监都是一种奸邪小人,不断地蛊惑皇帝做出一些危害国家的事情,或者就是像明朝时期的东西厂那样,都是武功非常高的,随便一挥手就能杀人于无形。但其实,这都是人们对于太监的误解或者一知半解所造成的,历史上真实的太监到底什么样?明朝太监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谈到太监,多数人立马会想到《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魏忠贤、曹吉祥……反正不是满目狰狞,就是心理阴暗,绝对不是什么好人。但有人想过吗?任何群体里都有好人和坏人,太监里就没有杰出的人才和好人吗?还有一个更加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就是,明朝的皇帝个个都是笨蛋吗?能统治整个帝国多年,其情商和智商,难道还不如现在的某些网友吗?难道他们就不清楚太监的行为吗?是历代皇帝都是傻子?还是太监被后人给丑化和扭曲了?答案就在下面我们的论述里。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就在上朝的路上立下一块显赫的铁碑,明确告诉子孙后辈,有太监敢干政者直接弄死。但仅仅到了朱棣年间,这个规矩就彻底被打破了。在永乐时期,太监不但可以直接参与国家大事,最后还建立了东厂和司礼监。东厂就不用说了,是特务里的特务,可谓名传千古,遗臭万年。而司礼监,更是直接掌握军权,到后期发展到比兵部还牛。 所有地方藩镇的驻军,业务总监都是太监,而且他们有直接上书朝廷的权力。朱棣之所以违背老爹的命令,重用太监,也有他自己的苦衷。一是因为这哥们继承问题有点特殊,俗称造反。虽然成功之后,他血腥了朝廷内的保皇派,但心里还有个坎,就是看谁都不放心。而在他创业过程中,有不少太监给他出了大力。有著名的大太监郑和,还有一些京城宫里的内应。这些人,都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老大出谋划策。等公司上市了,自然朱棣不会亏待他们,那就分股份吧。像郑和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也是太监里的佼佼者。 太监之所以能受到皇帝的重用,无非就两个字。一,他们好用。二,他们代表着皇帝的利益。为什么说他们好用?和传统士大夫们相比,太监素质更低,没有那么多儒学熏陶。他们的目的就是完成皇帝交待下来的事情,至于什么手段,那根本不重要。而且这些人也没后人,顾头不顾腚,别人怎么骂无所谓,皇上开心就好了。 说他们代表皇帝的利益,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太监干政引起国乱的事件,作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拥有着全国最精英的团队,如果真的没有三把刷子,他连一天的皇帝也干不了,因为那个位置太讨人喜爱了。太监做的那些个事,你真当皇帝不知道吗?说白了,和做买卖一样,就是看那头更挣钱。就像和珅一样,他再贪,无非就乾隆的一个狗腿子儿子,弄死他和弄死一个蚂蚁一样。明末的魏忠贤,不就是例子?别看那么牛,新上任一个毛头小子,说让他死,他就得死,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话说回来,如果魏忠贤还活着,大明还有一丝希望。东林党和魏家帮比,比他们更黑,更烂,也更没用。 这些观点,如果还不够颠覆你以前对太监的看法,还有更雷人的,那就是太监在某种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和工业的推动者。为了给皇帝弄更多的钱,也为自己能从中吃点残羹剩饭。太监是想尽办法给皇上折腾钱。对内,有皇庄(皇家的私人土地,其收入不进入国库,而是皇帝的私人腰包),有矿产(这个古今都一样,最富有的行业,皇家几乎垄断),还有皇商(钱庄、当铺等暴利行业)。对外,有口岸和国际贸易。其中,我们的郑和同学在这方面的成绩就不错。 为了赚更多的钱,就要组织更多的人,这就有了大型工厂的。无论造船,还是纺织厂,规模都是上万人的,这也就是有很多学者说明朝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开端。而且,这些个太监为了扩大成果,还不断扩张其海外业务。为了订单,他们会亲自和外商谈判,购置最新的设备。不仅仅只是民用,军需也有很多是国际贸易过来的。明朝发达的火炮事业,就和繁荣的国际交流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红夷大炮,还是勃朗宁(火枪的一种),都大大刺激了明朝的工业化进程,这期间,太监就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更加搞笑的是,太监这个群体虽然坏事没少干,但好事也没少干。因为他们是皇上的直属势力,不像传统的儒家官员那样,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要考虑各方的利益。比如,修黄河这件事,如果让传统官员去做。不但一万两银子用不到工地上一半,而且还会拖拖拉拉,反正到谁那里都要吃一勺子。但太监来了,就省事了,他只代表皇帝,谁敢作死,来啊。 这也是明朝历代皇帝重用太监的原因之一,就是效率高。比如收税,明朝太大,有些地方难免会出现点问题,这时税收就难了。地方上搞不定,就让太监去。到那里先抓当官的,杀一个,扶一个。谁搞不好,整谁。没粮,交地,没地,交牛,没牛,呦,你们家二丫也不错……至于太监在下面弄的那三核桃两枣,你真当上面眼瞎吗? 综上所述,太监和士大夫都是服务皇权的狗腿子。而为什么太监被后人骂的要死,东林党之徒居然成了白莲花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书是谁写的?太监虽然在当时很牛,但写史书的还是文人士大夫。在生前斗不过你们没事,你就拽吧,威风吧。死后,看我不骂死你们这帮死太监。而在现实的利益面前,那些官就真的比太监好吗?当我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时,总能找出让我们惊讶的东西。对此,读者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