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是我国传统表演艺术,它通过舞蹈者的肢体动作将生活美展现在舞台上。舞蹈表演的艺术特点包括两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与形神兼备。现如今,高职舞蹈专业学生表演艺术的培养存在几点问题:精英教育模式和传統人才培养模式相抵触;课堂表演和舞台训练背道而驰。对此,高职院校应增加与企业合作的次数,融合精英教育模式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优秀的舞蹈表演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舞蹈专业;表演艺术;培养 一、舞蹈表演艺术概述 1.含义 舞蹈艺术的创新性非常强,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生活阶层、民族风俗无关,在有的国家,男女老少只要听乐器声音都能随着音乐载歌载舞。从古至今,舞蹈的定义有很多种,如"舞蹈是展现人体动作的艺术美";"舞蹈是流动的壁画与雕塑"。 舞蹈表演艺术与绘画和摄影不同,绘画摄影是艺术家用笔和相机把人和自然完美的展现出来,艺术家的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要强,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舞蹈艺术属于一项表演艺术,是通过艺术家来创造美,所以它并不是静止的画面。舞蹈表演艺术和声乐、曲艺不同,声乐、曲艺要艺术家表演出来,而舞蹈表演艺术是通过肢体动作展现生活美。所以舞蹈表演艺术属于独立艺术,与自身特点相同。 2.舞蹈表演艺术特征 (1)舞蹈表演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舞蹈表演艺术和其他艺术不同,属于一项二度创作艺术,其他艺术是将自然美呈现出来,舞蹈表演艺术是把生活美呈现在舞台上。其艺术创新起源于生活,如果与生活分离那就没有任何意义,无法吸引观众,使观众身临其境。所以,表演人员必须融入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模仿是表演人员学习的前提,如果缺乏生活经验是不能投入情感模仿的,另外舞蹈表演艺术高于生活,不是简单的模仿,如果是简单模仿,就不能叫做艺术,生活本就是艺术,简单模仿就是照搬原始模样,不能称之为艺术。所以,表演者在进行舞蹈表演时需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和生活,将艺术完美的呈现。 (2)形神兼备。形体动作是舞蹈表演艺术传播的核心媒介,如果不加入任何情感的舞蹈不能叫做舞蹈表演艺术。毋庸置疑,舞蹈表演的前提条件是形体动作,所以,表演人员要熟练掌握基本功,借助外部形体动作来吸引观众,使观众身临其境。 二、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学生表演艺术培养问题 1.精英教育模式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抵触 高职舞蹈专业培养的艺术人才必须是创新型、实践型、全能型人才。基于此,就要借助精英教育模式来完成,培养符合标准的艺术家。精英教育模式事先挑选人才,符合要求后才可进一步培养,对此在挑选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另外,精英教育模式的教师其专业性一定要强,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舞蹈表演艺术家。所以,舞蹈表演艺术培养过程是非常繁琐的,需要认真、细致的完成。如果精英教育模式面对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时,就会相抵触。"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表演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强调综合能力"是高职舞蹈专业课程的教育目标,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方位展现专业教育的应用价值,加大肢体协调性训练力度,加强学生的基本功,提高舞台人物形象塑造能力与表演能力。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培育出优秀的舞蹈表演艺术家,无法挑选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渐渐增多,然而在高等教育中地位较低,学生数量少,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校发展。很多人都想在本科院校上学,所以高职院校是他们的第二选择,导致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稍差。另外,舞蹈专业教师相对稀少,因为资金待遇和社会地位问题,使得很多老师不愿在高职院校授课,使得学校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无法推广精英教育模式。 2.课堂表演和舞台训练背道而驰 培养舞蹈专业学生,基本功要扎实,只有学好基本功才能展开深入训练,从而将艺术美呈现在舞台上。此外,光靠在台下训练没有舞台上的实践也是不行的,从另一角度来讲,舞台训练也非常重要。真实的情感演出是在台下所没有的,表演人员在登台的瞬间是非常紧张的,在不断的跟观众互动过程中,他们之间会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吸引观众,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高职舞蹈专业学生在表演艺术的培养和舞台训练上有一丝的限制性。课堂实践练习时间少,肢体动作是舞蹈表演的重点,一味的学习理论是无法领会其中的精髓,需要不停实践。因为课时较少,再有学生还要学习其他科目,占据了课时,减少了学生的实践时间。课堂表演和舞台训练背道而驰,致使学生无法吸取舞台经验。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舞蹈专业学生表演艺术的培养 1.增加校企合作次数 校企合作是积累舞台经验、培养表演艺术的最佳方法,企业可以是剧院、歌舞团,增加校企合作次数,可以帮助学生搭建社会舞台,展现学生的风采,积攒更多的舞台经验,提高表演技能。产指的是服务、生产和管理对艺术人才提出的要求,包括职业教育方向,学科和专业配置构建方向。学指的是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优化,是高职教育的根基。研指的是艺术创造,激励校内研究机构引荐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和学生,并且加入到产学研究团队,展开艺术创作,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高职院校应主动聘请专业人士来校参观,观看学生们的舞蹈表演,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2.创造实践机会 舞蹈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舞蹈表演是给观众带来愉悦感的,在演出环节多和观众互动,切身感受观众的情感,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心灵上的交流是要求表演者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台下联系和台上实践的效果反差非常大,给表演人员呈现的舞台视觉也有所不同,直接影响他们的心情和行为动作。对此,高职院校应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这种机会源自于课堂学习、学校活动以及校企合作等。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打破学和练分离的现象,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联系和表演教学内容,学生、老师即是观众也是表演者。 3.找寻精英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平衡点 高职院校的培养是建立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以服务为目标,展开精英教育。高职院校必须克服所有难题为舞蹈专业学生提供精英教育,与此同时,为其他专业人才培育传统大众教育,从而符合不同阶层的人才要求。产学研究推动了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发展进程,找寻精英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平衡点。另外,在走出去环节想,多多吸取经验,完善学习内容,形成良性循环。舞蹈表演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一旦挣脱了生活就是一盘散沙,无法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使观众身临其境。所以,表演人员必须融入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调节精英模式和传统模式的距离,让其生活经历相似,这点正是高职生最缺乏的,与社会的交流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机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应增加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次数,实施鼓励"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随时与企业保持联系,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的优秀人才。另外,高职舞蹈要做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采取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化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舞蹈表演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倩芸.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舞蹈专业学生表演艺术的培养[J].经济师,2015(5):125-126. [2]孙婷,高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17(4):21-26. [3]朱军.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社团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7(8):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