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边远山区民族小学语文教学受到更多多关注,受到教学资源、语言限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民族小学语文教学还面临很多问题。下面文章结合实际情况探讨边远山区民族小学语文教学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边远山区;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民族小学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推动了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但是,笔者通过参与一些山区小学语文听评课活动,发现部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依然低下,总体水平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一、对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是由最基本的对汉字的听说读写不断深入到文章阅读、写作、赏析的过程。在生活当中学习语文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对别人所说话的理解、压缩、转述,这些都是需要学习语文来培养的基本能力,所以说语文是承载着语言功能的基本学科。我们都知道家贫的出路唯有读书,要通过教育提升自己来改变未来,而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要想走出深山、走出贫困,就必须重视教育,汉语是我国的官方语言,因此,让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学好汉语,学好语文就显得极为重要。小学一年级语文目标是教会学生基本字的拼音、读写,学习汉字的发音的写法,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汉字和说普通话的技能。但是,在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惯用少数民族语言成为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最大难题。 二、边远山区民族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低 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并未重视教育资源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将其纳入课程教学当中,对其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缺乏汉语言教材,仅仅通过课本内容进行语文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2.2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不强 一些任课教师过于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将"渗透"和"潜移默化"变成了"始终关注",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和科学课。在课堂上,老师关注的是"是与非"的判断,不断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教材蕴含的答案,教学内容泛化,课堂上只是渲染一遍教材,寻找一个个标准答案,回答一个个教材中蕴含的问题。反而对课文的朗读、背诵以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字词句篇的运用训练明显不够。 2.3少数民族的语言障碍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没接触过汉语,在刚入学一年级这一阶段会难以摆脱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惯性思维,而少数民族的语言又与所要学习的汉语有相当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师也即将面临挑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教材是汉语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汉字读音进行良好的教学训练,这无疑是对教师对于拼音教学水平的一个检验。 三、边远山区民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升策略 3.1拓宽资源 語文教材是有限的,而语文学习的内容却是无限的。由于篇幅的限制,课本容纳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内涵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包括书本、挂图、生字卡片、图书、报刊等"图书教材",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视频等"视听教材",还有多媒体课件等"电子教材"与"网络教材"……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如此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能有意识地把目光投放到社会生活更广阔的空间,找准切入点,补充相关知识,充盈我们的语文课堂,丰富学生见闻,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一文时,由于学生对晋西北的恶劣环境不是很了解,老师就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材料,让学生对老人创造绿洲的艰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再对比老人创造的奇迹的图片,学生对老人绿化家园的情怀体会得更加深刻,对主题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了。 3.2因地制宜,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有些山区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山区学生多受地域的影响,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个性孤僻。诚然,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在新课改的今天,山区学生的课堂不再是那几十平方米的教室,他们拥有着新型的山区大课堂,所以山区小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仔细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转变了教学理念,从山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有动力大胆去创新,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就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将来也会展翅翱翔。而山区教师也会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与学生一同成长,逐渐变得成熟和充实。 3.3增加课堂趣味,提高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课堂生动有趣是让学生高效学习最强的推动力,尤其是对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他们总是对一切有趣的东西充满了想要去一探究竟的欲望,所以,想要提高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增加课堂的趣味。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讲授《我是中国人》这一课时可以采用自制的五星红旗来问学生是否认识五星红旗并且大声说出来,这就能有效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此外,联系生活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好方法,把所要学习的汉字在生活中找到对应,如:水、火、日、月等,不仅能更好地使学生对汉字了解,也养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4打造语用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从本质上看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即学生学习不围绕教师的分析,而是从自身的思考中强化理解与体验,在阅读中体会汉语的魅力。作为教师更应该成为指导者,立足于民族教育的根本,提醒学生时刻注重汉语的学习。例如在视频中,让学生倾听人物的对话与语言表达习惯,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探究式教育。必要时可以通过合作式学习,了解语用环境,掌握如何正确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达例如在学习到一些中国的古诗时,由于诗句的表达方式和手法更注重艺术性,对数民族的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内容转化为自身的母语,然后通过转换的方式,通过普通话来讲述诗句的内容,可以显著提升汉语的学习效率。 3.5重视对话方式指导,促进学生对话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师应提高学生们的倾听能力,不断优化倾听内容及教学方式,适当的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倾听练习,培养学生们的提问能力及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提问,给予学生鼓励、信任,减少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害怕问题提出无意义、害怕受到同学的嘲笑等原因导致的提问不自信、对话不自信等现象;教师可以在分析、阅读及思考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意识及思考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开展相应的分析、思考、讨论、表达等,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水平的提高。当然,我们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的有序性和合理性,使得对话质量得以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少数民族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存在些许问题,这就要教师做好基础拼音的教学,注重课堂的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语言限制提高学生汉语水平,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兰卡格玛,李福寿.新课程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7):120. [2]汤正强.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8):36. [3]任红娟.基于对话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