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关心、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关键词】教师;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教師工作面临着强度大、心理压力过大,实现自我健康发展艰难等问题,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刻不容缓。 一、促进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心理健康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条件,不健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各种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教师健康心理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中,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的重要条件。 2、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疾病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他们常常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环境,除了要应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负担外,还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等的人际关系,以及高负荷的脑力活动等。所以,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现实,不但影响到教学工作,还影响教师自身是否能够健康地生活。 3、教师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心理健康的教师善于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从而有利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民族素质和国家综合国力。 二、教师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做到客观刺激与主观反映保持一个平衡的、恰当的状态,能够做到内外协调统一,并且适应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相统一的系统。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的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关于其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很多不同看法,笔者比较赞同以下观点: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4)具有稳定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重视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三、如何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首先来看一看当下教师面临哪些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因职业压力而产生倦怠。教师工作的繁忙,身心疲倦过度,加重了教师的身体和心理的负担。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出现挫折感、价值失落感、情绪压抑、心情烦躁、感情脆弱、自卑等,这是典型的职业倦怠表现。长期的职业倦怠又会恶化教师身心健康,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职业生涯的心理适应问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既面临着其他职业遇到的一般困难,也有教师职业的特有危机。如知识的不适应、能力的不适应、工作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这些都会给教师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还有一点表现突出的就是焦虑水平偏高。教师一般都有强烈的自制力和自我约束力;过分追求完美而过分自我克制和自我关注;责任心过强,害怕自己出差错;对他人的评价十分敏感。 第三,校外人际交往问题。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大部分教师生活在学生的世界里,调查显示,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学生在一起的,与其他群体的联系较少。同时他们又扮演着多重角色,学生的教师、一家之长、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等,走出校园后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心理调节。因此在与人交往时,教师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应,例如回避与他人接触、对家人发脾气、不愿意倾听或接受他人的意见等。 第四,与学生的关系不和谐。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尽如人意,工作压力过大,使得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容易丧失耐性,甚至有时把学生当成自己宣泄情绪的对象,更有甚者还会体罚学生。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面对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以促进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现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希望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略有帮助: 第一,学校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有着重大影响。首先,要为老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促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和谐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学校的管理者也应该深入教师生活,了解教师的切实需求,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使教师获得更多归属感。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必要时可以给有需要的老师做相关的心理辅导。 第二,教师的自我调试是其心理健康的核心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多,使得广大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会悦纳自我、赏识自我,学会接受和理解自身角色扮演中出现的缺陷并不断完善,这样教师才会在遇到挫折时,做到不妄自非薄,不迁怒他人,并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其次,教师应该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心态,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来放松自己,消除疲劳、稳定情绪,比如打球、游泳等。再次,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身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使命,关系着孩子们的未来,所以更应学会自我内心的调整,以一种乐观、健康的心态去工作,去面对自己的学生。 第三,强化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师范院校中应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或讲座,使师范生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常识,提高他们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能力,塑造其健全人格。其次,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渐进的过程,在职继续教育培训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在职培训除了要有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内容外,心理保健知识也应纳入其中,构成一个系统教育过程。改革教育模式,使学生学有所成,减轻教师的升学压力和心理负荷。政府还应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避免他们的身心受到恶意的伤害。同事之间信息共享,工作上相互帮助,情感上相互支持,从而降低压力水平,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国家整体教育的质量,不管是教师本身,还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并付出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 [2]吴思孝.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J].教育探索2003(5) [3]俞国良,宋振韶.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徐华.现代教师心理健康途径浅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J]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