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摘 要:时代革新永不止步,科技更新无穷无尽。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艰难地寻求转型,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伟大转变。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但是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需要千千万万人的努力,必须拥有伟大的工匠精神。中等职业教育被赋予了培养高技能工人的重要任务,中职学生应当具有工匠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强大力量。本文就如何在中国制造视野下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做一些简要探析。
  关键词:新形势  工匠精神  中职学生  培养
  "中国制造"这个能够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词,无疑凝聚了千千万万普通劳动工人的心血。中国要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过渡,需要他们勤勤恳恳地付出和一直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是可敬的,他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精益求精,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中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任,让中职学生走进中国制造的视野,更加具备竞争的力量。然而,在中国制造背景下培养中职学生具备工匠精神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一、近年来中国制造的主要变化
  一是劳动力低廉充足的优势不断减弱,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阻碍因素。二是国际电商成为中国制造出口产品的主力军,国家为了鼓励国际电商的发展,给予了许多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三是我国制造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由以劳动力主导向以科技创新主导转变。利用劳动密集型优势的企业纷纷往劳动力更加低廉的地方转移。四是我国制造的商品出口效率有所下降,市场慢慢变得饱和,制造业的出口贸易甚至出现了逆差的情况。五是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政府大力提倡发展"互联网+传统企业",促使制造企业加快网络化发展步伐。二、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是更注重细而精、细而优,消费者也更注重高性能、高品质,这都是当今时代对工匠精神的召唤。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后又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1.工匠精神的内涵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自古传承。古代工匠匠心独运,无论是成就突出的鲁班、李春,还是游刃有余的庖丁、卖油翁,他们对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是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而现代工业的发展更是赋予工匠精神更多内涵。现代的工匠精神要求工人抱有敬业、求精、专注、创新的工作态度,提供给社会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概括地说,工匠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
  2.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1)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工匠精神。商业竞争是残酷无情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必须有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工匠精神。企业的员工若能践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这个企业必然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企业,起码具备了发展壮大的条件。
  (2)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贪图快捷却忽略了细节,对待事物粗心大意,这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工匠精神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事物精益求精,做到最好,社会的发展也会不断加快。
  (3)中国制造迫切需要工匠精神。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制造行业迫切需要工匠精神,对事物追求尽善尽美,更好地促进制造业改革。三、中職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1.中职学生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生源还面临着质量较低、素质较差的情况。在校生大部分在学习上不积极主动,学习过程中又缺乏刻苦精神、创新精神,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对学习持之以恒的态度。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2.职业学校缺乏工匠精神的培养意识
  职业院校负责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进制造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大部分中职院校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定位还不是很准确,把自己定位为培养技术工人的教学基地,而忽视了学校的教育功能。教学偏重于对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训练,缺乏对学生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而这些恰恰又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活动紧密相关,对中职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3.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
  校企合作的形式在职业院校已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但是在现阶段大部分的合作仍是浅层的、单一的。校企双方在培养目标、学生管理等方面缺乏沟通,造成一批毕业生技术过关但是缺乏职业素养。而现代企业的用工标准更多看重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就业后的各种不适应,岗位人才流失率增加,也使得校企合作成为空谈。
  四、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方法
  1.搞好专业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前提
  中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课程,而且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学习。在中国制造的大环境之下,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中职学生就没有成为工匠的可能,更不需要说伟大的工匠精神了。中职教职人员应当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加强与中职学生的交流,制订对中职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中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向着成为大国工匠的目标不断前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树立学习劳动光荣、技术宝贵的工作理念,形成一种好学好问、精益求精的良好氛围。应当将教职人员是否具有工匠精神列入考核的目标和办法当中,而且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使用逐步渗透的方法,将工匠精神的学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学生能否学习到工匠精神,往往看教师能否以身作则,教师以身作则践行伟大的工匠精神,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在专业的培训学习当中领会工匠精神
  中职院校的学生非常重视实际的技能培训学习,对他们进行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是中职教学的关键所在。让中职学生在专业的培训学习当中了解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工匠精神是技术人员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专业实训中培养崇高的专业精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如果要中职学生一下子在实训当中拥有工匠精神几乎不可能。但是,在培养方法得当的情况下,通过实训可以在学生的内心当中播下工匠精神的种子,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工匠精神是一种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谨慎细心和在情怀上做到默默奉献,敢于钻研的伟大的劳动者的精神。学生在实训中了解这种精神,学习这种精神,对他们的职业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职业自豪感。
  3.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当中学会工匠精神
  虽然中职学校各方面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是学校毕竟不是企业,尽管学校在各方面都高度模仿企业,也无法满足社会上真正企业所具备的真实条件。因此,单单靠学校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实现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目标的。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企业的力量,依靠真真实实的职业环境。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精髓所在。企业文化一般包含了工匠精神,所以把实习生放到企业里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企业定时对实习员工进行一定的职业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吃苦耐劳、敢于鉆研的精神。制造出优质产品的实习生能够在企业得到工资的奖励和相关荣誉,并且企业对优秀的实习生开通就业上的绿色通道,鼓励学生在企业立足,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对学生进行细化教育进而培养工匠精神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教育仍然存在大班教学方式,师生比直接影响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中职院校可以采取小班化教学,让教师做到对学生作业进行严格检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实现良好的教与学的相关互动,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防止蒙混过关得过且过的学生浪费时间,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也有很大的帮助。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要健全校园物质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体系,形成强大的文化气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价值取向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用具有本校特色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调整学生的状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激励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有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制造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中国制造的大环境下,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在中职院校相当重要。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需要的崇高精神,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起着非常大的推动的作用。在"中国制造"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匠心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潘愉乐. 工匠精神与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1).
  [2]甘丽卿. 中职教育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J]. 职业,2017(3)
网站目录投稿: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