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一种人虚怀若谷,大大咧咧,能包容一切,凡事看得很淡,从不计较。另一种人则是心胸狭窄,小肚鸡肠。遇到一点小事,就存在心里老是放不下,动不动就生气。由于两种人的肚量和气量不同,带来的人生结果也截然不同。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身为将帅,他嫉贤妒能,容不得才能和智慧比自己高的人。在孙刘联合抗拒曹操的战役中,当他发现诸葛亮的智慧和军事才能都比自己技高一筹的时候,随即就产生了嫉妒和杀害之心。周瑜一次次设计陷害,都想置诸葛亮于死地。可是,由于诸葛亮的警觉和智慧,周瑜的害人之计一次次都以失败而告终。正如中国民间所言:害人如害己,害不住别人害自己。周瑜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最后被诸葛亮用计三气而死。周瑜临死还不知道自己是因为气量小而死的,而是对天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 相反,美文《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则是个荣辱不惊,气量大肚的人。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刘禹锡因参与朝政改革失败,被贬到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是被贬下来的"倒霉者",于是狗眼看人低,对刘禹锡横挑鼻子竖挑眼,故意进行刁难排挤。他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生气,还写了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见这一招不灵,又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移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刘禹锡仍然不以为意,他又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和州心在京"。知县见他仍然悠然自得,又气急败坏地让刘禹锡搬到城中住,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如果换成一般人,不气死才怪呢?可是刘禹锡却安然地住在这间"陋室里",与"鸿儒"们切磋学问,调素琴,阅金经。他写下了千古奇作《陋室铭》,抒发了矿大高贵的气质和坦荡情怀。刘禹锡不但生活愉快、身体健康,而且《陋室铭》也流传至今。 其实,人生在世,难免生气。特别是在与人接触的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有时候,你本来不想生气,可是,气会自觉不自觉找到你头上。譬如被人嫉妒,遭遇羞辱,受到排挤,工作不顺等等,这一切都可能让人生气。人在生气的时候如果不冷静,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把气压在心里,百思不解,最后酿成疾病,失去健康;另一种则因自尊心受到伤害,大为光火,失去了理智,竟做出了破罐子破摔的违规犯罪行为。可见,生气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法国著名作家、诗人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作为一个平常人,胸怀也许比不上海洋和天空那样广阔,但要学得大肚一点,学得气量大一点,遇事不要太较真,不要太在意,看轻看淡一点。这样,大事会变小,小事会化了,也就不会生气了。古人有句俗话:宰相肚中能撑船。古代的宰相就是今天的国务院总理。当宰相每天要接触很多人,要处理很多事,如果他肚量小,事事较真,那他一天就活不下去。肚量和气量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智慧和道德,更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当别人用侮辱的言行来激怒你时,这时能否沉得住气,就考验了一个人的心智与定力了。当遭遇到别人嫉妒和误解时,应该正确面对,善待自己,然后由生气到不生气,这也是一种智慧,一门学问。 滚滚红尘,潮起潮落,"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总之要记住一句话: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正是"健康身体,无价之宝;知足常乐,憾事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