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引导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光有物质激励还不够


  近日,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福州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给予政策扶持,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提供良好环境。其中,在职称评审标准上,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可用能够体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和水平的成果替代论文、著作。(1月31日新华社)
  面对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动力不足、渠道不畅、发挥作用不够、发展空间有限、服务保障不力等问题,福州市政府推出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可用能够体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和水平的成果替代论文、著作"这一举措堪为合时之举,值得点赞。
  但还应看到,对于包括职称评审在内的物质激励措施,只是激励机制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单纯依赖这种单一的物质手段而置高校毕业生的情感体验、心灵获得感于不顾,极有可能会出现"留住了人留不住心"的尴尬局面,"出走"在所难免。
  因此,在笔者看来,基层给予高校毕业生最大限度的物质保障不可少,但这并非影响高校毕业生去留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哪一个人不希望被人赏识和重用,不希望绽放光彩,只有抓住青年大学生的心,才能留住他们的人。那么,该如何抓住高校毕业生的心呢?
  一是打"乡情牌"。从现实来看,每个县乡基层每年都会走出成百上千个大学生,这些都是各基层宝贵的人才资源。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可以据此建立本地大学生、研究生等人才信息库,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引才回乡工作。虽然现在是一个"天高任鸟飞"的时代,但人都有乡土情结,哺育了他乡游子的故乡山水、乡音乡情,是每个人一生都抹不去的情感烙印,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在外地求学或发展的高校毕业生,这种情结可能更浓。因此,从乡情入手,打一打"乡情牌",吸引本土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不失为一条可以尝试的举措。
  二是打"友情牌"。各基层要大力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礼贤下士"的心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让无论是本土还是外地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家的归属感。欠发达地区如果不能提供发达地区那样的高收入,就必须做好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工作。各基层领导干部要善于和高校毕业生谈心交心,而不是不切实际地许愿承诺,要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避免以一种走过场或高高在上的姿态给高校毕业生带来敷衍感乃至施舍感。
  三是打"爱情牌"。对于扎根基层的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中间可能仍有一部分处在单身状态。此时,如果基层能够主动介入,通过举办一些相亲会、联谊会等使"有情人终成眷属",高校毕业生或许就会从此留下。此外,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廉租房、单身公寓等,为他们早日步入婚姻殿堂创造条件。
网站目录投稿: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