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鲍尔默离开微软前的大管理经验反思


  这次采访或许是史蒂夫?鲍尔默以微软CEO身份接受的最后一次媒体采访。在这次采访中,他更多的是在反思。他2000年接管这家公司以来,它的收入增加了两倍半,利润也翻了一番,但他同时也承认公司在此期间犯过一些错误。
  鲍尔默说:"我们赚了很多钱,这一点让我非常自豪。但我们是否也曾不时地浪费了我们的钱?当然。我们有过浪费,或者说有过失策的时候。但我们努力在做的是着眼长远利益,而不是赚快钱。"
  鲍尔默的办公室在微软雷德蒙德总部的34号楼,这里也曾是他的前任比尔?盖茨的办公室。我与他面对面坐在他的办公室里,他非常放松。他穿着标志性的蓝色纽扣领衬衫,下身穿一条卡其裤,脚上蹬一双棕色鞋子,松散地系着鞋带。我们交谈的时候,他的脚不时地从鞋子里滑进滑出。
  尽管多年以来,鲍尔默一直热衷于在微软的大会上灌输热爱公司这样的思想,但这次谈话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我爱这家公司"这样热烈的表达。谈话期间也没有出现热泪盈眶的情形。他只是非常认真地回答者我的问题。交流过程中,他一直慵懒地坐在扶手椅上,喝着星巴克(Starbucks)的超大号杯冰茶。
  我问他在管理微软的13年里,学到了哪些管理经验——鉴于鲍尔默动荡的任期,许多人或许认为这个问题很有讽刺意味。(过去十年,微软公司的股价一直在25美元至30美元之间徘徊,期间仅出现过一次例外。)对于这个问题,他给出了下面的答案。
  1. 大局观
  鲍尔默说:"如果连公司CEO都不能看清全局,那么其他人肯定也看不清。或许管理团队也需要有大局观,但公司CEO必须能够看清整个竞争环境。"
  因为竞争环境始终在不断变化。他问道:"十年以后的设备是否会像今天的设备一样,还是会完全不同?我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设备的毛利润,还是全靠谷歌(Google)和亚马逊(Amazon)等公司的广告和商务收入?事实是,不论谁坐上CEO的位子,都必须有足够广阔的视角,才能有高明的见解。"
  而这是做出重要决定的必要条件。他说:"必须对全局有足够的了解,才有资格说:‘我们要做这个,我们要赚钱,我们要进行伟大的创新。’"
  2. 人才只是成功的一部分因素
  一位首席执行官需要招聘最优秀的人才,围绕自己组建一支团队,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鲍尔默警告,仅有人才还不够。
  他说:"不能说,你看,我聘请了三位最优秀的人才。我要放手让他们大干一场,这样必能成就一番伟业。必须让他们与其他人融洽相处。而CEO自己也要与他们进行磨合。"
  鲍尔默任职期间,微软在多位知名度颇高的人才身上投下重注,其中包括Windows部门负责人史蒂文?辛诺夫斯基;Xbox首席技术官J?阿拉德;首席软件架构师雷?奥兹。如今他们都离开了微软。我问鲍尔默他是否会特别想到某个人,他没有回答。
  鲍尔默说:"人才选择是关键,人才的提拔也是关键。不论人才在哪个岗位工作,不要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个体,看成是可以独自一人工作的工匠。"处在微软这样一家公司,很容易让人产生虚构的错觉——微软靠的就是几位超级巨星,凭借少数几个人的努力来为公司排忧解难。在一个规模化经营的行业,这并不是有效的经营方式。
  鲍尔默说:"我们尝试过。我和比尔尝试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拥有天才的员工,而且我们也能够与他们很好地衔接配合,我们的表现就会更出色。"
  3. 再评估,再评估,再评估
  "以前,人们说软件将是最赚钱的行业;放弃硬件吧。结果今年最有利可图的两家公司都是硬件公司,"鲍尔默说,眼下之意暗指微软的两个竞争对手,也就是苹果(Apple)与三星(Samsung)。"后来又有人说,哦,原来还是广告最重要。"
  "有些人确实从广告业务获得了丰厚收入,但有些公司在这方面却差强人意," 他补充说,同时还不忘讽刺一下竞争对手谷歌(Google)。
  他到底想说什么?从来没有某一种商业模式能够完美地适合一切公司、一切时代。
  鲍尔默说,相比汽车或医药行业,科技行业的开发、融资与营销模式更加灵活。不论哪个领域的CEO,在对公司的模式进行评估和调整时,都应该保持警惕和严谨。
  4. 短期长期两手抓
  鲍尔默表示,每一家公司都有长短两个周期。他说:"长周期是要把能赚钱的大事做好。"而"短周期是要以真正有效的方式去执行。"
  有些产品有短周期节奏;而其他产品则可能有长周期节奏。鲍尔默认为,速度并不是一切。相反,一位首席执行官的关注点应该是"决定策略、工程和执行的正确节奏。"
  这方面,微软的"Longhorn"项目灾难无疑是最好的佐证。"Longhorn"最终变成了饱受诟病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鲍尔默承认,公司当时制定的计划太过激进,花了太长时间才来纠正策略和交付计划,而且等了太长时间才将微软的精英团队解放出来,重新参与其他项目和产品。
  5. 了解自己的不足
  鲍尔默总结道:"很明显,我对商业方面的理解要远远多于技术方面。但我也在不断成长,而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说:‘哇,原来我有这么多不懂的东西。’"
网站目录投稿: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