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防范学生沉溺网游源头治理是关键


  近日,一位乡村教师在媒体撰文指出,"孩子们一旦对网络游戏上瘾,如果再加之对他们的监管失灵,就会荒废学业。尤其是在农村环境之下孩子接触外界机会相对少,网络游戏世界对其冲击极大,吸引力极大。而且农村很多孩子的父母由于文化程度所限,很难对孩子的网络行为进行有益的引导和约束。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面对网络世界更是茫然无措"。(2月24日光明日报)
  这种忧虑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网游对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外部压力和干扰。从报道来看,对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学校,网游的冲击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有的孩子熬夜打游戏导致学业成绩下滑,有的孩子为买装备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虽是个案,但也足以令人警惕。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在课业阶段远离网络游戏,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有益的兴趣爱好,是一个严肃而且紧迫的课题。
  在网游和教育对孩子的争夺中,"引导学生在课业阶段远离网络游戏"的呼吁值得重视。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疏导合力。但面对日渐普及的智能手机和随处可见的网络,我们几乎难以封堵,也没有必要将孩子们与网游完全隔离。通过出台制度、加强监管、柔性引导等手段或可收到一定的治标效果,但从根本上来讲,还要加强源头治理,方可标本兼治。
  从现实来看,网游产业对于促进互联网技术应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还必须看到,我国网络游戏文化内涵缺失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游戏格调不高,存在低俗暴力倾向。个别作品歪曲历史、恶搞英雄,价值观念出现偏差,触碰道德底线,对一些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产生负面社会影响。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网游产业,而在具体的网游内容和机制设计。不是该不该玩,而是玩什么、如何玩?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些网游的内容供给侧出现了"精神缺钙"问题。在笔者看来,开发网游所依赖的科学技术需要与国际接轨,但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必须有中国特色和内在灵魂,网游产业不能在与国际接轨的潮流中迷失方向,失魂落魄。要积极开发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积极在网游设计中传承弘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等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使网游既有国际范儿、科技范儿,又有中国味儿、民族魂。
  从机制设计而言,网游开发者和供应者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沉迷系统和进阶升级设计,如超时自动中断或适时弹出友好提醒界面,促使网游参与者能够及时意识到沉迷之久,进而有可能走出沉迷。再如,进阶升级设计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用户黏度和经济效益而诱使青少年频繁购买装备、花钱升级等。这样做表面看起来有可能会损失一些用户访问量和短期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企业赢得口碑,反而有望长盛不衰。
  另外,网游的目标设计给参与者带来的获得感也值得教育者借鉴和反思。有学生这样写道:"在游戏里每一个目标都不是那么难完成,每一个目标都显得近在咫尺,我知道每一天的游戏都让我离目标更近。游戏能让我所有的努力立竿见影,但是现实不行。"这就给学校教育以有力的启示,虽不能做到"让所有的努力立竿见影",但能否让每一个孩子在每一天的学习之后都能获得一点点儿的获得感和进步的喜悦感,而非怎么努力也不行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与其怨愤网游,不如在改进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上下功夫,让孩子们像爱网游那样爱上学习。
网站目录投稿:千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