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其特色村镇、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本文着重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凉山彝族特色村镇的传统建筑进行分析,凉山彝族建筑受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并受到以毕摩文化为基础的宗教信仰的多重影响,因此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凉山彝族特色村镇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凉山彝族;传统建筑;地域文化 凉山彝族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凉山彝族不仅拥有传统的民族文化和风俗礼仪,同时也保留着自身独特的聚落空间及建筑形态。凉山彝族建筑没有各式各样的类型,都是一些朴素的传统民居,整个院落承载了彝族人居住、生活、聚会、丧葬仪式、宗教仪式等等多重作用,因而凉山彝族的传统民居建筑便成为了其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聚落空间 凉山彝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其聚落空间布局自由灵活,有因宗族关系需要而选择的聚集型聚落空间,也有没有明确村寨界限,依山势而分散布置的离散型聚落空间,整体呈现错落有致的独特形态。凉山彝族聚落有其特殊的肌理,民居按照地势高低,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各个区域,在各村落中有如晒粮场、小场坝等小节点,在生产生活中形成自然的交往空间,是人们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再搭配菜园、果园、水磨坊等生活场景,整个凉山彝族村落布局与自然景色很好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其传统独特的人文环境。 二、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是凉山彝族主要的建筑形式,凉山彝族传统民居以瓦板房为主。普通平民家庭的瓦板房体量较小,外墙采用夯土结构,搭配坡屋顶并加盖杉木板,其内部结构较为简朴,仅有几根承重的圆木柱与各柱子间进行简单的搭接。而贵族阶层居住的木架构瓦板房,建筑进深和体量比一般类型彝族民居大,是彰显凉山彝族社会中等级特权的一种典型建筑形式。这类房屋采用坡屋顶的夯土木构架,屋顶盖杉木板,外墙为生土,内墙为纯木质墙体(木板),木板上雕刻精美的纹饰。其内部结构为穿斗斗拱全木架结构,空间跨度较大的地方则巧妙运用杠杆原理,正房堂间及山墙处有层层上升的拱架结构作为装饰。这种独特的木构架房屋结构,不采用一颗钉子,建筑部位独立成件,可拆卸后搬往新地重新组装。 三、建筑色彩 凉山彝族在建筑色彩的运用上,以黑色和红色为贵,搭配黄、白、绿等色。凉山彝族有尚黑的传统,此外黑色还有等级的意义在里面,黑色最为尊贵,一般贵族阶级的生活用品就多以黑色为主。而同时凉山彝族有对火的崇拜,所以颜色以红黄为吉。凉山彝族的建筑构件不喜用色,以原木色为主,体现亲近自然的简约之美,仅在局部运用适当色彩绘以花纹进行装饰和点缀,这也与凉山彝族认为木材具有生命的传统自然观有关。 四、建筑选址与尺寸 凉山彝族各阶层的居住位置和居所尺寸都明显体现了奴隶制特点,贵族阶级的住宅一般位于村寨中央,其建筑雄伟,被周围各种房屋所拥簇,突显众星捧月之感,或是雄踞山头、就险而居,给人以居高临下、神圣不可侵犯之感。由于凉山彝族有婚嫁后另立门户的传统,其居所相较其他民族的建筑体量较小,但其居所建筑尺寸也与主人所处阶层成正比,阶层越高,其房屋尺寸越大,有些贵族阶层的居所尺寸可达20m×10m,此外其居所尺寸还与主人的经济实力以及政治权利等等相关。 五、建筑选材 因凉山彝族聚居的地方山势较陡,交通和运输并不方便,同时物资及技术也较落后,因此在选材方面多选择轻巧便携、易于加工的材质。木材便成为了凉山彝族建筑的首要选材,民居内部空间结构及屋顶都多采用木材。其次,夯土也是凉山彝族建筑的一大用材特色,夯土是土材质中较为结实的建材,以夯土为墙,保温效果良好,同时也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廉等特点。此外,凉山彝族建筑还会使用草、木、竹等材料,而这些材料都具有選料易得、施工简易、易于拆卸的特点。 六、建筑文化 凉山彝族有其独特的审美观念,根据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礼仪和禁忌等,创造出了属于凉山彝族特有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凉山彝族保留着彝族历史上的祖灵信仰及家支家族制度,也有各种体现彝族特点的重要活动,如火把节、招魂仪式、火葬仪式等。凉山彝族的宗教观是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由对祖先的崇拜而产生的祖灵信仰支撑着整个凉山彝族的建筑文化。凉山彝族的各种社会活动都围绕着民居建筑而展开,这也很好地诠释了祖灵信仰中家的概念,因此民居建筑是凉山彝族建筑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凉山彝族民居是中国民居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瑰宝。 建筑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凉山彝族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聚落空间及建筑文化。在世界文化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如何科学地保护和发展凉山彝族地区的传统建筑文化,保留其民族传统建筑文脉,是延续民族记忆,满足人们文化归属感的必要手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凉山彝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