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数控技师工作站的建设与实践探析


  摘 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笔者所在学院与南京远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协作,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建立校企联合生产车间及数控加工预备技师(技师)工作站,推动学院和企业深度合作,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企业和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技师工作站 解决方案 实践过程 实践意义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纲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体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笔者所在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了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成效提升,进一步依托校企合作,强化按企业工种岗位的生产任务或典型生产任务进行课程设计与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构建"教学"与"生产"相对接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积极探索在企业建设数控技师工作站,为培养学生搭建平台。
  一、政策支持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江苏省政府關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各级文件及政策的要求和指导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模式逐步成型,为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产教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型,产教融合政策体系框架基本确立。
  二、现状
  我国是制造大国,正向世界制造强国迈进,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阻碍了产业升级。技师是企业中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目前国内有多所技师学院都在培养技师。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学校教育和企业一线生产脱节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并开展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有的企业参与度不高、学校与企业价值取向有矛盾、企业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等诸多问题,导致校企合作不够广泛、不够深入和不够持久,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对于企业而言,战略规划、内部管理、生产研发、市场推广等环节都需要有职业院校的支持。
  德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模式是由行业协会、工会、职业院校三方共同拟定标准和具体要求,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以企业培训为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进行实践性操作,确保教育内容与技能培训同经济技术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同步。德国的职业教育文凭考试与企业工作现场密切相关,企业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充分发挥着主体作用和独特优势。
  技师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强化生产管理中具有示范和引领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大国工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中坚力量。培养和新时代接轨的知识技能型技师,是当前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所需。职业院校开展技师层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多、更好、更快地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新时代技术人才,突破因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形成的制约。
  三、技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培养一流的技师至关重要,而当前职业院校在数控加工技师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实训岗位不足和培养质量欠佳,实训教学效果低于技师培养规定要求和标准;二是技师考核模式单一,毕业生到岗后不能直接顶岗,不能创造生产效益;三是师资力量与企业专家相比实践经验缺乏,导致技师技能培养质量下降;四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脱节,学校制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倾向理论,缺乏实践支撑。
  四、拟定解决方案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实施产教融合,在企业建立技师工作站,让学生身处企业生产一线,学校教师协同企业专家共同培养技师,是技师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职业学校在技师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索在企业建立技师工作站,有如下效果。
  一是可为企业和职业院校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一线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技师培养质量。二是学生在技师工作站进行生产性实习,与企业接轨,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发展动向,统筹规划学习。三是教师在企业专家的配合下,在技师工作站全程参与指导学生的生产性实习,理论结合实际,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有助于更有效地指导和参与校内专业教学改革活动。四是教师在技师工作站可以协助企业解决技术工艺难题,进行技术改进或项目创新,企业专家可协助指导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五、实践过程
  (一)签订协议、制定方案
  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职业院校、地方企业服务,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学院(甲方)与南京远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乙方,以下简称"企业")合作,建立数控加工预备技师(技师)工作站(以下简称"技师工作站"),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加以实施。
  (二)师生学习、专家参与
  企业和学院共同制定技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2013级、2014级数控技师两个班学生交替在技师工作站进行生产性实训,学生在企业一线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企业工程师负责指导,参与拟订企业生产计划、工艺分析、程序编制、零件制造和检测等学习内容。通过实践,2013级数控技师班学生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技师技能鉴定中全部通过技能操作考核,与以往相比,通过率有很大提高。可以看出,技师工作站在技师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院技师培养能力的提高。
  校企双方还签订了技术服务委托书,企业提供平衡块、活塞杆等零件图样及检测要求,学校教师拟定生产加工工艺,并修改加工程序单,减少企业人力成本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经实践检验运行良好,共为企业创造效益约3万元/月。
  企业工程师和学院专业教师定期开展加工编程、操作、机床维修保养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交流和培训,技师工作站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学院其他教师的实训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促使教师和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技师工作站的建设中,形成良性循环,辐射整个学校。
  (三)共同探讨,提升教科研能力
  校企双方在技师工作站建设期间,积極进行专业总结,不断推进技师工作站发展与提升,并将实践过程和经验进行总结,发表多篇论文,申报多项专利,研究成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六、实践意义
  (一)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
  借鉴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结传统学徒制经验的基础上,推进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新理念、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强化学生在技师工作站的实训实践效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企业一线职工理论学习水平和能力。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后,还可以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推进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推广。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地
  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不能有效地衔接,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企业实际。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技师工作站进行实践,面向制造业生产一线,设计工作任务一体化,便于学生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职业院校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三)教师顶岗锻炼创新的舞台
  教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接触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在技师工作站可开展生产实践,学习企业一线的前沿工艺、生产过程,还能把握国内外专业发展方向,掌握市场动态、企业人才需求等,为教师教学创新奠定基础。
  技师工作站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校企双方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进技师工作站相关工作的开展。随着技师工作站的建设与实践的推进,相信技师工作站定会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教师顶岗锻炼、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校企深度融合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袁晓玲.产教融合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宿州学院学报,2019(3).
  [2]孙国立.技师学院开展社会化技能培训的思考[J].学园,2015(7).
  [3]唐婧.关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业,2019(11).
网站目录投稿:乐儿